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79】《八大辽构⑤奉国寺大雄殿》2025山海蓟辽行(十三)《大辽辉煌之咸熙奉国寺·上》0703

瓜跑跑

<p class="ql-block">【域内巡礼2025】山海蓟辽行系列之十三</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iiac2n" target="_blank">【N-478】2025山海蓟辽行(十二)《义县印象》070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dqreor" target="_blank">【N-467】《八大辽构③独乐寺山门④独乐寺观音阁》2025山海蓟辽行(之一)《大辽渔阳之蓟州独乐寺》0626</a></p><p class="ql-block">我把皇家建筑遗产分为四块,皇家宫殿,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皇家陵墓。已经完成了介绍明清的皇家遗产系列(请看我的美篇H系列),辽朝的这些建筑遗存极少,我就借此关于义县奉国寺的篇幅,一次性予以介绍。</p><p class="ql-block">到了辽地核心区,看到了辽构遗存最大的皇家寺庙,虽然辽朝本朝历史文字记载不多,且几乎被金朝元朝毁弃殆尽,但我们是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辽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又称大契丹,民间或称大蕃。与北宋(960年—1127年)、西夏(1038年—1227年)并立。共传九帝,历国祚二百零九年。</p><p class="ql-block">这是新建的外山门。</p> <p class="ql-block">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一帝)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第二帝)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辽圣宗时期,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第六帝)在韩德让等蕃汉臣僚的辅佐下,对契丹社会实行了全面改革,是辽的全盛之世。兴宗(第七帝)后期,辽朝统治显露衰败迹象;道宗(第八帝)和天祚帝(第九帝,末代)时期,则是危机四伏。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朝亡后,辽朝宗室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所灭。</p> <p class="ql-block">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北部,包括幽云十六州。幅员万里,是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草原游牧帝国。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p><p class="ql-block">大辽朝留存至今的除了少量的文字笔记,大片的城市寺庙废墟的遗址外,只有八大辽构了,并且由于保存了许多唐构的信息而格外珍贵!</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黑神话悟空的唯一辽宁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契丹辽朝的历史中,没有多少安宁岁月,不是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征西讨,就是在争夺皇位政权动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92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征战途中病逝(五十五岁),皇后述律平摄政,不喜欢925年已被立为太子的长子耶律倍,喜欢次子耶律德光,拥立为帝(太宗),屠杀数百政敌,原太子被迫流亡病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947年太宗在征战南朝途中病逝(四十六岁),军中拥立原太子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太后率兵南下镇压反叛,兵戎相见,最终太后势弱认输,承认耶律阮帝位,是为世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951年世宗在征战途中被军中将领叛乱杀害(三十四岁),军中拥立太宗之子耶律璟为帝,是为穆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穆宗时期,皇帝不理朝政,政局混乱,各地叛乱四起,兵力不谐无力南征,经济凋撇。969年被内侍杀害(三十九岁),</span>世宗次子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p> <p class="ql-block">辽景宗时期,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p><p class="ql-block">982年,辽景宗病逝(三十五岁),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尊母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北宋开宝三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这是辽朝难得的和平时代。</p><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修建的小山门,现称内山门。</p> <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p><p class="ql-block">1009年,萧太后去世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业。</p> <p class="ql-block">1031年,辽圣宗去世(六十一岁),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圣宗妃)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喜欢,打算改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辽兴宗怒不可遏,于1034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p><p class="ql-block">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p> <p class="ql-block">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喜欢,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皇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p><p class="ql-block">1063年,兴宗病逝(四十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道宗继位后,</span>七月耶律重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重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p><p class="ql-block">东侧配殿内有个营造学社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p><p class="ql-block">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耶律乙辛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有染,辽道宗听信谗言而赐死皇后,史称十香词冤案。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将来太子耶律濬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p><p class="ql-block">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p><p class="ql-block">1083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p> <p class="ql-block">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七十岁),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1115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朝黄龙府,辽朝受到严重的打击。