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江西省博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昵 称: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88310</p>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物馆地处赣江西岸,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赣江北大道698号,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的外形,是一个米白色方形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简洁,美观大方。建筑为方形其寓意为“赣地宝盒”。</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进一楼大厅,大厅洁净敞亮,博物馆呈徽派院型结构,中间似天井,空间很大。博物馆共分4层,两边各有步道电梯,上下分开,每层展室以长廊按“回”字形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各层展室,采光良好,通透大方,有着独特的设计元素和丰富的空间变化。江西省博物馆顶层是一块硕大正方形玻璃天窗设计,内嵌小正方形方格的样式,小正方形的节点上设计一盏灯光辅助自然光线,这种设计为博物馆内部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和采光效果。当阳光透过这些正方形小方格天窗,会在馆内地面和墙壁上形成规则的光影图案,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览氛围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别样的参观体验。</p><p class="ql-block"> 一楼大厅的正前方,是一幅由7.2万块景德镇烧制的马赛克组装而成的江西山水巨幅画卷。</p>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共分四层,十个展厅。江西省博共有展品6万余件(套),这些藏品类别丰富,有青铜器、瓷器、书画、革命文物、杂项等,以青铜、陶瓷类文物最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重点参观的是2楼2号展厅: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3楼的五、六号展厅: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2号展厅,迎面屏风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八个大字,这是初唐四杰王勃在《腾王阁序》中用“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来赞美江西。</p><p class="ql-block"> 江西,一处有着历史悠久的土地,一方被岁月厚爱的神奇之地,尽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韵。赣江流经全省汇入鄱阳湖;井冈山,红旗飘飘,革命摇篮;庐山峰峦奇秀,尽显三山之美;三清山云雾缥缈,不愧为道家仙都;鄱阳湖碧波浩渺,沟通长江。大自然勾勒出江西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窑火万年不熄,青花白瓷世界为之惊叹!赣州是稀土之地,世界70%的中、重稀土都产自这里,被世界誉为“稀土王国”。这是上苍对江西大地的馈赠!对得起“物华天宝”!</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孕育着江西英才,东晋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是对人间田园生活最美好构想;欧阳修广为人知的《醉翁亭记》;王安石北宋变法,激荡时代风云;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这一方英才,称得上“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  吉安市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是江西地区重要的青铜器出土地,1989年在此发掘出土了475件青铜器,700余件玉器,青铜器包括伏鸟双尾青铜虎、牛角兽面纹立鸟青铜镈、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等,知名而重要的青铜器文物均藏于江西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青铜器出土中含有老虎的器形,有关专家推断,古代虎方国的都城更可能是新干的牛城遗址。牛城遗址距大洋洲约2.8公里,专家根据出土陶器类型与大洋洲商墓出土陶器的一致性特征,推测大洋洲商墓主人可能是虎方国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b></p><p class="ql-block"> 目前是存世最大的先秦时期青铜虎,有“虎王”之誉,造型栩栩如生,纹蚀繁缛富丽,是商代青铜艺术的辉煌之作,长江中游商代的代表性器物。</p><p class="ql-block"> 这件文物被列为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虎背上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  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是中国已发掘的商代贵族墓葬中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之一,被专家们誉为“南方青铜王国”。</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双尾卷曲</p> <p class="ql-block"> <b>双面神人青铜面具</b></p><p class="ql-block"> 这件文物是国内迄今所见唯一的商代双面青铜面具,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融合,反映了商代南方独特的信仰崇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b>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b></p><p class="ql-block"> 这件四足青铜甗(yan)通高105厘米,通高105厘米,重78.5千克,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商代最大的青铜甗,有中华"甗王"之誉。