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应该有洪涝的地方——荆紫关

竹影松风

最不该被洪涝 <p class="ql-block">  荆紫关,一脚踏三省的地方,不足盈尺范围一秒钟便可游荡河南、陕西和湖北。不过,荆紫关古镇却全部位于河南,古街道长达五华里多,是中原及北中国的最为长的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  荆紫关,当然雄关漫漫,遏制关中通往中原的咽喉,遏制“江南”通往中原的咽喉。早在楚国第一个首都丹阳与荆紫关近乎咫尺之际,就派王子荆镇守,是否对此地重视可见一斑,这可能就是荆紫关由来的初始。</p><p class="ql-block">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刘邦曾由此早入咸阳,唐宣宗(史称小太宗,在淅川香严寺为护法当过七年和尚)由长安—龙虎寨—丹江—香严寺,一定过荆紫关,再说当年红军和抗日由中原进入陕西都在荆紫关功成……</p> <p class="ql-block">  荆紫关古镇本随丹江而生,丹江原在古镇十数米下。即便超级大洪水也不可能犯上作乱,更何况古镇大名鼎鼎的禹王宫、平浪宫是干什么的?!岂容洪龙作妖?!</p> 荆紫关早就该淹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初到荆紫关,正值十一黄金周。街无一人,介绍文字无一篇。古街由高至低而下,大雨自然流下丹江,不可能有洪涝之虑。然而此时已经有下面丹江提升入槽近与街齐的情况,这是一大隐患。自作孽不可活!</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的荆紫关,领导们多少智慧地就把住民赶到新街——仿造的“古街”,新街那有平浪宫和禹王宫的智慧???没有脑袋科学安排,平街平排且下水由可能的“关系”铺就,这是第二隐患。把古街腾出来没有问题,古街生活不了,新街还折腾什么?有本事您们也把新街按照古街安排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时看到此景,感叹之余发出我们宣传、我们出资、我们书写、我们编辑、我们排版、我们印刷……不记人工费和智商税把最基本的“成本”给您们淅川。成册寄出。这就是《商迹—南水北调中线铺首—淅川历史文化巡礼,解读荆紫关建筑艺术与文化》(李国新著,2007年.08)成功出版宣传。然而,联系,某位领导先言:你书卖不掉,欠您多少款理所应当。多年后再言,现荆紫关领导想买你书稿重印……我只能说顺便,我不要钱!但是你“盗版”应该给我一本留作……再无音信。这就是当时所有淅川县领导、文化及历史当权者和荆紫关领导们的态度、能耐和担当。</p> 七月二日似有端倪 <p class="ql-block">  七月二日因私家事要游荆紫关,更不可能麻烦淅川的领导们。包车司机很精明和贪婪。游荆紫关古镇,街面温度至少五十度,吾“中暑欲瘫”上吐下泻,可惜荆紫关景区厕所的恶臭足使我把包车司机隆重推荐的荆紫关八大碗全部吐出(是否不卫生也是个迷)。这就是荆紫关!</p> <p class="ql-block">  我应该是神魂迷离和不知所以的情况下无奈离开荆紫关。脑光忽显几个字:Tad,荆紫关要出事了,荆紫关也该出事了。</p> <p class="ql-block">  我爱荆紫关,至少二十年,荆紫关是否爱我,chedan也不管。现在看来,荆紫关本是全中国最不该洪涝的地方,至于原因,智者自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