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学长 <p class="ql-block">生而不恃,为而不有”“以夫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p><p class="ql-block">朋友的儿子考上军校,祝贺的同时也羡慕,因为这也是我对儿子的期望。但是儿子一句话“我的能力不需要以学历来证明。”</p><p class="ql-block">当你做好服务,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出现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天地祥和,以降甘露”</p><p class="ql-block">天天来学习,以为自己学习很了不起,想指手画脚,当这一年多我去做,我去付出,无条件接纳孩子……</p><p class="ql-block">当家庭氛围越来越好,爸爸来了,对孩子说“爸爸的初心是只需要你这一生平安健康就好。”</p><p class="ql-block">当夫妻关系和谐,心通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感受到自信的爱的力量。</p> 天心学长 <p class="ql-block">“致虚极,守静笃”</p><p class="ql-block">经历生死才会一次次醒来。近期交通事故中,朋友的老姨意外身亡。</p><p class="ql-block">思考感悟:我们每天要做什么?“致虚极,守静笃”中“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杂念,固有认知,来到这里,我就是需要得到……慢慢的我清晰知道,我来是因为在做减法,摒除过往的杂念、固有认知,笃定是从安定中来。</p><p class="ql-block">每个人本自具足,为什么我会遗失“自我”笃定“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p> 醒来学长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6日,是我的重生日。“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转化的一念之间,我是否“致虚极,守静笃”?放下很多“名可名”,守住自己的初心。</p><p class="ql-block">2025年“知命守义”“致虚极,守静笃”更清晰知道——我的人生的终极目标。</p> 慧心学长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给世界一份美丽!</p><p class="ql-block">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生命有无限力量去支撑你。</p><p class="ql-block">不关注结果,只去享受乘飞机的过程。</p> 心肯学长 <p class="ql-block">用什么去“知”。</p><p class="ql-block">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未来的路上,不要把太多的焦虑交织到现在,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每一步都算数。</p> 道暨长学长 <p class="ql-block">发愿,愿力,“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p><p class="ql-block">行是从小事入手,从大事用愿力去引领。</p><p class="ql-block">我过去在意我孩子,我和孩子出现问题,我在意什么就失去什么!用五十四章来要求自己。</p><p class="ql-block">让愿力呈现,一切问题不是问题。</p><p class="ql-block">洞察自己的内心,是否归于平静。</p><p class="ql-block"><br></p> 善财老师赋能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这个地球是干什么的?当我们不清楚自己的使命时,就会迷失。</p><p class="ql-block">我们把这本书用30年的时间去沉淀,因为我看到很多人的画像都定不住。</p><p class="ql-block">“心之力”这就是我们的意识、意念念、心。锚定我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在《佛说大宝积经》中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关于“入轨”“出轨”:</b></p><p class="ql-block">传习性会将人带入哪种轨道,试问你目前是否:入道、还是偏道,或离道?很多人虽长期参与也难以清晰察觉自己在入轨与脱轨间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2.核心问题的追问:</b></p><p class="ql-block">“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思考“来到地球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若不清楚这一点,就容易迷失,所有努力可能白费。</p><p class="ql-block"><b>-3.关于“意志力”与“志”:</b></p><p class="ql-block">修行中意志力很重要。“意”指心念、意识;“志”则是将心中的念头、想法、梦想等坚定锚定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4.修行的核心状态:</b></p><p class="ql-block">“寂静清晨,志玄虚漠”“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状态,志向远大如虚空、坚定不可动摇,以此反观自身需生惭愧心。</p><p class="ql-block"><b>5.对业障与忏悔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业力强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需通过忏悔(如《普贤行愿品》第三愿)来清净业障,“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p><p class="ql-block"><b>6.发心与行动:</b></p><p class="ql-block">以去南极带着明确心愿去行动,借“坐电梯忘按按钮”的例子,类比人需先找到定位。</p><p class="ql-block">人们常依赖“自力”而忽略定位的重要性,如同没找准方向的拼命努力收效甚微。</p><p class="ql-block">宇宙“三力”(自我功德力、法界缘起力、如来加持力)。</p><p class="ql-block"><b>7.借事例谈机会把握:</b></p><p class="ql-block">以终南山年会上的妈妈和孩子为例,孩子明白主动拜见有实力的同学(未来可能成为领导人)能放大自身机会、提升能量,而家长虽懂却不行动,根源在于“脚踩西瓜皮,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专注和主动。</p><p class="ql-block"><b>8.“靠近核心”:</b></p><p class="ql-block">“靠近火炉近一点会暖一点”类比,说明懂“缘起的规律很重要(靠近核心、抓住关键)。</p><p class="ql-block"><b>9.肯定主动投入的态度:</b></p><p class="ql-block">行知班聪明的人会卯足劲“朝里钻”,无论当下是否完全理解,主动靠近、抓住机会的认知和觉知值得肯定,赞叹晓美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10.读《道德经》</b></p><p class="ql-block">主动与老子建立</p><p class="ql-block">心灵上的连接一 在心中呼唤、感知 </p><p class="ql-block">老子的存在与回应- 一更为关键,这 </p><p class="ql-block">是“秘密中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11.“种子”与环境:</b></p><p class="ql-block">蒋建芳的儿子像“种子”般有潜力,父母是否能匹配这颗“种子”的成长需求。</p><p class="ql-block">学习经典不仅是知识层面的研读:更要与经典背后的精神建立深层连接,同时个体的成长也离不开适配的环境支持。</p><p class="ql-block"><b>12“土豆公益直播”谈发心:</b></p><p class="ql-block">云南的暨长做土豆公益直播,其动力源于内心的慈悲,想帮助老阿妈,这与他能感同身受他人的不容易。这种基于善意的行动值得支持(比如“我”安排白翔订购100斤土豆)。</p><p class="ql-block"><b>- 对创业起点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以云上为例,提到她最初创业时急于证明自己、想赚钱,“卦象不好”。指出很多人创业只考虑自身,却忽视了“功德”“曾利益多少人”这些“宇宙银行的存款”,反问“起点那么高凭什么”,强调做事需以积累的善意和贡献为基础,而非单纯追求表面的成果。 </p><p class="ql-block">“输出是最好的输入”主动争取,立志“第一个分享”,这既是对自己、对学长、对经典的负责,也是“强行者有志”的体现,而非在红尘中被动淹没。</p><p class="ql-block"><b>- 倡导实修与沉淀:</b></p><p class="ql-block">复盘300多天的经历,思考自己沉淀了什么、链接了什么、实修实证了什么,哪怕只有一句感悟,也不算白费,内在是否因修德而法喜,先找到自己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当务之急就是要忏悔、行善、修福。谁来做的?既然是自己做的,那么自己去改变。我们求佛陀,佛陀告诉我们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我们发现,“哦,原来我是可以不执着的。”这是智慧。但是我们还要用行动:修福要修慧,修慧要修福,福慧双修才是学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说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一足是福,一足是慧。今天我们有很多人只是修慧,读经典读得呱呱叫,但是没有行动去修福;有的人只是修福,到处布施、捐钱,到处做好事,可是没有智慧。这都是瘸腿,不是中道学佛。学佛的人一定要福慧双修。缘起性空不要执着,是修慧;性空缘起要负责,是修福,这才叫中观、中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要么就去读经,不去行动,不去修行善根、福德、因缘,结果是没有资粮,因为如果只是修“缘起性空不要执着”,那么我们只有智慧,没有福报;如果只是修“性空缘起要负责”,那么只有福报,没有智慧。这都不是圆满的。圆满的佛法就是要福慧双修,那才真的能够消除业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