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健身”:开启老年健康新理念

巡游中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健康养生的众多观点中,近日一个无人知晓且十分离奇的新观点——“慢病健身”,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在东方明珠塔下的茶楼,茶香袅袅间,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保健科退休博士生导师阳明教授,缓缓道出这一独特论点背后的故事。阳明教授表示,“慢病健身”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他40年教学科研成果的结晶。这一论点,是他历经对近万名患者健康状况的详细记载、严谨统计、全面综合以及深入总结得出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阳明教授的研究中,呈现出一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那些平日里从来不生病,看似健康的人,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大病、重病,治疗难度极大,痊愈的希望也很渺茫。相反,那些长期被慢病缠身的人,生存能力却出人意料地强,其中大多数人都能活到80、90岁,甚至超过100岁。阳明教授还举例说,有的患者40年前就患有某种疾病,一直作为他研究的病例,40年后依旧是同样的病,却依旧活得好好的。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阳明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慢病健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观点不禁让人联想到华佗所说的“世无无病之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医学真理。对于老年人而言,不必过度惧怕患上一些慢性病。只要五脏六腑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就极有可能成为长寿老人。尤其是在体检时,个别指标略有偏高或偏低,实属正常现象。毕竟医院检验员的视觉存在合理误差,且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检验指标仅能作为参考,不能将其视为绝对标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实中,一些唯利是图的医生和医院人员,常常利用老人对健康的担忧,使用攻心战术,夸大病情,以此来诱导老人花钱治疗。其实,老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惊慌。保持心情舒畅,快乐生活,才是健康的基本要素。如果老年人所有的体检报告指标都像20、30岁的年轻人一样正常,这反而不符合自然规律,并非好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老年人应当凭借自己的兴趣去生活,乐观豁达才是关键。这一理念,构成了生理保健学上最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该吃吃,该喝喝,该耍耍,该乐乐,以轻松愉悦的心态享受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阳明教授的这一研究结论,无疑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恰似“歪船不倒,破船不沉”的智慧哲理,让老人们明白,即便身体有些许慢病,也无需忧虑,只要保持乐观,同样能在夕阳红的岁月里,悠然自得,慢慢享受生活的美好。在此,也希望将这一宝贵的理念转发给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共同拥抱健康快乐的晚年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