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址的故事。

鞠武

<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旧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庐山大礼堂,位</span>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牯岭镇,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之一。1935年始建,1937年竣工。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三次重要会议(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九届二中全会),对中国现代史产生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在这里想讲的是毛主席与贺子珍见最后一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59年8月2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开始几天,毛主席的心情还是很轻松愉快的。他对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及其夫人水静说:“庐山,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老表好!”毛泽东知道分手已经22年的第二位妻子贺子珍就在南昌,表示想见一面。经过一番商量、安排,7月8日,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和副省长方志纯的夫人朱旦华(是毛泽民牺牲前的妻子、论起来与贺子珍应为妯娌)两人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从南昌将贺子珍接到了庐山。</p> <p class="ql-block">  当晚9点,毛主席晚在下塌的美庐别墅见到贺子珍。贺子珍泪水夺眶而出,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毛泽东也为之所动,轻声对贺子珍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贺子珍听了,哭得更加厉害。毛主席神色哀戚,静默了良久之后,才叹息道"你当为什么一定要走……?"</p> <p class="ql-block">  1937年贺子珍只身一人赴苏联,为了让妻子回到自己身边,毛主席一路写信、拍电报、捎口信,动员一切能动员的力量再三挽留。可最终等来的不是爱人的回心转意,而是一方写着“从此诀别”的白手帕。</p> <p class="ql-block">  面对毛主席的询问,贺子珍顿时陷入了无限凄然的悔恨当中,过去十几年无数的委屈、孤独、心酸和思念交织成千言万语,却又一齐堵在喉头无法言明。哽咽之间,她早已失去了向眼前人倾诉痛苦的勇气,只能抽泣着说:“都是我不好,那时我太不懂事"。</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贺子珍离开了美庐别墅,从此再也未能见到毛主席。事后,水静对贺子珍前往苏联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好奇地向她询问起其中缘由。贺子珍听后先是叹气,思忖片刻后才缓缓张口……“而今才道当时错,满眼春风百事了”。</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与贺子珍见面当晚,心情十分糟糕,通宵未眠。第二天,江青就从北京赶到了庐山。庐山会议形势也急转而下,由神仙会转入批斗会了。是不是“造化弄人”,一不小心历史就会改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