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失眠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而我也是其中之一。但随着对失眠的深入了解,我逐渐发现,失眠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对失眠的过度担忧。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失眠的真相,希望能帮助大家不再被失眠困扰,轻松拥抱健康睡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失眠对我来说几乎是陌生的。除非是第二天要出门,我才会故意不肯入睡。真正开始经历失眠,是在高中时期。宿舍里大家聊天聊得特别兴奋会入睡困难,更多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有一次,有同学喊了一声“睡不着”,结果全宿舍的人都跟着附和,纷纷表示睡不着。从那之后,失眠似乎成了我的一个“小毛病”,但好在大学毕业后,这种情况逐渐好转,失眠也变得很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过了不惑之年,失眠又开始悄悄地困扰我。这次,让我感到紧张的是一些专家的说法。他们强调每天必须睡足八个小时,否则会伤肝、伤肺,甚至会透支五脏六腑。这些说法让我越想越紧张,反而更加睡不着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睡眠焦虑”,是一种因对睡眠质量过度担忧而引发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我的学生中也存在失眠的情况。于是,我开始深入研究失眠这一现象。经过探索,我发现一些观点非常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1. 睡眠需求因人而异</p><p class="ql-block"> 一天必须睡八个小时的说法是错误的。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早上六点起床,中午必须午休,这只是生物钟的作用。如果习惯了不午睡,中午也不会觉得困。心理学研究表明,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只要你在白天精力充沛,没有过度疲劳,就说明你的睡眠质量是足够的。</p><p class="ql-block">2. 失眠本身并不可怕</p><p class="ql-block"> 睡不着觉本身对人体几乎没有伤害,真正伤害人的,是对失眠的过度担心。心理学家指出,短暂的失眠并不会对身体和大脑造成直接的伤害。相反,对失眠的过度焦虑和恐惧,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影响睡眠质量。这种心理压力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使身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从而更加难以入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些观点分享给学生和同事,发现很多人在了解之后都释怀了,反而更容易入睡了。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们来说,失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倦,但并不会让他们变笨,所以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心理学家也指出,短暂的失眠并不会对学习和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反而过度的焦虑和担忧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失眠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等方式来缓解失眠。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也被证明对失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通过改变人们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不再被失眠困扰。睡眠是身体的自然需求,不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当不再担心失眠时,会发现,好睡眠其实并不遥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