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历史遗迹与今日风光(京杭大运河系列之六)

黄子万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人工长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途经今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br>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br>  (下图源于网络) 大运河浙江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含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共有9段河道(约327公里)与14个遗产点,涉及20个县市、区。 <h1><b>(一)湖州</b><br></h1><h3> 湖州市,古称吴兴,浙江省辖地级市 ,地处浙江省北部浙苏皖三省交汇处。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近代湖商的发源地,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br> 湖州与运河相关的主要是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另外太湖月亮湾景区和项王码头景区值得一游。<br></h3><h3> (下图湖州太湖月亮湾景区为同行的老友拍摄)</h3> <b>(1)南浔古镇</b><br> 南浔古镇为湖州首个国家5A级景区,位于江浙交界北靠太湖,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名镇和旅游地。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是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南浔頔塘故道、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另外南浔古镇与运河相关的张氏旧宅、刘氏梯号藏书楼等也很值得一游。 古镇风光   <b>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b>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 大运河--丝商会馆及丝商建筑,</b>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古镇里有3座有代表性的古桥,它们是通津桥、洪济桥和广惠桥,前两座古桥都在頔塘故道上,可惜功课做得不足,没有走到頔塘故道。<br> <b>通津桥,</b>原名浔溪桥,后改名通津桥,俗称大桥。通津桥长28米,宽4米。是南浔众桥之首,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南浔非常繁华的丝织品交易地,在桥的南面有一条叫丝行垛的小街,曾以经营蚕丝业被人熟知,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br> (图为网上下载) <b>  洪济桥,</b>位于南浔镇东栅,雄跨运河,也叫新桥,是一座石拱桥,建造年代不详,在明朝万历年间已有史料记载。清嘉庆10年,石桥重建。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者进攻湖州,曾把桥面炸毁,以后又修复,修复后为单孔石拱桥。上下各有踏步33级,供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br> (图为网上下载) <b>  广惠桥,</b>是南浔三古石桥之一,横跨南市河。据说这座桥是元末张士诚起义后,到这里占广惠宫为行宫,张士诚将广惠宫变身为张王庙后,广惠桥也随之得了个张王庙桥的别名。广惠宫修筑于北宋治平年间,是历史悠久的道教福地,它的对面就是广惠桥。 广惠桥有个特点,那就是桥头有两个石狮子。   <b>广惠桥码头,</b>南浔古镇开放夜游码头2个,广惠桥码头是其中的一个。当夜幕降临,盏盏红灯亮,摇橹船划过,荡起圈圈涟漪,看华灯初上的水乡小镇,满满的烟火人间和江南诗意。 水乡婚礼 南浔古镇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通利桥与蒋家桥交汇处的风光 同行的老友在此沉思 <b>(2)太湖月亮湾</b><br> 太湖月亮湾位于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这里一面依山,三面傍水,岸线曲折,像一轮弯弯的月亮,故名“月亮湾”。 月亮湾有个湖州地标性建筑,是我国首个水上七星级酒店,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由于其独特的造型被网友戏称为“最豪华马桶盖”,反而为这个建筑吸引了更大的名气。 如今,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此打卡。 <b>(3)项王公园</b><br> 项王公园位于湖州城北大桥龙溪港东岸的地段,相传就是湖州的老城门之一奉胜门的遗址所在,传说项羽率八千江东弟子西击暴秦,就是从该门“破凶门而出”,为了纪念楚霸王,便将奉胜门叫作“霸王门”。 <b>  奉胜门</b> <b>  项王长廊</b> 公园西侧入口处结合地形,设计3片景墙,景墙为白色墙面,上用陶版浮雕篆刻项羽生平典故以及项羽在湖州的一些传说故事。 广场东西两侧分置二组马拉战车雕塑 <b>(二)嘉兴</b><br> 嘉兴市,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东北部、京杭大运河夹城而过。