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深聚桓仁

岩枫

<p class="ql-block">  人的年岁一大,会看淡很多过往,而珍贵的依然会留存下来。如人的“三观”最早雏形,大多都是在小学课堂开始。</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桓仁乡下读过两年小学,那里的一山一水,和四季的风华正茂,都给我心灵打上烙印;青山绿水给予地滋养难以忘怀。不但常常思念那片沃土,也喜欢幼年时的同窗同学,连那里的乡音土色,和生活的习性习俗,像教室漆黑屋顶散发的木香,如梦萦绕。</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李运梅在边哈子微信群里提议同学聚会。宋家仕立即组织同学踊跃报名。几番商议后,最后定于六月二十日早上八点,在边哈子小学门前集合。农村总有干不完的活,同学们平时是没时间的,趁农忙节气未到,现在正是绝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本来我琐事缠身,是想推辞这次同学聚会的。但是,有几位同学来电话邀请,言辞恳切,令我左右为难。况且,人家于国玲同学是丈夫开车从天津送她回桓仁的;藏玉君同学在沈阳帮女儿带孩子也挤出时间回家乡。其他住外乡的女同学也无二话可说。春天里我能回桓仁釆大叶芹,冬天能回边哈子村吃年猪,宋家仕喊我一句话“你端什么架子呀?”我顿时没半点理由拒绝。</p><p class="ql-block"> 考虑聚会时要喝点酒,我准备坐绿皮火车前往。十九日上午我购票坐进车站候车室,却巧遇孔宪荣同学接母亲回桓仁。真是难得碰上啊!小时候我们俩家是前后院的近邻,相距不足三十米。她是家中长女,从小性格温柔,我是她家的常客。她们是网上订票,我是当天窗口买的,乘车找座位后,不但同一车箱,连座位号都是紧挨着。旅途有伴是件愉快的事。缘分也真是奇妙,茫茫人海,有缘能对面,无缘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三小时的车程不长,车窗外的绿色风景如画传动,火车每站短暂停留,似乎像人生旅途的节点。火车如蜈蚣穿行在林海之间,冒着白烟后发出的汽笛声响彻山谷。坐绿皮火车舒服,你可在冥想中洗去凡尘,享受归乡之路的风驰电掣。</p> <p class="ql-block">  过午一点钟,火车准点到达桓仁浑江岸边,电话就进来了。宋家仕带着芦会生开车来接站。王忠林同学也开车来了。我感动得难以言表,连连拥抱致谢。并急忙请路人给我们拍照。愿此情可待成追忆,青山作背景,江水留长情。不论我们兄弟相距多远,友爱的路上没有距离。</p><p class="ql-block"> 我们打电话知晓于国玲的车已进入辽宁地界,藏玉君同学乘坐的长客车也快进城了。到桓仁了,就是到家了。一上午的阴雨天,此刻天高云淡,地润水清。抬眼领略八卦城的日新月异,如见证几千年世间沧桑;仰望巍峨的五女山,史诗般的风云历史猎猎招展。一阵阵微风扑面而来,心中升腾无限的快乐,也欢喜的领悟到:哪都不如桓仁好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位男同学跟着家仕回村了。坐进宽敞明亮、富足一方的家仕大房子里,我们城里的楼房也自愧不如。他忙前忙后的煮茶倒水,又打电话召集村里的男同学,赶紧来相聚。几分钟的功夫,春月、茂军、家国、广生等陆续进屋。当家林、家春两兄弟到来时,我好不激动哟!我们有五十三年没见过面了,岁月虽然在我们的脸上刻下风霜,稚嫩早已不在,当沧桑的双手互相紧握,彼此没有一点陌生。</p><p class="ql-block"> 日落西山了,到了晚饭时间。男同学们挤进两台车,一路向南,穿过新凿的边哈子隧道,来到七公里外的雅河乡饭店就餐。雅河乡已不见旧貌,平坦的柏油马路穿街而过,高铁桥、高速桥在大山中傲然屹立,小平房全部被新建筑所取代。街上少有行人,唯有稻田里的禾苗在陈述昨日繁华。雅河乡的小学校还在,这座乡村的文化殿堂,如今是乡村转变的坚守,孤独中略有伤感,乡村的现状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 酒桌上的菜肴丰盛可口,地产的食材纯香好吃。男同学们常年劳作,大多数不善酒力,纯朴的生活习惯可见一斑。酒过几巡后,我悄悄下楼到台前结帐,却被冲下楼的宋春月和王家林硬拽一边,楞说我是客人,结帐没我的份。几番撕扯后,是宋春月尽地主之谊,慷慨请大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了,村里一大部分的男女同学聚在家仕家的院子里,我们促膝而谈,饮茶叙旧,又像幼年时在房前屋后戏耍的那样,倾心没有隔阂,院落不设隔栏,仿佛袅袅不绝的炊烟又在满屋缭绕,而亲切的家常话语,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都是勤劳智慧的的农家好手,他们埋头苦干,各自都有不俗的业绩。家仕是村里公认的铁汉,他培植的林下参已十年之多,每天要进山两次管理林场,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芦会生是养猪好手,无论市场行情变幻莫测,他都能规避风险,稳赚不赔。家林善长铁艺制作,是方圆百里的能工巧匠。茂军不善农家活,却有自己的特长,看着平时游手好闲,脑袋里全是生意经。