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西域90- 楼兰美女:跨时空信使

尼玛阿库

<font color="#167efb">若羌“楼兰美女”城雕。</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楼兰美女:跨时空信使</font></b></h1> <h1>  <b>曾经四次走进若羌,最早的一次在2001年,最后一次是随志同车队进藏后从新疆返回途中。若羌已成为心里不肯褪色的印记。</b></h1><h1><b> 2001年时,若羌地界的315国道尚还简陋,卷起的沙尘在车尾拖成一条黄烟。四野无人,唯有戈壁延展至天际,在烈日下泛着苍白的光。偶尔可见修路工人在涵洞旁佝偻的身影——旱季抢修,每年雪水融化都会损坏公路。</b></h1><h1><b> 眼前,便是二十万平方公里的苍茫——若羌,一个县,大于两个韩国。她也是中国唯一与三大沙漠交集的县域: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b></h1><h1><b> 沙丘连绵,它们顶着枯槁的红柳或麻黄。我们驶向这片广袤荒凉的中心——在沙海中人口仅有八万余的大县。</b></h1> <font color="#167efb">戈壁延展至天际。</font> <h1> <b>若羌,这名字本身便沉淀着千年的风尘。西汉的“婼羌”之名,带着“不顺的羌人”这一古老意涵。它曾是《汉书·西域传》中那个“随畜逐水草,不田作”的游牧小国,僻处西南,游离于西域三十六国之外。时光流转,这片土地又成为楼兰故地、鄯善国境。玄奘风尘仆仆穿越流沙抵达的“纳缚波故国”,马可·波罗笔下商旅休整养精蓄锐的“罗普市”,都指向脚下这片沙漠中的绿洲。斯坦因当年抵达时,它不过是个“几近沙漠的村落”,资源匮乏到令他叹息。如今,这座清寂小城,依然静卧在丝绸之路南道,三条大路在此交汇。<br>  快要进城的路上,已经生机盎然,路两旁的钻天杨已然成荫。穿过一片翠色枣树林,县城便出现在眼前。街市里未见大型商超,但摊贩颇多,“中国红枣之乡”的广告牌高悬——若羌灰枣紫红饱满,据说承袭了四千年基因,古墓中曾见红枣伴尸骨同眠。这座海拔800多米的小城,曾是丝绸之路南道的枢纽。东汉班超曾在此驻节,他的帅帐或许就搭在如今县政府大楼的位置。</b><br></h1> <font color="#167efb">如今的若羌城已是现代城市。</font> <h1> <b>那时还没有楼兰博物馆,城里可观之处不多,我们心里惦记的是楼兰古国和罗布泊。但一打听,楼兰古国遗址是进不去了,一是收费很高,二我们的车辆不适合穿越沙漠。而罗布泊也只能到边缘观望。<br>  翌日,我们向罗布泊进发。中午时分,看到了一块警示牌,大意是:擅入罗布泊有生命危险。我们继续前行几公里,地面已经脆软,便不敢再走。前方盐壳大地龟裂如网,踩上去可以听到“咔嚓”脆响声,步行向前,流沙漫过脚髁。这曾是烟波浩渺的大湖,汉书称其“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即便半个世纪前还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它有过“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古老而湿润的名字。1921年塔里木河曾短暂改道东流,罗布泊水面一度重现两千多平方公里碧波。四十年前,塔里木河尚未被数百座水库、引水口、水泵站抽干血脉。“四盲”工程(盲引、盲截、盲抽、盲垦),终让罗布泊最后一滴眼泪蒸腾于1972年,卫星影像冷酷地记录下它彻底干涸的最后一瞬——一个巨大的“地球之耳”,从此成为它留在世间唯一的遗照。湖死了,草原尽头只剩两手空空的戈壁。人类总在制造“死湖”,又痴迷于从死寂中打捞文明的残片。</b><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卫星影像记录的“地球之耳”。(资料)</span></p> <font color="#167efb">裸露的罗布泊湖底。</font> <font color="#167efb">曾经三百里大水汤汤的罗布泊。</font> <h1> <b>罗布泊的深处,深埋于流沙之下的,便是那谜一般的楼兰古城。它的消失,如同一个精心策划的集体退场,留下后人无数猜测:是战争铁蹄踏碎了城垣?是干旱扼住了水源的咽喉?是瘟疫横扫了街巷?抑或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使这条沙漠古道连同它的明珠一并被遗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有黄沙无言。<br>  直到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岸的偶然一瞥,才将这沉睡千年的古城从流沙中唤醒。随后,斯坦因等人纷至沓来。1980年,考古学家穆舜英在孔雀河古河道北岸的太阳墓中,更是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那具被时光封存了约3800年的女性干尸,“楼兰美女”。她头戴尖顶毡帽,插着翎羽,身着粗毛织物和皮靴,棕色长发依然可见。深陷的眼窝、高挺的鼻梁、尖俏的下巴,清晰保留着欧罗巴人种特征。科学的测定揭示了她生前的信息:约45岁,身高1.55米,血型O型。当她的肺部被发现充满沙尘时,一个远古的秘密被揭开——早在3800年前,罗布泊地区已然风沙肆虐,干旱多尘。</b><br></h1> <font color="#167efb">楼兰古城遗址。(资料)</font> <font color="#167efb">楼兰古城佛寺遗址。(资料)</font> <font color="#167efb">遗址残存壁画。</font> <h1>  <b>在若羌县城,一座独特的建筑默默守护着这些失落的文明——楼兰博物馆。2018年来时,因闭馆未能进入。2023年再次造访时,终于得以参观。它的一侧模仿着米兰古佛塔,另一侧则是现代样式,一面巨大的外墙上,浮雕着貌若天仙、阿娜窈窕的少妇形象。馆内集中了从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墓地等处出土的5000多件文物,无声讲述着昔日的辉煌。木器、青铜器、色彩斑驳的织物碎片、古老的佉卢文木简……而最令人屏息的,无疑是那8具跨越时空而来的干尸,包括那位名动天下的“楼兰美女”。她静静躺在恒温的玻璃展柜中,3800年的光阴仿佛凝固。深陷的眼窝似乎仍在凝视,嘴角微微上扬,留下一个神秘莫测的永恒微笑。她可是跨越时空的信使?她带来的消息,也许是:所谓文明印记,不过是沙海上的脚印,注定被风抹去,又注定被后来者重新踏出。</b></h1> <font color="#167efb">博物馆外墙“楼兰美女”浮雕。</font> <font color="#167efb">楼兰博物馆外侧佛像雕塑。</font> <font color="#167efb">带着神秘微笑的“楼兰美女”。</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