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处于太湖东南的水网地带,是杭嘉湖平原水系的干河,也是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沟通五大水系中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br> 嘉兴运河段景观主要包括桐乡乌镇和嘉兴运河景区两大部分。嘉兴运河景区包括月河历史街区、双魁巷、落帆亭、嘉兴三塔等,嘉兴还是重要的红色旅游地,这里还有中共“一大”代表坐船到南湖续会的渡口和南湖红船。 <b>(1)落帆亭与鉏家滩小广场</b><br> <b> 落帆亭</b>,嘉兴运河景区的主要景点,位于杉青闸路与东升路口,落帆亭与杉青闸一起是古运河畔的水上要塞,取过闸落帆之实景得名。占地2500多平方米,公园内有太白亭、帆影亭、门亭以及假山等,现已建成公园加以保护。 落帆亭是浙江入选中国大运河14项遗产点之一。 <div>  寻找落帆亭颇费了一些周折,大路过不去,小道七绕八绕,靠着导航走了十多分钟到了门前却大失所望 ,大门紧闭。左边是一条小路,路的左侧是大运河,真的十分恼火。幸亏这时有当地人路过,经打听绕到另一个门才得以进入。</div> 公园不大,建筑物还真不少。 终于见到了落帆亭,一行五人只有我一个人到达了目的地,实在不易。 <b>鉏家滩小广场</b> ,离开落帆亭去月河历史街区途中经过鉏家滩小广场 。 鉏家桥夹两水之间,西依大运河东傍鉏家滩;两头各连着一个小岛,可谓北枕河心岛南接分水墩,是民间重要的交通要道。” 这里是鉏家滩码头,南湖与月河水上交通中途站。 这里是鉏家滩码头,南湖与月河水上交通中途站。 <b>(2)月河历史街区</b><br> 是嘉兴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的区域之一。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传统特色和古城文化、运河文化的特色。<br> 离开鉏家滩,我们来到月河历史街区。 整个街区以平行的京杭大运河、外月河、秀水兜为三河,中基路、坛弄、秀水兜街等三街为基本格局,展示嘉兴府城昔日繁华的商贸景象。 外月河北闸 月河码头 繁华的街市 <b>(3)狮子汇渡口</b><br> 狮子汇渡口是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坐船到南湖续会的渡口。2001年6月在渡口设立名为“1921·狮子汇”中共“一大”代表群雕。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包惠僧等11尊铜像屹立在狮子汇。还有向导、会务工作者王会悟的塑像。<br> 2021年4月20日,狮子汇渡口进行了改造提升。狮子汇渡口的意义及中共一大代表雕像的名字用中英文刻在了石质平台上。<br> (图为嘉兴春波门,渡口即在该门内侧湖边) 登上春波门,俯视狮子汇渡口与南湖。 刻有中共一大代表名字的石质平台。 毛泽东、董必武雕像。 <b>(4)嘉兴南湖</b><br> 南湖为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地处嘉兴城东南。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主流经过北丽桥、城北桥至西丽桥分二水,一水向东入西南湖,一水向西仍为运河。秀水在绕城经过濠河,流入南湖 。<br> 到嘉兴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游览狮子汇渡口后来到南湖,先乘游船绕南湖游览一周,后又乘渡船登南湖岛游览南湖红船及岛上风光。 游船码头旁边的<b>壕股禅寺与壕股塔。</b>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在此晤谈。现重建的壕股塔位于南湖西侧的南湖渔村之中。 大殿内的伍子胥塑像 雨中乘船游,别有一番风味。 南湖码头 船游南湖时见到的红船 船游南湖后,在会景园码头过安检乘坐摆渡船登上南湖岛。 美丽的南湖岛。 秀丽的南湖风光 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留念 南湖红船留念 南湖革命纪念馆 <b>(5)嘉兴三塔(三塔公园)</b><br> 嘉兴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原茶禅寺前的嘉兴三塔,初建于唐代,是嘉兴古城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大运河的重要“航标”。史料记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塔以镇之。”旧时舟子遥见三塔,遂谨慎行驶,塔实起航标作用。 嘉兴三塔,见证了悠悠千年的运河时光。当年京杭大运河有多繁华,三塔就有多繁华。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三塔被付之一炬,清光绪二年(1876年)方才重建。重建后的三塔,主塔为九层,旁边的二座为八层,与四周的自然环境、江南田园风光极为和谐而统一。遗憾的是,该塔却在文革期间的1971年被拆除而建造成水泥厂,直至1999年才在原址重建三塔,再现昔日的盛况。<br>  如今当年古塔的遗物只余塔前的纤石,石上被纤绳勒出的条条凹痕清晰可见。重建三塔时将尚存的二条旧纤石立于原址,以供游人参观,成为千年古运河辉煌历史的见证。 原三塔的后面建有<b>茶禅寺</b>,相传苏东坡曾到此汲水煮茶,故寺中建有煮茶亭。乾隆南巡经此,曾在寺中饮茶赋诗,题匾赐名“茶禅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茶禅寺与三塔俱毁。<br>  现三塔东侧建有一仿古建筑,名为“茶禅一味”,相当于是一座介绍三塔历史的博物馆。 “茶禅一味”中展示的不同时期留存的三塔照片。 三老汉在三塔前留影 <b>(6)乌镇</b><br> 乌镇,隶属于嘉兴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乌镇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 ,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 。 <b>  乌镇之美首先在于水</b>,京杭大运河从湖州地界进入乌镇西栅,贯通了乌镇的西市河、望津河、关河等水系,仅西栅就有河道9000多米,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开辟了与外界联系的新的航道。 <b>  有水必有船,</b>船是古代水乡的代步工具,在乌镇没有见不到船的水域。 <b> 有水离不开桥,</b>西栅古桥72座,有弯月形的石拱桥,有平整的青石桥,有精致秀巧的砖桥, 还有盖着屋顶的廊桥架,依地势而建,各具千秋,一座桥连着一座桥,层层叠叠,相互映衬。<br><b> 定升桥</b>,定升桥是一座三孔圆拱石桥,横跨西市河,桥全长 24.1 米,整座桥净跨 12米,桥面宽 2.4 米,是西栅街区最高的桥。 青石板桥 木栈桥与廊桥的完美结合 <b>南塘桥</b>,是一座五孔石板平桥,全长28.2米,桥上用长条石联结成桥栏,南北两侧桥耳上刻有莲花、万字、道教太极图等图纹,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小河—房屋—街道—房屋的建筑格局,构成了乌镇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所,使这个古镇始终充满水灵的秀气。<br>  在乌镇,每一所建筑都是一种文化,一砖一石写满岁月痕迹。 <b>六朝遗胜</b> <b>  民国时代</b> <b>  乌镇邮局</b> <b>  文昌阁</b>  <b> 白莲塔</b>,是乌镇古镇最高建筑,原名金莲塔、西宝塔。建于宋代,毁于1363年。明清时期经过多次重修,同治七年(1868)倾倒。现在看到的是2005年重建的。宝塔共七层,可以登上三层鸟瞰西栅与京杭大运河。  <b> 乌镇的夜景</b>,被誉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夜晚降临,古镇沉浸在一片温柔的水墨之中,展现出迷人的景观。如诗如画,静谧而富有生机。 <h1><b>(三)杭州</b><br></h1><h3> 杭州市,古称临安,是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六大古都之一 ,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 , 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br> 杭州与运河相关的景点有塘栖古镇、大运河公园、拱宸桥等,在杭州我们还游览了天下闻名的西湖。<br> (下图为西湖风景区风光)</h3> <b>(1)塘栖古镇</b><br> 塘栖古镇位于余杭境内,北与湖州毗连,距余杭城区13公里。古镇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起点,运河从古镇中穿过,两岸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河上有古桥相连。<br> 进入景区去广济桥途中的挑担送枇杷的雕塑,塘栖的枇杷十分有名。 <b>  广济桥</b>,是古镇最重要的建筑,它是京杭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古石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横跨运河两岸,远远看去大气又不失美感,是每个来到塘栖的人都必到的景点,拍出的照片也堪称“塘栖标准照”。 广济桥上下游中间三个桥孔前各有4个象镇水兽似的石墩,其实不然。这是1995年为了加固保桥的目的而增设的防撞墩。2006年7月,有关部门对广济桥水域实施封航,从此改变了运输船只经过广济桥的历史,为永久保护广济桥创造了条件。 广济桥旁一尊塑像,他是明代一个姓陈的僧人,为了建桥热心募捐一走直到了北京,得到了皇太后的赏赐,也得到了宫中的众嫔妃与朝廷大臣们的资助。 运河两岸的水北街、水南街是古镇的主要游玩区域,水北街上景点要多一些,著名的乾隆御碑就在沿河的街道上。 塘栖古镇糕点最出名的是法根糕点铺,以及朱一堂的绿豆糕、立夏饼等。 <b>  乾隆御碑</b>,位于运河边的御碑码头旁,原杭州府水利通判厅遗址(浙江14项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一)内。 乾隆御碑的来由是: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考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省,皇帝大笔一挥,蠲免浙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并将“圣谕”刻石,晓谕官民。 现在,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已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斯人已去,只有七孔广济桥依存,伴随古桥的是千年古运河仍在静静的流淌。 <b>(2)西湖文化广场</b><br> 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拱墅区武林广场运河北侧,地处杭州市中心。 整个广场设计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和古塔文化为建筑背景,结合现代文明的瑰丽意象,体现秀外慧中的吴越文化本质。