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主游记411:游走江南第一家(浙闽补遗之1-浦江上山遗址与郑宅)

帮主游记

<p class="ql-block">  上山遗址:万年稻作之源,中华文明之根。江南第一家:浦江郑氏家族,历经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浙闽补遗之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游走江南第一家</b></p> <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上期回顾: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gsay0e"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410:五蕴皆空白鹤山(新马纪行之十)</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序:</b></p><p class="ql-block"> 帮主第一次出国游记告一段落,自本期起,推出最新的旅行“浙闽补遗”系列游记,记叙2025年6-7月再入闽浙的难忘经历。</p> <p class="ql-block">  帮主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截止本次出游前,我国各省市区除了台湾还未曾造访外,唯有浙江、福建和四川还未实现上述目的地清零。</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曾利用36天时间,由济南自驾出发,行程8667公里,游览几乎福建全部景点和浙江部分知名景点,可参阅帮主游记201-234。</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mwc3lb"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201:走进瓷都景德镇【东南沿海行之一:寿县&景德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1hbtakh"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234:东南沿海行总结</a></p> <p class="ql-block">  一年多未曾远游,再不出游,帮主游记就要没素材了。乙巳盛夏,再入闽浙。这次出游计划20多天,采取高铁+租车的方式,实现帮主旅游目的地浙闽两省的清零,Let's Go!</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第1天(6月12日):济南——义乌——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江南第一家——龙德寺塔</b></p><p class="ql-block"> 08:18,济南西站出发,乘坐北京南至福州的G171次高铁一路南下,13:14抵达义乌高铁站。</p> <p class="ql-block">  浦江高铁站没有相关的租车门店,只得多乘坐一站来到义乌高铁站租车,继续租用老搭档——大众朗逸,这回车是厦门牌照。</p> <p class="ql-block">  该品牌也免费异地还车了,看来同行竞争激烈啊。相对淡季租车,租车费用令人惊掉下巴,当然这也有点噱头,虽说大众朗逸日租仅10元,但还有每天50元的基础服务费,外加全险平均每天80多的租车价很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驱车15公里便来到位于浦江县城的上山考古遗址。浦江与义乌同为是浙江省金华市下辖县。</p> <p class="ql-block">  上山遗址位于浦江县黄宅镇境内,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上山遗址是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聚落群,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东亚地区率先进入了“初级村落”的历史发展阶段,为稻作农业的起源模式研究提供了探索方向,并已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上山遗址的发现,让中国长江下游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稻作农业最重要的起源中心之一,彻底改写了世界农业起源的版图。袁隆平院士曾欣然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这是对上山遗址最精辟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  上山遗址最震撼世界的发现,莫过于它提供了世界上最早的、确凿的稻作证据!这些黑乎乎的小颗粒便是是“万年稻祖”!经过严谨的科学测定,它们的年代达到一万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万年炭化稻米,考古学家还在陶器碎片里、土壤样本中,检测到了大量水稻植硅体(植物细胞中的微小硅质体),以及用于脱壳、碾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这三重证据链证明一万年前,上山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和栽培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发现将人类驯化、栽培水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改写了世界农业史和人类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标志着该地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定居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由旧石器时代的攫取经济向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经济过渡的关键起点,为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格局提供了关键节点,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  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水稻),先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考古发现了排列有序的柱洞群,这表明他们不再是四处漂泊的狩猎采集者,而是开始建造房屋,出现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形成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定居村落雏形。</p> <p class="ql-block">  遗址于2000年被发现,2001年首次发掘。根据主要文化堆积层确认年代跨度距今约11400年至8600年。考古学上将以浦江上山遗址为代表、具有鲜明地域特征、距今约11000-8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命名为“上山文化”。</p> <p class="ql-block">  定居,是社会走向复杂化、文明诞生的前提。定居生活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上山先民的陶器最大的特点是胎土中掺和着稻谷壳、稻叶等有机物,颜色呈独特的红色(因烧制时氧化所致)。</p> <p class="ql-block">  陶器以夹炭红衣陶为主,典型器有大口盆、平底盘、圈足盘、双耳罐等。虽然简单质朴,但属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陶器序列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有些陶片上还刻划着神秘的符号,如太阳纹、短线组合,它们是否是最原始的文字雏形?</p> <p class="ql-block">  石器则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锛、石球、砺石等。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较少,用于农作、木作、稻米加工等)</p> <p class="ql-block">  一粒米,孕育了养育亿万人口的稻作文明之源。一把土,烧制出开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革命的陶器。一片瓦,奠定了东亚地区定居农业社会的基石。一缕光,照亮了中华文明乃至东亚文明起源的漫漫长路。</p> <p class="ql-block">  驱车赶往数公里之外的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又名郑义门、义门郑氏,位于浦江县郑宅镇郑宅村,是中国儒家家族文化的活化石,以“孝义传家”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步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座风格各异的石牌坊。