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书院寻觅文风

八玖不离食

<p class="ql-block"> 《探访书院寻觅文风》</p><p class="ql-block"> 今日也算是完成了一夙愿,回到乡下小院,小院还是那个小院,但是自从老父亲乘鹤而去,这里更显安静,虽桃花依旧笑春风,但人面不知何处去。</p><p class="ql-block"> 喝着茶想起老父亲,当年就在这小院,老父亲从讲述他从村里的私塾开始上学,私塾中的驼背先生,经常手握戒尺敲打顽童手掌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但是老父亲确没有这种待遇,只因一直好学,读书让他从这里一直走向中南矿冶学院,中间也曾讲过我上午刚去过的溪北书院,村里的一位老村长曾经也讲过当地流传的一句话“北有潘存南有强业”,就说老父亲读书的事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溪北书院“”是我省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位于铺前镇文北中学校园内,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孺初)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潘存是我同学的老祖,有一年还专门去她家的祖屋参观,溪北书院我却一直没有去。</p><p class="ql-block"> 促成今日之行还是前些日子俞敏洪一行骑行海南,一段在溪北书院的视频,让我也震撼,没想到这是里既然如此规模而且还有如此的历史底蕴,和表弟趁回乡就多走几公里去参观一下,车子稳稳当当来到溪北书院大门口,没想到吃了一个闭门羹,心里有些懊悔,没有提前了解开放日,估计又是插肩而过,下了车拍了照,走到大门口看是否工作人员忘了锁,有一线希望,门锁完好,但上面一个牌子给我一条光明大道,说从文北中学校门口进入可以参观,对于我来说这是柳暗花明,没有白来。</p><p class="ql-block"> 沿着围墙拐弯就到,走进气派的文北中学校门口,校园的建筑气派,这是旅泰华侨齐必光捐建的,文化之风依然传承中,走在教学楼前听到朗朗读书声倍感亲切,转过教学楼就可以见到远处拔地而起椰树下,那座古老的建筑群,在我的眼前就是现代和古老的碰撞,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这里还是读书人的地盘,他的历史地位依然在。</p><p class="ql-block"> 书院座北向南,规模宏大,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一所硬山门的四合院型古建筑,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头门上挂着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镜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走进大门霎那间被一种浓厚氛围包裹起来,两颗遮天蔽日的枇杷树如同一对满腹经纶的老者俯视众学子,特别碰巧的是过两天就是中考,大树四周悬挂着崭新红色祈福条,上面烫上八个金色大字“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空白处有着学子留名许愿,美好的愿望,看着场景好像就是今早才发生,地上还有一层厚厚的炮屑,满满的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我心里默念一句愿每个学子都能超水平发挥,考上心仪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书院由大门、讲堂、经正楼、经堂和斋舍五部分组成,全部砖瓦结构,其间由东西廊相连,四周由围墙环绕。南开山门,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入门后为庭院,过了庭院是一组四合院式建筑。前殿为便山顶,面阔五开间,进入三开间,前檐不设檐墙后设板门,两院间砌成侧房,为厅堂式。殿内高挂“讲堂”木匾额,是书院训导学生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正堂名日“经正楼”,原为书院的建筑主体,后被台风破坏,1921年改建成现在的中西合璧式二层楼建筑,规模宏大。现楼内仍用木柱,廊外和楼顶已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前殿和正殿之间以及东西两廊相互连接,中轴线的两侧和正殿的两翼对称地公布着前后配殿和斋舍。</p><p class="ql-block"> 整个书院空荡荡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如此安静的场地,让我也一本正经的慢慢边走边看,就这样从前厅一路走下去,看过去很有特色,后来看到介绍说,这组建筑特点是梁架木构件非常注意雕刻装饰和施用透雕构件,比如山门的前撩檐枋上雕刻着七组生动的动植物花纹。在屋内省去三架梁而以三再形的花篮式大块面透雕代替,柱头檐头,驼峰爪柱等也是以莲座和龙凤花鸟麒麟瑞兽等雕刻代替,显然是受本县文庙建筑风格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此外,采用砖木结构的作法,无论是山门还是前殿、正殿、山墙和末都是用砖砌荷重墙。梁枋直接插入墙内,以荷重墙和木柱共同承受顶上压力。</p><p class="ql-block"> 如今能够保持这样的场景,也是经过一代一代人不断的努力和维护,古人常说“唯有读书高”,也说明文昌人对教育的重视,海南铺前过去华侨下南洋的人很多,思想也是开放的,爱家乡就是要让后代有个好的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 整个走了一圈,感受到溪北书院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在过去那个孤悬海外的小岛能有如此规模书院实属不易,也为当年能有这样的书院而欣慰,为当地学子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而感到高兴,一路往外走,心里总感觉这里缺少着东西,感觉就在身边但抓不到,当我即将走出书院,迎面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熙熙攘攘的涌入书院,把我挡在书院里,这一刻我突然发现我一直感觉缺少的就是这书院要有学生,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才完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p><p class="ql-block">20250709海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初中时的老父亲在铺前工作队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北中学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讲堂</p> <p class="ql-block">书院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完整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