<br> (图片由同行的汪哥无人机拍摄) 广场主塔楼是41层170米高的浙江环球中心。 浙江省科技馆(图左)与智幻球幕影院(图右) 运河风光 连接环球中心大楼与西湖文化广场中心的延长线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中央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大运河模型,其上标有大运河沿途的重要城市,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运河是如何经过杭州段的。 <b>(3)拱宸桥与运河文化广场</b><br> 沿着杭州广济桥一路向南约25公里,是杭州的另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桥——拱宸桥。拱宸桥有三个桥拱,横跨运河东西两岸,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 拱宸桥下的镇水兽,被称为趴蝮,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具有神秘的传说背景。 拱宸桥、 广济桥,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们一个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一个是浙东运河杭州段的起点。两座古石桥,堪称半部杭州史。 “京杭大运河南端石碑”背面清晰的标有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及沿途经过的重要节点。 拱宸桥是划归在“运河文化广场”中的。一个城市,又有“西湖文化广场”又有“运河文化广场”,况且“西湖文化广场”并不在西湖附近而在市中心的大运河畔,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很容易给人造成混肴。我就是糊涂人之一,竟把二者认为是一个广场的两侧,直至回京后作美篇时才终于搞明白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广场:<br>  “运河文化广场”属于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广场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集文化、商贸、观赏旅游和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它不仅包含了拱宸桥,而且其最突出的景观即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我想不要说外地人,恐怕一般的杭州本地人也不一定搞得清吧?<br>  运河文化广场标志性景观,虽外观与环球中心差异不小,但鹤立鸡群的高度还是相似的。 与西湖文化广场共同之处,也是京杭大运河的走向突出了其中部分主要节点(右上角图为运河通州燃灯塔)。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运河文化广场最突出的景观。 <b>(4)西湖</b><br> 西湖,又名钱塘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历史上苏堤十景包括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曲院风荷和断桥残雪。<br> 已记不清是第几次到西湖了,此行我们先后去了十景中的断桥残雪、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和花港观鱼景,已经很知足了。 西湖十景之<b>断桥残雪</b> 白堤沿途风光 西湖十景之<b>平湖秋月</b> 西湖十景之<b>平湖秋月</b> 西湖十景之<b>三潭印月(小瀛洲)</b>,三潭印月即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唯一能乘船上岸的岛。 西湖十景之<b>花港观鱼</b> 苏堤沿途风光 <b>(5)雷峰塔</b><br> 雷峰塔,初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地处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之上,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总高71.68米。 登上塔顶,俯瞰西湖全景。 在雷峰塔上拍摄的小瀛洲和三潭印月全景。 <h1><b>(四) 绍兴</b><br></h1><h3> 绍兴市,古称会稽,春秋时越国都城,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是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一条浙东运河,润泽古城绍兴。绍兴与运河相关的主要有八字桥等古桥、迎恩门风情水街等,绍兴必去的还有柯岩风景区、鲁迅故居等。</h3> <b>(1)柯岩景区</b><br> 柯岩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景区始于汉代,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柯岩、鲁镇和鉴湖三大景区。我们此行只去了柯岩与鲁镇两个景区。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留下的《镜湖》御笔石碑 <b>  绝胜亭</b>,亭内石碑上“柯岩绝胜”四个大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进入景区,首先来到<b>石佛景点</b>。