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22px;">磨炼使得玉成 笃行方能致远</span></p><p class="ql-block"> ——研学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1)班刘梓涵</p><p class="ql-block">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弹指之间,时光飞逝,似“林花谢了春红”那般太过匆匆。</p><p class="ql-block"> 五天转瞬即逝,却依稀记得那行曦之下粼粼的波光,那皓朗夜空中熠熠的明星,那蕃秀午后阵阵的蝉鸣。</p><p class="ql-block"> 实践的星火,总能点亮认知的迷雾。当课本上的铅字化作掌心的温度,当抽象的理论在操作中具象成鲜活的答案,我才真正懂得,那些躬身尝试的瞬间,不仅是知识的落地生根,更是成长拔节的回响。在实践课程的奇妙世界里,每一次触摸、每一回协作、每一番探索,都在悄然重塑着我对世界的认知边界。</p><p class="ql-block"> 盛夏在凉风时起中逐渐稀薄,开启了军训的篇章。一遍遍反复练习,一声声铿锵的回答,整齐划一的步伐,是属于我们一连的独家记忆,我们用力呐喊,用汗水书写青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烈日炙烤大地,汗水浸透衣襟,时间沉重呼吸。挺胸,抬头,纹丝不动,是如铁的命令。军姿,是军训的第一堂课,笔直如松,不动如钟,它用酸胀的脚掌和湿透的衣襟教会我们,坚持不懈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转体—动与静的碰撞</p><p class="ql-block"> 先转身,后靠脚,转要快,定要稳。整齐划一的身影,掷地有声的步伐,这是百千次重复的成果。打牢基础,端正态度,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不简单的意义,做为如此整齐的队伍中的一员,我心中有数不清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齐步—团队意识的凝练</p><p class="ql-block"> “一二一、一二一,”摆臂,迈腿,简单的动作放在几十人的队伍中,整齐艰难如斯。化整为零,逐个击破。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众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起使,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配合同伴。众志成城下,我们所向披靡。队伍严整,步伐铿锵,当我们立在原地而排面纹丝未时,我们已经不只是一个排的新兵,更是一支有纪律,有团魂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带着军训锤炼出的坚韧意志,我满怀期待地踏入实践课程的课堂,迎接知识与技能交织的全新挑战。</p><p class="ql-block"> 当翻开厚重的宪法文本,那些严谨的法律条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实堡垒。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到国家机构的职能,每一条款都让我深刻认识到,宪法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穿上法袍扮演审判长,敲击法槌的瞬间,一种庄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控辩双方激烈交锋,从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当我们依据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件”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时,我真切体会到法律的严谨与公正。一次模拟庭审,让我明白法律不仅是条文的堆砌,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有力武器,也让我对法治精神有了更深的敬畏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手握农具躬身于田间时,我才真正读懂“汗滴禾下土”的分量。在劳动课上,翻土、播种、浇水,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耐心与巧劲,泥土沾满裤脚,汗水模糊双眼,却也让我触摸到粮食生长的脉络。而二十四节气课程里,老师将抽象的农时智慧化作生动故事:雨水润物、芒种抢收、霜降藏物,那些凝结着先民观察与经验的节气规律,竟与我们田间劳作的节奏完美呼应。原来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二十四节气如同古老的密码,指引着我们在四季流转中,领悟顺应天时、尊重自然的生存智慧。这两门课程,让我从泥土与时光中,读懂了劳动的价值与传统农耕文明的深邃。</p><p class="ql-block"> 当指尖抚过反刻着各种字体的木板,油墨在棕褐色纹理间晕染开的瞬间,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的智慧隔空对话。在汉字溯源课程中,老师带领我们拆解汉字的演变脉络,从殷商甲骨的古朴象形,到篆隶楷行的流转之美,每个字形都藏着文明传承的密码。而雕版印刷实践,则让这些文字“活”了起来——小心翼翼地刷墨、覆纸、按压,揭起宣纸的刹那,端正的“日”“月”字样跃然眼前,那凹凸不平的触感,不仅是技艺的复刻,更是对古代印刷匠人的致敬。原来,汉字的生命不仅存在于典籍中,更在亲手实践的温度里,每一次刻板的深浅、每一道墨痕的浓淡,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传承的不易与坚守。</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多功能厅的彩灯次第亮起,像繁星坠入人间,将周四的夜晚装点得格外温暖。舞台上,同学们褪去白天训练的疲惫,尽情释放才艺——有人唱着动感的歌曲,音符在晚风里流淌;有人踩着鼓点跳起街舞,利落的动作点燃全场热情;小品表演更是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那一刻,所有的陌生与隔阂都消融在歌声里。