1116年,五月女真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p> <p class="ql-block">1120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1121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辽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辽朝覆灭,自916年到此传九帝,历国祚209年。1128年,海滨王耶律延禧病故(五十三岁)。</p> <p class="ql-block">在辽朝覆灭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鲁朵 。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1143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这是契丹辽王朝的最后绝响,虽然只据有部分辽土,也算承继了辽统,故把大辽和西辽的历史合并称辽史。</p> <p class="ql-block">辽朝佛教基本上继承盛唐的教学佛教。早在唐朝唐武宗发动灭佛事件时因为河北诸藩镇不听从,大量僧侣与佛教文物流向河北地区,使得当地佛教文化蓬逢发展。唐天复二年(902年)龙化州建开教寺,为佛教北传契丹的起始点。契丹神册三年(918年,后梁贞明四年)辽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渐为契丹人所信仰和崇尚。天赞五年(926年,后唐同光四年)辽朝灭渤海国后,俘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诸京和各州县也相继修建寺庙。会同元年(938年,后晋天福三年)辽朝领有燕云十六州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佛教文化重心,到辽朝晚期“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p> <p class="ql-block">辽太宗等辽朝皇帝也采取保护佛教政策,尊崇佛教,佛教大盛。辽兴宗时觉华岛海云寺僧人海山(郎思孝)与辽兴宗关系甚好。辽道宗曾以诗赞誉法均:“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随着佛教的传播,由皇帝下令,寺庙校勘、雕印佛经和个人写经,集资刻经、印经等活动十分活跃。从山西应县木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及佛画,河北丰润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内蒙古巴林右旗释迦佛舍利塔中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 。辽朝完成以《大般若经》为首的主要佛教石刻,于辽兴宗时期出版的《契丹大藏经》,其地位仅次于宋朝宋太祖时期开版《蜀版大藏经》,在佛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p> <p class="ql-block">契丹文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形式。只在契丹贵族上层使用,没在民间流通,现时已缺少类似的文献,基本上失传了。</p><p class="ql-block">契丹大字相传于神册五年(920年,后梁贞明六年)由辽太祖下令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应有三千余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耶律迭剌参考回鹘文对大字加以改变而成。小字为拼音文字,约五百个发音符号。契丹小字较大字简便,原字虽少,却能把契丹语全部贯通。契丹族创字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觉,对其他民族也有不少影响,例如西夏创造党项文字、金朝创造女真文字、元朝创造八思巴文字。契丹字的通行直到金明昌二年(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金朝金章宗废除为止。</p> <p class="ql-block">契丹文石刻用契丹大字和小字刻制,一般分为纪功碑、建庙记、哀册文、墓志铭、题记等类。契丹大字石刻如:《辽太祖纪功碑》(残)、《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耶律延宁墓志》、《萧孝忠墓志铭》、《故太师铭石记》与《北大王墓志》等。其中《北大王墓志》(又作《耶律万辛墓志》)是契丹大字石刻中字体最工整的一件,讲述耶律万辛的事迹,本墓志使用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刻印。由于刻字工整,字数较多,有利于契丹大字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萧太后(辽朝皇后)‌是辽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和军事家,本名萧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及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她在辽朝的统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辽朝进入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萧绰出身于辽朝显赫的萧氏家族,其家族自辽太祖时期便掌握政权核心。出身名门,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萧氏一族是辽朝的开国功臣,总共出过13位皇后,17位北府宰相,20位驸马,是辽国当之无愧的贵族家庭。萧绰的父亲是萧思温,母亲吕不古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思温共有3个女儿,萧绰是最小的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早年因才干出众被选入宫中</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969 年2月,辽景宗耶律贤继位,为了报答萧思温的拥立之功,同年5月, 17岁的萧绰被立为皇后。辽景宗继位后,看到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无奈他身体太差,于是更多依靠皇后萧绰。萧绰也没辜负辽景宗的信任,治国安邦,丝毫不逊色于朝中大臣。</p> <p class="ql-block">982年耶律贤35岁英年早逝,临终之前,他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和萧绰的长子——耶律隆绪,萧绰成为皇太后。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继位,萧绰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她通过整顿军队、减免赋税、发展生产等措施巩固统治基础。‌‌‌‌重视人才选拔,重用韩德让、耶律斜轸等汉族和契丹族大臣,推动辽朝政治、军事改革。‌‌使契丹从中衰逐步达于鼎盛。她以契丹诸京为基地,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宋,扩展了统治地域,对契丹的兴盛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986年率军击退宋朝对南京(今北京)的进攻;1004年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亲征宋朝,最终促成“澶渊之盟”,为辽朝换取长期和平。‌‌‌‌战役中展现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例如通过心理战术瓦解宋军士气,迫使宋真宗求和。‌‌‌‌</p> <p class="ql-block">萧绰是辽朝历史上唯一被正式尊为“承天皇太后”的女性统治者,其权力地位得到制度化确认(如自称“朕”并由皇帝遗诏授权,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逝,临终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通过拉拢宗室重臣、削弱地方势力等手段稳定政权,确保了幼帝安全。‌‌</p> <p class="ql-block">1009年归政于辽圣宗耶律隆绪,<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年十二月,太</span>后病逝于行宫,享年57岁,谥圣神宣献皇后。次年,葬于辽乾陵。