两块巨石 屹立在水中。这里原是古采石场,自三国以来因历代开山采石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左面的为天工大佛,右边的是云骨。 <b>  天工大佛</b>,高20余米的石佛端坐于石壁之中,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人称弥勒佛,是江南古石刻艺术珍品,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天工大佛”开凿于隋代,竣工于初唐,历经石工三代开凿而成。   <b>云骨</b>,号称天下第一石,是隋唐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观。高十余丈的云骨形体曲折、上宽下窄,犹如一座颠倒过来的宝塔,从平地直插云霄。云骨顶端古柏苍翠,虬枝横斜,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云骨高31米,底围仅4米,最薄处不足1米。远远望去耸立如锥,袅袅婷婷,如喷薄而出的云岫,故有很诗意的名字“炉柱睛烟”。 网上下载的云骨图片,这个角度最好。  <b> 普照寺,</b>坐落在天工大佛背后的山麓上,由一组依山就势、气势恢宏的唐式风格建筑构成,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之一。 普照寺内的关公塑像 <b>  三聚同源</b>,是一个外方内圆的文化广场,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广场中心有一石雕头像,正面白色,背面黑色,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三根6米高的汉白玉雕像,分别刻为孔子、老子和释加牟尼雕像,象征着儒、道、佛三教相聚。边上有喷涌,倒挂、漫流、漏滴而出的各种形态水流,通过曲折小溪流向“汇源池”,此处称为“三聚同源”,蕴含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 过了三聚同源,又见到一汪碧水,这里风光旖旎。 湖中社戏台与乌篷船,岸上是镜中镜酒家。 <b>  乌毡帽亭</b>,颇有绍兴特色。 <b>(2)鲁镇景区</b><br> 鲁镇位于绍兴柯岩风景区内,是依照鲁迅笔下的“鲁镇”还原的主题公园,在这里你会看到许多熟悉的场景,可以一路走一路回忆作品中描述的情景。 进入景区,首先见到的鲁迅先生塑像。毛伟人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 一派江南水乡,还有乌篷船。 中午聚餐处,吉祥馄饨铺。 “狂人日记”变“糖人日记”,鲁迅的作品效力在鲁镇发挥到极致。 小桥流水 看到了“社戏” 还有大戏台 同行的老友买了顶毡帽,学着骆驼祥子拉起了黄包车。 鲁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组组形象夸张的雕塑: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因时间关系,柯岩风景区的鉴湖景区我们没有去。 <b>(3)鲁迅故里</b><br>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绍兴鲁迅中路鲁迅纪念馆的西侧,属清代建筑。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和周家老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80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余平方米。 <b>  德寿堂,</b>故居第二进为德寿堂,在绍兴俗称为“大堂前”,是鲁迅祖居中的主要建筑,“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大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德寿堂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内部陈设  <b> 百草园</b>,百草园是周家的一个菜园,在鲁迅故居后面,这里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趣味横生的描写,成为大多数游人共同的儿时回忆。 鲁迅故居后院,充分显现出鲁迅祖家的殷实。 绍兴鲁迅纪念馆  <b> 三味书屋</b>,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 这里到处可以感受鲁迅文学作品的气息:<br>  ”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茴香豆” <b>(4)绍兴迎恩门风情水街</b><br><b> 迎恩门</b>,位于绍兴古城西北角。历史上,是皇帝来绍兴视察游玩,地方官用以迎接圣驾的地方。它是绍兴城的西大门,连通着京杭大运河和绍兴的护城河。迎恩门风情水街以近1.5公里的古运河为主线,再现了古代大运河之胜景,成为水上旅游、市民休闲的新去处。 登上迎恩门城楼 俯瞰迎恩桥与风情水街 <b>迎恩桥</b>,建于明代,绍兴古桥群13个古桥之一,是绍兴现存跨度最大的七折边形拱桥。 迎恩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运河焕发青春 运河乡愁 ,烟火古城 <b>(4)八字桥</b><br> 位于绍兴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以前 。