这场联欢不仅是才艺的展示,更是友谊的催化剂,让我看到身边伙伴们的另一面,也让我明白,青春的美好,就藏在这些共同欢笑、共同闪耀的瞬间里。</p><p class="ql-block"> 周五离别的下午,看着教官们依旧笔挺的身影,那些严厉的口令、耐心的指导、偶尔流露的温柔笑容,在脑海中不断闪回。曾觉得严苛的训练标准,此刻化作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曾以为不近人情的要求,如今才明白是他们在用军人的方式教会我们坚强。车缓缓启动的那一刻,有人喊出“教官再见”,泪水再也不受控制地滑落。这场告别,不仅是与教官的分别,更是与那段挥洒汗水、收获成长的时光作别。但我知道,教官教会我们的坚韧与担当,会永远刻在心底,成为未来面对挑战时最有力的铠甲。</p><p class="ql-block"> 合上实践活动的篇章,回望这段交织着汗水与欢笑的旅程,每一幕都在记忆中熠熠生辉。从军训场上的咬牙坚持,到实践课堂里的探索求知;从联欢晚会上的尽情绽放,到与教官分别时的泪湿眼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蜕变的足迹。那些学到的技能、收获的友谊、领悟的道理,早已化作成长的养分,深深扎根于心底。告别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我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奔赴下一场未知的精彩,让实践中汲取的力量,照亮未来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教师评语:</p><p class="ql-block"> 这篇研学心得文采斐然,情感真挚,既有军训的铿锵热血,又有文化体验的深邃思考。巧妙地将实践感悟升华为成长智慧,语言凝练优美,结构严谨有序。对团队精神、法治意识、文化传承的领悟尤其深刻,展现了知行合一的研学真谛。若能再突出几个关键细节的描写,文章将更具感染力。继续用这样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记录生活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指导教师:邢莎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好的研学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1)李雨若</span></p><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 class="ql-block"> 研究是深挖知识的根系,学习是吸收智慧的养分。当学校宣布开展晋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活动时,我忽然想起《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习”字,原来古人早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纸面上。</p><p class="ql-block"> 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高平八中初二年级的学生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紧张、劳累的研学旅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攻坚克难,克服了军训的劳累,收获了成长与自律,了解到了许多国家的文化,家乡的文化,这些都让我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 在农耕文化园里,我们承受着烈日的炙烤,拿起锄头就是干,在教官与老师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对虫子的恐惧,豆大的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流淌下,却越来越有干劲了!在科技馆中,我感受到了科技无穷的魅力,知道了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镜子迷宫中,我和我的搭档手牵手,摸索着前面的未知,勇敢踏出每一步,虽然我们用的时间比较长,但当看到出口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在沙画教室里,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沙画这一门课程,学会了扬沙、捏沙、抛沙、溅沙等一系列手法……</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参加了科技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四模、模拟法庭、创客、物联网等等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虽然很累,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成长了许多,这次的成长,也许是在每天早起整理内务的日常当中,亦或者是在吃饭前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上天的嘹亮的口号当中,也可以是在烈日下站军姿,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的过程当中。</p><p class="ql-block"> 不怕苦不怕累,是当代年轻人必须做到的!在这场半军事化的“旅程”中,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成长,懂得了感恩,团队协作中我们互不埋怨,个个出类拔萃,勇争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评语:这篇研学感想真实动人,展现了知行合一的成长历程。能将《论语》智慧与实践活动巧妙结合,从农耕劳作到科技探索,每个场景都描写得生动具体。特别是克服恐惧、团队协作等细节,体现了可贵的坚毅品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导教师:邢莎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磨砺与欢歌中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八(1)张伊然</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清晨的阳光刚漫过车窗,我们便怀着对研学之旅的无限憧憬,雀跃地踏上了大巴车。