它们并非一次性建成,而是后世为表彰郑氏家族不同事迹而陆续修建的,但仔细观察,貌似全部当代重建。第一座便是“江南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后为孝义门</p> <p class="ql-block">  然后是三朝旌表,宋元明三朝皇帝7次旌表,牌楼斗拱层数递增,象征荣耀叠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序坊,宣扬家规</p> <p class="ql-block">  恩德坊,元末饥荒,郑家捐粮八千石,朱元璋特赐“粮免长解”,也就是免税运粮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麟凤坊,激励家族成员科举进取</p> <p class="ql-block">  其后还有取义成仁、礼部尚书、九世同居三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  行走其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这个家族厚重的历史荣光。</p> <p class="ql-block">  每座牌坊都代表一种郑氏家族所崇尚的美德或皇帝给予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  郑氏家族制定了《郑氏规范》,共168条家规,内容涵盖家政管理、子孙教育、为人处世、清廉为官、睦邻友好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儒家伦理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群,便来到村子里,白麟溪穿村而过,溪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溪上有十桥九闸,两岸古树掩映,古建筑临水而建,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画卷。</p> <p class="ql-block">  孝感泉,是有一处有美丽传说的古泉。相传郑氏先祖郑绮母亲瘫痪在床30余年,他“抱持以就便溲三十余载”未有半句烦言。一年大旱,溪水干涸,病母却想喝溪水,郑绮在溪边“挖数仞仍不得泉”,急得他号啕大哭了三天三夜,感动上苍,从地下突然涌出甘泉。</p> <p class="ql-block">  孝感泉一侧的胡同内还有昌三公祠。郑家七世祖郑锐,昌字辈,排行老三,称昌三公。参观牌坊群和镇子是免费的,而进入宗祠和昌三祠、昌七祠等,则需要购买门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作为村里举办婚礼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佛社,祭祀土地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孝感泉对面为天神阁,主供关羽,现为求财的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因为也供奉天兵天将,故名天神阁</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的对面,便是景区的核心——郑氏宗祠。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郑氏家长郑濂辅警谢恩,朱元璋曰:“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可谓江南第一家矣。”江南第一家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宗祠始建于元代 (1337年),后屡经扩建,清康熙时期扩建至五进两厢计64间,号称“千柱落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嘉庆年间的1798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头门门屋面阔22.8米,进深8.4米。五开间九架梁,与明代亲王相同规制。</p> <p class="ql-block">  进门是一处狭长小院,内有狭长水池,其后便是宗祠主厅师俭厅,是家族议事、举行重要典礼的地方,同时也是郑宅的廉政中枢,用于家族监察审判,三间敞厅中无隔断,象征政务公开。</p> <p class="ql-block">  水池前原有正门,坐北朝南,后来为防水患筑墙封门,方从侧面开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柏相传为为宋濂手植</p> <p class="ql-block">  师俭厅正中为孝义家。郑氏家族同居始于南宋,历经宋、元、明三朝,长达332年。元朝曾两次旌表为“孝义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保存有元明迄清代碑刻、匾额20余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长的过厅,依旧悬挂着许多牌匾</p> <p class="ql-block">  过厅尽头为宋濂(1310-1381)像。宋濂是浙江金华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初礼乐制度多为宋濂制定,还曾奉命修撰《元史》,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入京前曾在义门郑氏的学堂东明精舍主持教席,不仅主持修订了《郑氏规范》、《郑氏家仪》,还为郑氏家族培养了大量人才。宋濂入京后对郑氏孝义家风推崇备至,郑氏子弟因此也有多人入朝为官。据说,宋濂的女儿也嫁给了郑氏家族。</p> <p class="ql-block">  其后为有序堂,是家族日常召集会议、执行家法的地方。每月朔望,全族在此听训,违规者跪此悔过。</p> <p class="ql-block">  正中坐像便是同居第一世祖郑绮,十五世同居的倡导者和开创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序堂的后面为孝友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孝友堂是一个南北通透的敞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堂前亦有几株据说是宋濂亲植的柏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为安奉祖先灵位的寝室</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郑氏宗祠,沿着白麟溪两岸的街巷漫步,感受古镇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石柱保护着的木牌坊</p> <p class="ql-block">  走到另一侧的村头,便是九世同居碑亭,“九世同居”是元朝丞相脱脱所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碑亭旁边为昌七公祠,纪念七世祖郑铉</p> <p class="ql-block">  里面布满了八仙桌,应该是为了再现当年同居共食的场景吧。</p> <p class="ql-block">  1459年,一场大火烧毁郑义门大部房产,同居共食的物质基础遭到严重破坏,义字辈兄弟26个被迫分家。只有义18号后裔继续同居共食200余年,直至康熙初年,世称为小同居。现仅存建筑构件。</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感慨颇深。这座郑氏宗祠,堪称一座东方家族治理博物馆。浙江人开发旅游,果然精明能干。</p> <p class="ql-block">  入住浦江酒店后,徒步来到附近的塔山公园。当日自驾行程40公里。</p> <p class="ql-block">  塔山公园虽说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休闲公园,但是公园内却有一座因作为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而闻名的龙德寺塔。</p> <p class="ql-block">  龙德寺塔因建在龙德寺内而得名,始建于北宋年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砖砌塔身高36米,七层六面,呈六角形。曾多次遭遇火焚和雷击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最早的木结构的平座、勾栏、腰檐、楼梯、楼板和塔顶的塔刹均无存,但塔身仍是北宋原构。</p> <p class="ql-block">  站在底层仰望,七个六边形光圈在尽头结成黑点,非常魔幻。下一站:仙华山(待续)。</p> <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下集预告:</p><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412:奇险旷幽仙华山(浙闽补遗之2-浦江仙华山)</p> <p class="ql-block">  欲观看本人更多原创游记,请持续关注“<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帮主游记</span>”公众号及“<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帮主游记”</span>美篇,和我一起游历天下美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