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街

远山

沈阳中街,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街路,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中街是全国示范步行街,全国首批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沈阳中街原称四平街,建成于1625年,东西两侧原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后金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形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形4条街,即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和正阳街。 沈阳中街,位于沈阳市中心位置,是沈阳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之一。它起源于清朝时期的“皇城根儿”。这条长约1.5公里的街道上,云集了众多知名品牌,涵盖了衣、食、住、行、娱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 中街是沈阳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自明清开设以来,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中街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传奇,已成为沈阳繁荣发展的见证。 1997年,中街正式被改造为商业步行街。随着时代的变迁,沈阳城市商业的快速发展及各大开发商的入驻,将原中街以西的沈河区西顺城街至正阳街路段及大东区的东顺城街至小什字街路段共同并入中街商业区。 2020年9月25日,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沈阳中街经过改造后已完成升级,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于广大游客和市民面前。 漫步在中街约1.5公里的街道上,两旁数百家商铺琳琅满目。在这里,老字号与潮流新店相互交织,传统东北文化与多元时尚元素完美融合。 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又有充满现代感的商业建筑。尤其是在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与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张氏帅府、长安寺等,它们见证了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沧桑巨变。漫步在中街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同时,中街也是现代都市的缩影,高楼大厦、购物中心、特色小吃等一应俱全,让人流连忘返。 沈阳作为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中街与沈阳故宫博物院、张学良旧居等历史名胜为邻,周边一条条弯弯绕绕的胡同如同根根血脉与中街相连,让这里饱含历史底蕴和文化元素,彰显着古城沈阳的厚重与活力。 头条胡同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这里聚集了各种小吃。除了美食,这里还有大十面胡同、邓公井、旮旯胡同、芝兰台等地方,充满了满族风情和特色展馆,是沈阳旅游的标志性地点。 走进头条胡同,仿佛走进了一条小吃街,古色古香的装饰和浓厚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小摊贩卖着许多我们小时候的零食和物件,对于怀旧的人来说,这里简直是一个天堂。 官局子胡同,这条胡同形成于清代中期,因胡同内有一间官办没有门脸的商铺而得名。当年这里可是火爆一时的小吃一条街,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等名小吃都曾在这里摆摊设档。 萃华楼是沈阳的知名金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可以进店欣赏精美的金银首饰,了解传统的金饰文化。 铜行胡同,这条胡同的大门牌很气派,但走到里面你会发现两侧并没有营业店铺,而是清末民国风的商铺假布景。有点像荒废的影视拍摄街,走到尽头有个小小的“中心庙”,里面供奉着关公。 汗王宫,努尔哈赤的早期寝宫。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建汗王宫作为居所。2012年5月26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老城区内北中街动迁地块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努尔哈赤“汗王宫”的遗址。该遗址位于沈阳市内北中街清豫亲王多铎王府遗址北侧50米处。沈阳豫珑城项目在遵循历史的情况下。于2013年4月,重建汗王宫,并已于2014年年底建成。 中心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与明中卫城同期建筑。该庙位于明中卫城内的东西南北十字大街的中心,因此得名。清朝初期,沈阳故宫建成后,将十字街改为井字街,中心庙依然位于城中心。寺庙占地不到半亩,内祀关公圣人像。 这座小庙,不仅是沈阳城市历史的活化石,更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传说,清太祖皇太极为表对武圣的敬重,特下圣旨"各敬三尺",给中心庙腾出一丈五尺的天地。这一举动,不仅成就了皇城墙上这段神秘的缺口,更让中心庙在沈阳城市历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点广场位于中心庙北侧,与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仅隔着一道红墙,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它位于沈阳方城的正中心,向北穿过铜行胡同可直达中街步行街,向南可到沈阳路,东、西可与朝阳街、正阳街相连通。 原点广场地面铺装图案纹样来自于清代规划的坛城结构布局,据权威资料记载,清初沈阳城极具特色,特点是内方城、外圆城、对称四塔,八门八关间以放射状街道相连,作为都城,这种布局极为罕见。 “中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点亮了沈阳这座东北之城的夜空。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沈阳的沧桑巨变,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而在商业的浪潮中,“中街”更是熠熠生辉,成为沈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中街”将继续引领沈阳的时尚潮流,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繁荣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