一路上,大家叽叽喳喳地畅想着自由探索的惬意,幻想着远离课本的轻松时光,仿佛前方就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们一记“清醒剂”。刚抵达基地,身着迷彩服的教官便用洪亮的口令打破了幻想——挺拔的站姿、整齐的队列、严格的作息,军事化管理的严谨瞬间扑面而来。正午的太阳像个火球,炙烤着我们的皮肤,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反复练习的队列动作让腰背酸痛不已,连抬手都觉得吃力。严厉的教官从不留情,一个小小的动作不标准,便要全体重来。那时的我们才真正明白,“磨砺”二字的分量。</p><p class="ql-block"> 但正是这样的磨砺,让后续的收获更显珍贵。学校精心设计的实践课程,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这段时光:乡土文化体验课上,我们触摸着古老的农具,听老农讲述作物生长的故事,指尖仿佛触到了土地的脉搏;沙画课上,细沙在指间流淌,勾勒出心中的世界,原来艺术可以如此灵动;法庭模拟课上,我们扮演法官、律师,在唇枪舌战中体会法律的庄严与公正。这些课本外的知识,像一扇扇新窗,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正如队列训练中强调的“实践育人”,亲身经历的感悟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深刻。</p><p class="ql-block"> 团建活动更是点燃了我们的热情。真人CS战场上,我们分工协作、互相掩护,为了团队荣誉喊出震耳的口号;站军姿时,哪怕汗水流进眼睛,也咬牙坚持一动不动,只为给集体加分。这些瞬间让我们懂得,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弱,但凝聚成团队便能无往不利。</p><p class="ql-block"> 每日的三餐是疲惫中的慰藉。食堂的叔叔阿姨总能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荤素搭配的可口菜肴,让我们在狼吞虎咽中更添了几分感恩。联欢晚会上,我鼓起勇气跳了一段舞蹈,台下同学的掌声与欢呼像暖流涌遍全身;看着同伴们的才艺表演,整个营地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五天时光转瞬即逝,闭营仪式上,当火焰教官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总结时,我们才惊觉早已与这位严厉却细心的教官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会在休息时悄悄递来解暑的凉茶,会在我们受挫时用玩笑化解沮丧,那些严苛的要求背后,藏着对我们成长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告别基地时,阳光依旧炽热,但我们的脚步多了份坚定。这次研学之旅,让我们在军事化管理中学会了自律,在实践课程中拓宽了视野,在团队协作中懂得了担当。正如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下的路与心中的成长,都在这五天里悄然绽放。未来的日子里,这份磨砺中收获的力量,定会伴我们一路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评语:文章以研学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了从憧憬到体验的过程。既有军事化管理的严苛,也有实践课程的收获,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着成长的感悟,结构清晰,语言朴实,将研学的意义自然融入其中,读来真切动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指导教师:邢莎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雀跃到沉淀的五日刻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1)郭海瑞</span></p><p class="ql-block"> 研学,是一场行走的课堂,它带着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在体验中感悟成长。每一次研学活动,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此次研学让我的印象尤为深刻。</p><p class="ql-block"> 周一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像是给世界蒙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研学之旅的大巴车。车内弥漫着一种既兴奋又略带紧张的氛围,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到达的地方,那声音如同欢快的鸟鸣,殊不知本次研学将会是一场“痛苦”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就举办了开营仪式,在开营仪式上,我们会见了三所学校的领导和研学基地的校长等,看着周围严肃的坏境,我早已发觉这次研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放松。</p><p class="ql-block"> 周二我们进行了团建活动,在团建活动中,教官带着我们又唱又跳,听到说话声音大的连队可以加分以后,我们三个连队便开始吼着说话,那声音震耳欲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极速60秒”这个活动,每个人都在尽力地猜测卡片上的图画是什么意思,虽然我们连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的,但那团结的种子还是在我们内心种下了,并长出了嫩绿的叶片。</p><p class="ql-block"> 周三,实践课正式开始,有射击、劳动、沙画、乐高等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玩的不亦乐乎。