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怀念我的好兄长姚建中</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7日的上午,一个噩耗传来,建中同学于昨日21时10分突然离世!心脏顿时紧缩,泪水潸然而下。</p><p class="ql-block">我不相信!就在6日下午的16时,我还给他去微信,请他发来他家的位置图,准备近日去探望他,却直到临睡前也不见他回信,心想他是不是又有点难受了,是不是又住进医院了,心里一直有点忐忑。谁料竟是最后的期盼!</p><p class="ql-block">回想起5月14日收到他的微信,"我们今天去太原,住省中医院,找中医想点办法。[呲牙][呲牙]"。我去信问他在哪个科室病房,他却同样是一直不给我回信。后来在六零群里看到詹俊、张广学与他在病房里的合影,我才明白,他不愿意让我看到他因病变形的身躯和面容,他希望留在挚友心中的永远是那个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柔柔的笑容,从容不迫的形象。他终于如愿了!</p><p class="ql-block">我俩的友谊从小学三年级甲班开始。五六年级虽然不在一个班,但也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常来常往。一直到中学六年,又到师家号大队插队,将近十多年,形影不离。</p><p class="ql-block">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俩以及李德茂兄弟俩、罗德胜一齐加入了少先队,记得是在城关完小初级部,也就是玉皇阁的大殿北面的大院里举行的入队仪式。</p><p class="ql-block">还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和他以及罗德胜还结拜为兄弟,三人都是五月的生日,每个人的生日仅相隔七天,他是老大,我屈居老二。</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后的三兄弟,从左到右,罗德胜、王奇林、姚建中)</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我们,每到下午都会向老师请病假,然后跑到县图书馆去看书。</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为我买了很多小人书、科幻小说,记得有一本《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我自己做了一个小木箱,外面刷上青灰色的油漆,把这些书都收藏在里边。建中知道后也把他的书放在了一起,成为我俩的共同储书箱,对同学们开放。是我们那时候最大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六年级的时候,他成为城关完小的少先队大队长,而我是大队旗手,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走在他的前面,举着少先队大队旗,两张稚气的脸上充满了自信。</p> <p class="ql-block">(六年级的少先队大队长姚建中)</p> <p class="ql-block">建中的父亲是县医院的大夫,母亲是护士长,我常去他们家玩。因为我们家是五四年追随父亲从南京来到浑源,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姚叔叔、杨阿姨就成了我最亲的亲人,建中也成了我家的一员。我俩都退休后,建中把一本围棋攻守战略递给我,说这是我父亲当年送给他的。现在又退还给我,做为父亲的遗物收存留念。</p><p class="ql-block">考进浑源中学六十班,班主任是罗润喜老师。我们又走到了一起,这是一个集学业、体能、歌咏各个方面创树了浑源中学一代风采的团体,是我们终身引以为傲的班集体。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共创了这一辉煌,共享了这段幸福时光。</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第二排第六人是罗润喜老师,第四排第一人是姚建中,第九人是胡原生)</p> <p class="ql-block">高中我们又走到了一起,都在二十七班,班主任是奚宝贵老师。可惜遇到了文革,中断了继续深造。</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的时候,建中找到我,邀我和他以及张熊文、刘悦、胡原生一起去蔡村公社师家号大队插队。</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第一排第六人是张熊文,第二排第二人是王奇林,后排第一人是李恒林,第四人是刘悦,第五人是姚建中)</p><p class="ql-block">当时我父亲仍被学校勒令赶毛驴车拉炭,没人愿意和我这个黑九类子女接近,心情很沉闷,很孤僻,是建中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在知青点里,他是点长兼村里的赤脚医生,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练室就在大队院里,背后就是知青大院,每天晚上记完工,大家就聚在排练室练歌练舞,他和恒林、刘悦是伴奏,我是男声领唱和领舞。白天和大队的社员一起劳动,拉犁、抓粪、锄田、间苗、种试验田,巡渠浇地,或者进城掏厕所、拉粪,到公社送公粮,晚上就在一起尽情欢唱,年轻人的激情把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虽然仍然有一顶可教育好的子女的帽子盖在头顶,我们依然享受到了年轻人的欢乐,领悟了那个年代农民的心怀和艰辛。</p><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四十五年后师家号知青聚会的时候,建中告诉我,那时候常跟我们一起排练的民兵连长向大队举报我和刘悦在桌子上沾着水写反动标语,是建中力保我不会做这样的事,可惜他却不能完全反驳民兵连长的举报,刘悦为此被关了三天黑房,最后尽管不了了之,但己在刘悦年轻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阴影。我却对此毫无所知。这也许是建中帮我避开了一次无中生有的祸难。</p><p class="ql-block">插队两年后,建中离开了师家号,后来被推荐上了山西大学化学系。从此我俩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四年后我也离开了师家号,分配到应县化肥厂,七九年调到恒山电厂,八二年考取了北京电力学校电厂化学专业,八五年毕业后又返回恒山电厂,担任化学车间主任。看到电厂的排污水和黑呼呼的冲灰水全部排进恒山水库,致使水库沉泥越积越多,感到很痛心。为了编写恒山电厂一水多用零排放的技术报告上报省电科院,我找到己经担任雁北地区环保监测站站长的姚建中,向他了解并收集了恒山水库历年水质报告。这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唯一一次接触。</p><p class="ql-block">2009年秋罗润喜老师去世,我和建中、守富、士金、广学几位同学一块儿去罗老师家中,与自己的恩师遗体告别。之后又专程去看望了六十班的语文老师姚桂叶老师。</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白士金,张广学,姚桂叶老师,姚建中,单书琛老师,王守富,王奇林)</p><p class="ql-block">退休前我开始编写王家家史,可是因为当年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时,父亲和伯伯己经是孤儿,老姑奶奶带领他们逃离南京、转辗武汉重庆时,丢失了家谱,只好从父亲这一辈记起。经过十年的收集编写,2016年7月《南京四牌楼十号纪事》付印稿完成。我找到了建中,这时,他己经是大同市统战部付部长。他帮我联系了大同大瑞彩印傅建平先生印刷。8月书成,成全了我的心愿。与此同时,他也完成了他编写的《雁北地区环境监测大事记》。我们各自赠送并收藏。</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底,我完成了《我的工厂生涯》第一部的编写,以电子书的形式成册。我给他赠送电子书时,他正好也完成了《大同统战志》的编写和印刷,并赠送给我。</p><p class="ql-block">我后来才知道,这两本书都是他拖着一身重病写下的。</p><p class="ql-block">建中把他一生的心血都倾注给了他热爱的事业,光明磊落,极端负责,终生不悔,由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建中对老师、对同学、对同事、对朋友满腔赤忱,竭诚相助,不求回报。体现在他一生中的每时每刻。</p><p class="ql-block">建中是我永远的大哥!他睿智、谦和、从容不迫,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柔柔的笑容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我的挚友建中兄长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