<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赵晓战(水秀山明)</h3> 济源小满会,又称济渎小满会,起源于济渎庙 古庙会,最早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古时,农业靠天吃饭,每到小满时节,庄稼人都会聚集在济渎庙进行祭祀,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满会逐渐演变成了全民吃 喝玩乐购的狂欢。(文字内容来自网络:济源网新媒体中心) 根据《庙道街乡土志》记载,从隋朝开皇二年起,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五都会有大量香客到济渎庙上香许愿,祭祀神灵。同时,庙中的道士会备好粥饭,施舍给有需要的香客,济渎庙古庙会由此而生。当时的古庙会,以贩卖烙饼、火烧等食物为主,间或出售日用品及农资产品。新中国成立后,济渎庙古庙会被保留下来,但不再举行祭神活动,只是通过起会形式进行商业贸易,并利用戏剧表演等方式助兴,吸引群众参与。济渎庙古庙会的时间由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五,改为农历小满前后,并更名为庙街小满会。(文字内容来自网络:济源网新媒体中心)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19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中原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过完小满这个节气,马上就要收小麦了这时,庄稼人应该积极筹备过五月的农具了,要购买这些物品,当地人习惯在小满会上购买。<div> 小满会其实就是为收麦而办,旨在让大家在一个地点就能购置到收麦所需的所有农具,像镰刀、荆杈、扫帚、牛笼嘴、锄头、木锨等农机具。<br> 过去小满庙会上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卖收割麦子用的农具,例如扫帚、牛笼嘴、镰刀、锄头、木锨等;其二是卖各种面食,如馒头、油饼、肉夹馍等;其三是著名的“济渎金蒜”,古时曾作为贡品奉送给皇帝享用。<br> 虽然,现在收麦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镰刀之类的手工操作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收割机,但是“小满会”上农具、工具摊位仍然不少。但会上更多的是时尚漂亮的服饰,清爽可口的饮料、鲜果,馥香稀罕的风味小吃。走进小满会,红火热闹的场景和嘈杂的人声,伴着色彩缤纷的各类小吃与甜香宜人的时令瓜果,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印象深刻。(文字内容来自网络:济源网新媒体中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