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劳动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到达农场后,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青草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们亲手采摘蔬菜、松土,感受着泥土的湿润和农作物的生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汗液浸润身体,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也更加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周四我们举行了联欢晚会,舞台虽然简陋,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第一个节目是舞蹈表演,一群女生穿着鲜艳的服装,随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作整齐划一,那灵动的身姿仿佛是一群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同学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到了最后一天,我们举行了闭营仪式,在仪式上,我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我心中充满了不舍。回顾这几天的研学经历,有欢笑,有汗水,有成长。闭营仪式像是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宣告着这段美好旅程的结束,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动、知识和成长将永远伴随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评语:这篇研学记录充满生活气息!从清晨出发的期待,到团建的热烈、实践课的鲜活,再到闭营的不舍,节奏明快,细节饱满。劳动课的感悟、晚会的热闹都写得很有画面感,字里行间藏着真切的成长,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导教师:邢莎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践基地研学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1)班李若惜</span></p><p class="ql-block"> 世界很大,那些未知的美好事物值得我们倾尽所有去寻找。 ——题记</p><p class="ql-block"> 气温渐渐高,情意在阳光下慢慢熬。小草更绿了,在清风中微微笑。研学活动来了,我们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坐上汽车,期待着去往晋城市示范实践基地的快乐生活,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断,眼里满是对这次旅程的期待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可是,事实却很残忍,吃饭不能讲话、10点后必须入寝......规则多得数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课就是军训课,在基地里最难熬的是站军姿。教官让我们一动不动的摆着姿势站着,有时脸上或者其他地方痒痒,也不能挠,只能忍着,再忍。还有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我们都慌里慌张地整理发型然后跑操,有一次,我们跑了一圈,还有很多上坡路,放在以前,我早就按着肚子开始走路了,但在那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凭着给连队加分的意志坚持下来。这时,我也明白团体力量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同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乡土文化课。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蚕丝文化,非遗文化,以及各种产业等等。其中我们了解了晋城的传统故事,比如:炎帝尝百草,孔子回车...让我了解到更多关于家乡的知识,我最喜欢戏曲文化,其中讲到了戏剧头盔的制作过程,也提及到了我们家乡的传统戏曲上党梆子,让我不由得想要更多的了解戏曲,探索戏曲的奥妙。</p><p class="ql-block"> 虽说这几天很累,但我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从第一天自己收拾床铺的手忙脚乱,到最后一天的有条不紊;从第一天起床的懒散拖拉,到最后一天的积极主动;从第一天吃饭的满腹牢骚,到最后一天的心怀感恩,从第一天的自私,到最后感受了解到团队合作的意义……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令我自己也感到惊讶。</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基地的这段时光已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离开了实践基地,也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来这儿了,多年以后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我相信我一定会记忆犹新:因为那里有中午的“吃会”、舍友们的乐事、真人CS时的慷慨激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评语:</p><p class="ql-block">这篇研学感受真实动人!从期待到适应规则的反差写得鲜活,站军姿的坚持、乡土课的沉醉,都藏着成长的密码。那些点滴改变的自白尤其真挚,让我们看到规则里长出的自律,探索中萌发的热爱,很打动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导教师:邢莎莎</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