耳上立鹿传神,整个器物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商代南方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p><p class="ql-block"> 这件青铜甗是我国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甗上耳鹿,相向而立,一雌一雄,回首相望,四目相对,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底下四足,皆为兽形</p> <p class="ql-block"> <b>活环屈蹲玉羽人</b></p><p class="ql-block"> 活环屈蹲玉羽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带活环玉饰。造型神秘,亦人亦鸟,反映了南方地区鸟崇拜,体现了高超的玉雕技术,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b>乳丁纹虎耳青铜大方鼎</b></p><p class="ql-block"> 新干大墓出土30件各式鼎中体型最大者,将分铸和浑铸技术完美结合,四只猛虎攀爬鼎身,霸气十足,是现存最早的虎纹青铜鼎之一,也是江西虎文化的超级符号。 </p> <p class="ql-block"> <b>兽面纹立鸟青铜镈</b></p><p class="ql-block"> 商代的打击乐器,是已知此类器物中时代最早的考古发掘品,为确立镈起源于南方之说提供了依据。</p> <p class="ql-block"> <b>兽面纹羊首青铜罍</b></p><p class="ql-block"> 青铜罍:酒礼器的一种,在商王朝南下扩张过程中传入长江流域,其造型和纹饰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p> <p class="ql-block"> <b>兽面纹提粱方腹青铜卣</b></p><p class="ql-block"> 这件青铜卣采用分铸法,盖、提梁、蛇形环钮分别铸造,器体浑铸,然后通过销子等铸接于一体,器型罕见、纹饰精美、构思巧妙、工艺复杂。 </p> <p class="ql-block"> <b>兽面纹青铜胄</b></p><p class="ql-block"> 头部护具,正面饰高浮雕兽面纹,威严神武,壁厚仅0.3厘米,戴之轻巧,不觉笨重。</p> <p class="ql-block"> <b>青铜镰</b></p><p class="ql-block"> 形制独特,是后来流行于长江下游的镰的前身,被称为"中华第一镰",对于研究古代农业生产和农具演变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  <b>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b></p><p class="ql-block"> 该件器物通高62.4厘米,重达28.3公斤。立耳上各伏一只虎,眼睛凸出,双耳耸立,嘴巴微张,露出利齿,尾巴上卷。鼎腹同样由三组兽面纹相连而成,兽面纹高扉棱,鼻,乳丁突出,体展,尾上卷。鼎耳外侧有两条展体龙纹首向上,虎身上装饰有云雷纹和鳞片纹</p> <p class="ql-block"> <b>目雷纹青铜钺</b></p><p class="ql-block"> 商代出土的青铜钺,其纹饰和造型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上面六颗牙齿,下面五颗牙齿。新干大墓出土的重要青铜钺,</p> <p class="ql-block">  <b>春秋·徐王义楚青铜盥盘</b></p><p class="ql-block"> 1979年出土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p><p class="ql-block"> 外饰云雷纹、兽面纹等纹饰,具有春秋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典型特征。盘内底部铸有两行12字铭文,内容为“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作盥盘”,明确记载了该盥盘是徐王义楚选用上等铜料为自己铸造的。</p>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第5、6号展厅,以古代陶瓷文化展为主,向观众展现自古代陶器的诞生至历朝历代制瓷业发展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约100万年前,古人类学会了制作石器;大约30万年前,古人类学会了用火;大约3万年前,古人类学会了制作骨器;大约2万年前,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陶器,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人工材料,自陶器始,人类用陶器来储存食物、烧制食物,从此,人类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中国陶器的起源,经考古发掘,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陶器,经碳14测定,距今约2万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陶器。两万年前,这里的先民以火塑土,创造出粗糙的夹砂红陶罐,被誉为“天下第一陶”,点燃了人类最早的陶器文明。从那时起,窑火便在江西这片土地上燃烧,历经万年未曾熄灭,见证了中国陶瓷从原始走向辉煌的历程。“万年窑火”指的是江西有着悠久的从陶器到陶瓷烧制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烧制陶器的“窑火”!</p> <p class="ql-block">  江西陶瓷源远流长,既是万年陶器的创烧地,又是千年瓷都所在地。水、土、火在这里交融,孕育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成就了中国陶瓷最辉煌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这是郭沫若先生对江西陶瓷的最高评价。历史上江西陶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成为风靡全球,长盛不衰的热销商品。</p><p class="ql-block"> 江西历代陶瓷精品迭出、技艺万千,体现了大国工匠的气质与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风范,让我们穿越时空,饱览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千年瓷都”指江西的瓷器名闻世界、天下“瓷都”是景德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   <b>天下第一陶</b></p><p class="ql-block">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U形陶器,距今约2万年至1.9万年,目前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陶器</p> <p class="ql-block">  宋代:黑柚剔花梅绞梅瓶纹(左),黑柚剔花梅折技梅绞梅瓶(右)。