她的摄政长达27年,为辽朝从衰落走向鼎盛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萧绰是辽朝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对她的评价存在有一定的争议。</p><p class="ql-block">她的政治成就和对辽国的贡献,得到了现在学者的认可。但是,她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契丹国志》对其多加诟病。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中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p> <p class="ql-block">大辽最为鼎盛的时期,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一起创造的。两个人并非夫妻,却分说不断。这就是大辽的汉人韩德让,和萧太后萧绰。</p><p class="ql-block">韩德让这个男人,在野史里被人称为人生赢家,因为生前出身好,成为权臣,然后娶了太后,走上人生巅峰。死后还能和太后合葬,简直是圆满的一生。可是,这不仅不合情理,更不合规矩,只是很多人对于萧太后和韩德让之间的爱情的戏说。</p><p class="ql-block">韩德让不是契丹人,而是唐人。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是唐朝司马,在唐朝末年时期,契丹攻打蓟州,韩家被契丹俘虏。韩知古有子韩匡嗣,因为医术超群,被当时的太祖皇后述律平看重,并且借由韩匡嗣,韩知古成了大辽的中书令,韩匡嗣也被封为尚书令。韩家在大辽崛起,正式投靠大辽。</p><p class="ql-block">作为韩匡嗣儿子的韩德让,也因为家族的原因,官职步步高升,可以管理军政事务。可见一个异族人多么受重视。</p> <p class="ql-block">辽景宗英年早逝,遗诏长子继位,太后摄政,也是因为韩德让,年仅12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能顺利即位,萧太后才能顺利掌控政权。因为手握军政事务大权的韩德让,臣服萧太后。</p><p class="ql-block">宋朝北伐,韩德让和萧太后一起出征,胜利。这一战,让韩德让同时掌握了大辽南院和北院的大权,封为齐国王,官拜大丞相,成了大辽最有权势的男人。</p><p class="ql-block">两年后,韩德让和萧太后联手逼迫宋朝签订澶渊之盟,韩德让被赐姓国姓耶律,作为汉人,韩德让正式得到了大辽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看起来,这是一代名臣和一朝太后的联手,可是有关他俩的感情事件太多了。</p><p class="ql-block">在两个人还年少的时候,因为韩匡嗣和萧思温是好友,并且两个小儿女都互有好感,所以韩德让和萧绰是有婚约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成婚,当时的皇帝耶律贤看上了萧绰,所以两个人在皇权的插手下,劳燕分飞。萧绰成了皇后,韩德让娶了妻子。</p><p class="ql-block">可是耶律贤命短,萧绰成为萧太后,给了韩德让高官厚禄,给了韩德让数百奴仆,上千将士,萧太后把能给的,都给了韩德让。并且历史记载,萧太后不准任何人在背后议论韩德让违者斩。历史没有说两个人有亲密关系,可是萧太后的所作所为,让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北宋大臣出使大辽,而后留下记载,为了保证韩德让不会造反,所以萧太后背地下嫁韩德让。</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草原上,当地的习俗就是女人可以改嫁,小叔子也可以娶嫂子,可是为了保证权利,就算是萧太后真的下嫁,历史上也不会有只言片语。因为为了掌握汉家山河,首先尊重的就是汉家规矩,五伦道德。这才是太后不敢明言下嫁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韩德让,一生都是大辽的权臣,在萧太后死后,皇帝耶律隆绪将萧太后葬于乾陵,和父亲耶律贤合葬。</p><p class="ql-block">耶律隆绪给韩德让的恩宠,就是在父母乾陵附近给了韩德让一块地,让韩德让百年之后可以陪葬。并且在韩德让去世后,耶律隆绪率领皇后等亲王大臣服丧,葬礼和太后规格一致。而韩德让成为了唯一陪葬乾陵的汉臣,并为他建立庙宇,供奉画像。</p><p class="ql-block">千年后,韩德让的陵墓开启,无论是墓志铭还是陪葬品,和萧太后有关的东西,一件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清代修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没有说明是哪个朝代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木牌楼正在大修</p> <p class="ql-block">清塑</p> <p class="ql-block">明塑韦陀像</p> <p class="ql-block">最激动人心的建筑来了!</p><p class="ql-block">八大辽构之一奉国寺,俗称大佛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东街18号,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奉国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存有重建的外山门、清朝时期重建的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以及辽代时期保存至今的大雄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奉国寺的大雄殿、七佛塑像和建筑彩画三者并称“奉国寺三绝”,是集考古、绘画、雕塑等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皇家寺院,建筑方法代表了11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并为日后明代北京故宫的修造提供了成熟的建构方法。1961年3月4日,奉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辽开泰九年(1020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为母亲萧绰在故里建咸熙寺。辽乾统七年(1107年),咸熙寺增建长廊,塑一百二十贤圣像,其中四十二尊贤圣像未完工。</p><p class="ql-block">金朝时期,咸熙寺改称奉国寺。金天眷三年(1140年),奉国寺重修,并接续完成四十二尊贤圣像的塑造。</p><p class="ql-block">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奉国寺受地震影响,建筑墙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元大德七年(1303年),奉国寺重修。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奉国寺重修 。</p><p class="ql-block">至明清时期,奉国寺仅存大雄殿。清朝时期,奉国寺重建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1984年,奉国寺进行了全面修缮。1988年,经过发掘,查清了奉国寺内辽代的西弥陀阁、东三乘阁、两侧长廊及山门等建筑遗址 。</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又称七佛殿,位于奉国寺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是奉国寺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辽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该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代单体木构建筑,也是古代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的木构殿宇,历史价值居全国前列。</p> <p class="ql-block">不知年代的石狮,有点明代的特征,可能是别处搬来的。</p> <p class="ql-block">建筑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长55米、宽33米、通高24米(含月台3米),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支撑整个大殿的是梁、柱、枋、斗拱组成的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下辑内容更丰富,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