养育三个女儿,个个孝顺顾家。春月一表人才,担任边哈子村长,为人正直善良,有思想,讲话有逻辑,是同学中的秀才。</p><p class="ql-block"> 女同学更是不让须眉。她们上山打柴,下地耕田,样样出色。像孔宪荣和儿子养植草莓,年收入可观。解景香在家种植蔬菜大棚,又经营便利店,每天工作量令人难以想象。远在黑沟村的马秀杰,拐磨子村的宋春萍,都是贤妻良母型的家中栋梁。因文章篇幅有限,我只能选几个代表来简单描述。尽管同学们境遇各自不同,身体都有劳累留下的伤痛,却个个自强不息,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欣慰的是,同学们的下一代多半都考上了大学,有了更好的前途。所有的同学都令我发自内心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随忠林同学回县里他家居住。上学时候他是我班独一无二的江中骄子,舢板、渔猎样样精通。如今,揽点工程,找点生意,小家治理的井然有序,自建的房子设施齐全。天亮起床后,他请我吃过早餐,看时间还早,他开车带我去环山渠公园一游。我头一次知道县城里还有这么的好去处。公园山高林密,半山腰有一条自然水渠缠绕半山。我俩踏上潮湿的人工栈道,爬山近一个小时也没找到水渠尽头,原来水渠有七公里之长。走向山顶后,高树下更显寂静空旷。俯视崖下的浑江水库,浩瀚的江水令人震撼。向北可见发电厂的水闸坝堤,静静地卡在两座山脉之间,浮白色的琼浆玉液在闸底喷涌而出,其景分外妖娆。西面一江之隔就是闻名遐迩的五女山,她朦胧中的容颜愈发神秘而高贵,时时吸引游客登顶。你要是夏热来环山渠登山,不要顾虑燥热难奈,山脚下新建一处露天游泳池,可尽情享受高山流水带来的惬意。想想,台湾的日月潭也不过如此吧!本想再享受一会儿森林中的忘我,村里同学来电话催促了。</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好心齐啊!一共来了二十八名。聚集在我们曾经就读的学校门前,站在我们的小河边,面向连绵起伏的高山,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好极了,同学们张张笑脸一如既往,我们又像重回校园。校门前土石路不见了,旧校舍不见了,而我们同窗的情谊如青山不老,岁月静好。人齐了,大家乘车去西山沟里,顺着我们的母亲河逆流而上,去寻根,去朔源,去找回我们流失的青葱岁月。山路新建,依然弯弯曲曲,车箱里你推我搡,不亦乐乎,亲密的友伴之前,最融洽不过发自内心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路窄了,我们下车步行;走累了,坐下何尝不是小憇的味道。到了河的源头瀑布,沟壑深处涛声隆隆,天摇地动。不穿林越棘,不小心翼翼的注意脚下,是来不到瀑布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瀑布飞泻的顶尖,是一排排原始的密林,它们英姿飒爽,拱卫园林不得遭受外来逆袭侵犯。瀑布拾级三跳,浪花朵朵飞溅,是无睱的自豪,是清澈透明的独秀。大家争向近前,一睹瀑布少有的芳容。几位胆大的,还有灵巧的于国玲和王艳,他们纷纷爬上崖顶,上下走来走去,乐的忘乎所以。谁能错过这个美好的一天呢?谁又不知道珍惜难得的瞬间?藏玉君喊大家排队拍照,不少同学快手录像。家仕弯腰搬来一块块石头为大家铺路,深怕同学们摔倒。</p><p class="ql-block"> 瀑布恐怕头一次来这么多人观光,而且来的都是她哺育过的儿女。曾共饮一河水的我们,感恩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掬一捧甘甜的河水,如汲取智慧的营养;抚摸湿漉漉的青苔乌石,心安找到归宿。</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们是没有机会来这里的,就是随父辈打柴也只走入山里的一半路程。当年的十队离村里六七里地,有同学夜里留宿,拿罐头瓶加蜡烛,拣蝲蛄那是黑压压一层层哟!如今,退耕还林,山里的鲜族人已销声匿迹,循无其影。西山大山深处,藏着无尽的宝藏,林木苍穹,珍贵树种无数,还有各类珍惜动物和飞禽。它海拔高,纵深长,连本地人都没征服过她。</p><p class="ql-block"> 女同学换上艳丽服装,用载歌载舞的舞姿为镜头添彩。男同学帮助拿包和拍照,笑哈哈的尽显谦卑。就这样还不断遭到女同学的笑骂。此刻的深山老林里,彷徨又倒回到了春天。心不老的人永远年轻。</p><p class="ql-block"> 玩了一上午,十一点下山,同学们回到雅河乡聚餐。宋春萍从家里拿来珍藏多年的“红豆杉”泡酒,张凤仁带来优质好酒,大家举杯同庆祥和的同学聚会,互祝生活安好,保重身体健康。王艳同学高歌一曲,获得掌声鼓励。我调侃祝词:努力喝好,超常发挥!高兴不醉,搀扶不倒。</p><p class="ql-block"> 酒宴散席之际,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回村里老队部扭秧歌去了。我悄悄叮嘱忠林,下午三点二十有回本溪快马靓客,快送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来时高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