</p> <p class="ql-block">宋代:黑釉剪纸贴花双凤纹盏(左),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盏(右)。</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烧窑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p> <p class="ql-block"> <b>龙 窑</b></p><p class="ql-block"> 龙窑依山坡地形而建,前低为窑头和火𤎌之地,后端高为窑尾。龙窑的特点是体积大,烧一次产品较多。</p> <p class="ql-block"> <b>阶梯窑</b></p><p class="ql-block"> 阶梯窑的烧窑方式通常是一炉一炉烧的。</p><p class="ql-block"> 阶梯窑由多个单独的烧成室串联而成,依山势倾斜砌筑。作业时,先从窑头的燃烧室开始烧制,待该室的坯体烧熟后,再依次逐室向后烧成。这样可以部分利用余热,形成半连续操作,有效降低热损失率,节省燃料。</p> <p class="ql-block"> <b>镇 窑</b></p><p class="ql-block"> 镇窑以松柴为燃料,烧制过程按窑工习惯可分为烧上半夜、下半夜和烧日窑三个阶段。上半夜经发火、溜火使坯体干燥氧化,下半夜烧紧火形成还原气氛并升温,烧日窑则是速火成瓷和熄火阶段,最后自然冷却后开窑。</p> <p class="ql-block"> <b>葫芦窑</b></p><p class="ql-block"> 窑的外形像葫芦,首创于元代,盛行在明代,优点小巧玲珑,缺点不易控制温放。在民窑中多为使用。</p> <p class="ql-block"> <b>蛋形窑</b></p><p class="ql-block"> 其形状是半个鸭蛋卧地得名,蛋形窑的构造、内部砌筑技术方面都具有独特和技巧之处,对景德镇陶瓷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还有马蹄窒、现代的煤窑、电炉窑等,它们在不同时期都闪耀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陶胚进入窑体烧成阶段温度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b>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b></p><p class="ql-block"><b> 瓷谷仓</b></p><p class="ql-block"> 该器形造型独特,该仓分为上下两段,两段及中间的活动是舱门可拆卸,造型复杂,回周门廊上雕塑人物一十八个,有舞俑、乐俑、侍女俑、侍卫俑等,整座古城雕塑精微、栩栩如生,展现了一幅盛世丰年,歌舞升平的历史画卷。谷仓烧制难度大,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器,是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代表了元代陶瓷雕塑的最高水平。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清华釉里红器。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仓上的文字共计166个。</p><p class="ql-block"> 该件文物被称为“世之孤品”。江西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64件禁止出境的“国宝”,对研究元代戏剧文化、陶瓷烧制和陶瓷艺术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正面青花书写对联“禾黍丰而仓廪实,子孙盛而福禄崇”,横批“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p> <p class="ql-block">  侧面为封闭式,有立柱和栏杆,立柱和栏杆串珠相连,柱杆间长方形框内夹菱形连珠框,局部镂空通透。柱头饰有莲花,前衬荷叶,杆中增饰如意云头。</p> <p class="ql-block"> <b>元代青花带盖瓷梅瓶</b></p><p class="ql-block"> 梅瓶造型优美,纹饰丰满,主题突出,6件梅瓶盖内壁和底部分别书“礼”“乐”“射”“御”“书”“数”等铭文。作为高安窖藏出土元青花瓷的重要代表,是陶瓷文化和儒家文化珠联璧合的产物,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 <b>元代青花松竹梅纹梅瓶</b></p><p class="ql-block"> 瓶身绘制有“岁寒三友”松、竹、梅图案,松树树干采用鱼鳞皴法,松针如空气刘海,竹子一笔成杆,叠压竹叶,梅花以青料圈花瓣、浓点花蕊,完美复刻王冕画风。</p><p class="ql-block">​体现了元代高超的青花瓷绘制技艺,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青花龙纹罐</p> <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粉彩塑龙万花设瓶(左),乾隆粉彩堆塑八宝九龙纹盒(右)</p> <p class="ql-block">清代:清华山水纹展镂空圆形盒。</p> <p class="ql-block">清代:黄地粉彩贴博古图缸</p> <p class="ql-block">  万年窑火,千年瓷都。江西陶瓷文化通达古今,薪火相传,似赣水奔流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新干剪纸</p> <p class="ql-block">  青春献祖国,创新筑未来,2024喜迎国庆,党员在行动。这是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艺术与体育学院》的师生手擎党旗在江西省博巨幅山水画卷下合影留念。望着一张张幸福四溢、信心满满的笑脸:青年是国之栋梁、青年是国之希望,青年是国之未来!</p>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博物馆藏丰富,新干大洋洲青铜器出土,震撼了中国文物界、考古界;仙人洞的万年窑火,生生不息;景德镇千年瓷都,世界闻名。江西以大洋洲青铜器为笔,景德镇瓷器为墨,蘸着母亲河的赣江水,绘就了一幅江西版的汉墨丹青。</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南昌玩了三天,明天去绳金塔、万寿宫、杏花楼和海昏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史料部分源于网终,侵权告知删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音 乐:轻音乐——江西月</p><p class="ql-block">摄 影:海纳百川2024.9月于</p><p class="ql-block"> 南昌</p><p class="ql-block">文 图:海纳百川2025.7月于</p><p class="ql-block"> 合肥</p> <p class="ql-block">欢迎您到访、浏览、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