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历史悠久,南宋时期名为“五龙屿”。明朝时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 六年前和爱人曾经来到这里,回去后做美篇“鼓浪屿——浪漫与音乐之旅”。今日我们又重返故地,沿着过往的足迹寻觅,欲找回当年的浪漫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 刚上岛不久,放心望去,岛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郑成功雕像。雕像巍然屹立于岛之高处,目光如炬,似在凝视远方。</p> <p class="ql-block"> 站在此处,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 登上皓月园最高处,站在郑成功的雕像前,鹭岛风光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远处海天相接,近处鼓浪屿的红瓦绿树尽收眼底,郑成功雕像的壮阔身影和对岸厦门岛的繁华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从皓月园出来,沿着岛上的石板路漫步,两旁是风格各异的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美,首先体现在它的建筑上。岛上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欧式的古典建筑,又有中式的传统民居,中西合璧,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日光岩,日光岩是鼓浪屿早晨阳光照射的第一处地方,鼓浪屿最高点,爬到顶上可以看到整个鼓浪屿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日光岩。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p> <p class="ql-block"> 从景区正大门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日光岩寺,它始建于万历丙成,距今已经4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不登日光岩,枉费厦门行。上回来时,我们把日光岩放在了最后的游玩,导致无力攀登,这次我们体力充沛,毫不犹豫的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 途经古避暑洞,它位于鼓浪屿日光岩半山腰,由多块巨石叠压形成,完美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 登顶的路越来越窄,到最后一层时只容一人通过,所以今天遇上了高峰期,保安在下面采取限流措施。</p> <p class="ql-block"> 到最高处,真的是视野无敌。不仅可以看到鼓浪屿全岛绿树覆盖中的一栋栋红砖厝,还能远眺厦门本岛、海沧等区域。</p> <p class="ql-block"> 从日光岩顶望见国贸大厦,还挺奇妙的——一边是鼓浪屿的红瓦绿树、老时光的慢节奏,一边是对岸玻璃幕墙的现代感、城市的快节奏。</p> <p class="ql-block"> 远远的眺望鹭江像条界线,把旧时的慢与现代化快的气质,清清楚楚地分开又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整座鼓浪屿像被摊开的精致盆景——红瓦屋顶挤挤挨挨,海岸线弯出温柔的弧线,远处的鹭江和厦门岛像蒙着层薄纱。</p> <p class="ql-block"> 风一吹,好像能听见老别墅里的旧时光,还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混在一起。这种时候总觉得,小岛的热闹和安静,都被这日光岩收尽了。</p> <p class="ql-block"> 从日光岩下来,离另一著名景点菽庄花园都不远。菽庄花园依海建园,藏海园、补山园中,傍山为洞,垒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漫步菽庄花园,园内建筑精巧,布局别致,假山池塘,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 补山园,"十二洞天"是人工造出来的连环洞,用棕赤色的砂岩、页岩、火山流纹岩垒叠构筑成的景石大假山。</p> <p class="ql-block"> 在藏海园,最令人称奇的,乃是“藏海”一景。园主人巧妙利用涨潮退潮,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天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四十四桥像条青灰色的绸带,轻轻将一片碧海拢入怀中,潮起时桥洞下浪涛拍石,潮落时滩涂显露出细碎的贝壳,仿佛整座园子都在随大海呼吸。</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四十四桥,二十洞天,海在园中,园在海中,精巧雅致,仿佛置于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里,假山与池水相映成趣,游廊曲折,步步生景。我们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看着游人如织,听着远处传来的琴声,恍惚间竟分不清,究竟是身在画中,还是画在心中。 </p> <p class="ql-block"> 离园时回望,原来最美的景致从不是刻意的堆砌,而是将山的沉静、海的辽阔、人的巧思揉在一起,这大概就是菽庄的魔力 。</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更在于其人文气息。岛上曾涌现出众多音乐家、艺术家,他们的故事与作品,为这座小岛增添了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岛上的老街小巷,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作为厦门的美食天堂,汇聚了众多闽南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既有街头巷尾的老字号,也有网红打卡店。</p> <p class="ql-block"> 已经午时了,我们简单地吃点东西后,来到了八卦楼。八卦楼,始建于1907年,设计师为荷兰人,如今这里是赫赫有名的风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八卦楼的体量和高度均为鼓浪屿别墅之最。因屋顶逐层凸起的八边形造型和八棱红色穹顶得名,它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建筑手法,形成独特的仿古欧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各式风琴静静伫立,有的披着深棕色的木壳,琴键蒙着细密的包浆;有的管道如银笋般林立,黄铜部件在暗处闪着幽光。</p> <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那架 “诺曼・比尔” 管风琴,数十根金属管道直抵穹顶,仿佛随时能吸尽整座岛的风,再吐出撼动灵魂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岁月不败美人,韶华不负流年。看!六年前在此留下的倩影,如今再次回到这里,旧景如初,眉眼盛了新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照片里,新旧两个身影在取景框里重叠。这一次,不用刻意记住什么了,因为鼓浪屿的光影里,早已刻下了两个自己 —— 一个热烈地来,一个从容地归。</p> <p class="ql-block"> 就要结束此次鼓浪屿之旅了,但告别从不是结束。就像潮水会记得每块礁石的形状,这段时光也会悄悄钻进记忆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鼓浪屿。带不走四十四桥的月光,带不走琴岛的风,但胸口那点被海与琴声浸润过的柔软,会陪着我,走向下一段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