因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br> 八字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 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 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立交桥"。 八字桥是中国大运河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点。 站在桥中心眺望大运河 桥另一侧的大运河 走到桥下换个角度观看八字桥 运河风貌 同行的老友无人机拍摄的八字桥 在八字桥留下美好的记忆 与八字桥相隔不远的另一座绍兴古桥广宁桥。 结束八字桥游览后,我们来到周恩来祖居,因恰遇某校的学生六七辆大轿车正在进场参观,只得放弃。 <h3></h3><h1><b>(五)宁波</b></h1> 宁波是京杭大运河延申段浙东大运河的入海口。浙东大运河从杭州出发,途经绍兴、宁波,直至宁波三江口入海,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h1></h1><h3> 在宁波我们游览了邵家渡码头、梁祝文化园、天一阁 · 月湖景区、老外滩和三江口。<br> (图为始建于唐代的宁波鼓楼,是宁波仅存的古城楼遗址)</h3> <b>(1)姚江邵家渡</b><br> 邵家渡,是宁波现存渡口中距离市中心最近的渡口,也是姚江上最后消失的古渡口。此渡口2021年底停运,邵家渡大桥已开始修建。<br> 到邵家渡纯属偶然。本是去西塘河看古桥群的,因功课没做好被出租车拉到了邵家渡。还好,这里与运河也沾边,并顺便去了梁祝文化园。 邵家渡附近河道水域宽阔,如果说标志性的建筑,邵家渡泵闸应该算是一个。 泵闸所处的地方应属梁祝文化小镇,梁祝文化园就在附近。 <b>(2)梁祝文化园</b><br> 梁祝文化园离邵家渡不远,地处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为晋代梁祝墓、庙古遗址所在地。传说祝英台当年下船上岸的地方,就是邵家渡。梁祝文化园1999年开放,现为4A景区。 景区进门处的“蝶恋花”。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雕塑,远处的是梁祝·凤凰塔。 梁山伯庙 梁祝古迹遗址(晋代) 梁山伯墓 <b>(3)天一阁 · 月湖景区</b><br> 天一阁·月湖景区是宁波海曙区5A级景区,景区由天一阁博物院与月湖两大核心景区组成。 <b>  月湖</b>。月湖开凿于唐贞观年间,宋元期间建成了月湖十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 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一行五人在月湖合影留念  <b> 天一阁</b>。天一阁位于月湖之滨,阁名天一,取自《易经》“天一生水”之意,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景区大门 天一阁内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半身塑像 天一阁部分藏书 <b>(4)老外滩</b><br> 老外滩坐落于宁波市核心区域——三江口北岸,是浙江省现存的能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也是百年宁波的重要见证地。老外滩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美,以新兴的BlockS商业街区概念集中打造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塑造宁波城市时尚地标。 老外滩临江处 老外滩风光 夜晚的老外滩灯火辉煌 <b>(5)三江口</b><br> 许多人并不知晓(包括我自己)“中国大运河”这一概念并不仅指称妇孺皆知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真正的南起点是浙东运河末端——宁波三江口。<br> 姚江(右侧大桥方向)、奉化江(左侧大桥方向)与甬江在宁波老外滩汇聚,三江交汇的地方形成了三江口,最终由甬江流入大海。三江口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重镇。1200年间,在这座城畔,无数海舶扬帆远渡,无数河船摇橹北上。   <b>甬江铁路大桥</b>,位于甬江之上,距甬江入海口大约有10公里。 站在甬江大桥上瞭望三江口,西北方(右侧)大桥是姚江,西南方(左侧)是奉化江桥,东方(背侧)是流入东海的甬江。 甬江新江桥,是宁波市一座跨姚江桥梁,是姚江汇入甬江之前的最后一座桥梁。 甬江新江桥桥面 三江口夜景 网上下载的三江口航拍照片 <b>结束语: </b><br> 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和两宋的经济繁华打下了坚实基础。<br> 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则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生动记录着国脉与文脉的世代赓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br> 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国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的重要方式。<br><b>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运河情”。</b> 谢谢观看!部分图片及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