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拉库萨 Syracuse,位于西西里岛东南爱奥尼亚海沿岸,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丰富,以其丰富的希腊和罗马历史、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出生地而闻名。是早期基督教的中心,耶稣使徒保罗前往罗马途中的停留地之一,锡拉库萨的守护神圣露西也出生在该城。被列为古典时代最大的都市之一。<br><div><br></div><div>2005年,锡拉库萨和潘塔利卡墓地 Syracuse and the Rocky Necropolis of Pantalica,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div>  <div>锡拉库萨地势陡峭,近海水深达2000米。这座城市迷人的港口和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古希腊殖民者,他们在2700多年前将其建立为一个独立的城邦,之后,逐渐成为大希腊的主导城市,在公元前四世纪后,成为大希腊以及更广泛的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一个强大的城邦,古代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罗马的精英们称其为“希腊最伟大、最美丽的城市”,到公元前五世纪时,其规模与雅典相当。</div><div><br></div><div>锡拉库萨与古希腊渊源深厚,有着长久的古希腊历史文化根基,这种密切关系以及在本土以外的希腊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成就了今天锡拉库萨人以希腊文化为荣的原因之一。</div>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是公元前212年被罗马共和国吞并之前意大利最后一个独立的希腊强国,也是罗马帝国以及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重要区域城市。之后几个世纪,锡拉库萨一直是西西里岛的首府,公元878年穆斯林入侵后,被巴勒莫取而代之。随着基督教的复兴,它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一个诺曼国。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这里被改建成一座堡垒,其历史中心奥提伽古城在1693年的大地震后进行了重建,形成了现在的巴洛克风格外观。</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开始从北非的突尼斯入侵西西里岛(下图),1943年7月9日,英联邦军队登陆并攻占了锡拉库萨。7月25日,随着意大利战局变得越来越糟糕,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废黜并逮捕了墨索里尼(下面第二图),成立意大利新政府,在锡拉库萨的卡西比尔开始与盟军秘密谈判,旨在让意大利退出与德国的联盟并加入盟军阵营。9月8日,宣告了一份双方签署的协定,标志着意大利与盟军之间的敌对行动结束。这项协定被称为“卡西比尔停战协定” Armistice of Cassibile 而载入史册。意大利在不利形势下,不得不重新选边站😊。</p>  <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几天后我们走访西西里岛卡塔尼亚的一家博物馆,见到一份1943年7月10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报(要价3美分,太贵😂),新闻标题写着:</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入侵西西里!</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国和盟国强攻岛屿</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进攻欧洲的先声</b></h1>  <p class="ql-block">另一份1943年7月26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新闻标题写着:</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墨索里尼被废黜</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国王,巴多格里奥执政;</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意大利继续参战;轴心国分裂</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纸上有三张照片,左上: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右上:墨索里尼,下:皮埃特罗·巴多格里奥 Pietro Badoglio,由他取代墨索里尼,任意大利新政府总理。</p>  锡拉库萨拥有人口约有12万,仅次于巴勒莫、卡塔尼亚和墨西拿,为西西里岛第四大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锡拉库萨历史中心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一直在进行,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1693年的大地震,永久地改变了锡拉库萨以及整个诺托山谷的面貌,此后,该地区城镇按照典型的西西里巴洛克风格重建,这种风格是意大利南部建筑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融合了希腊、罗马和巴洛克风格。   泪水圣母大教堂,意大利语 Basilica Santuario Madonna delle Lacrime,英语 Sanctuary of the Virgin of Tears,罗马天主教圣母圣殿,始建于1966年,1994年完工,这座现代建筑被戏称为“倒置的冰淇淋蛋筒”,主宰着通往奥提伽古城的天际线。  <p class="ql-block">圣露西·塞波尔克罗圣殿,意大利语 Santuario di Santa Lucia al Sepolcro,英语 Sanctuary of Santa Lucia al Sepolcro,建于公元1100年左右,是一座建在锡拉库萨圣人殉道地点的圣殿,指在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的对基督教的大迫害中许多殉道的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的圣露西(公元 283~304年),简称圣露西Santa Lucia,她是锡拉库萨的守护神,出生于锡拉库萨,是304年大迫害期间的基督教殉道者之一。据说,一位向露西求爱的人,因遭拒绝而公开她的基督徒身份,她在公元304年在锡拉库萨被逮捕后处决。她的传统节日12月13日,在欧洲被称为圣露西节,西方基督教徒在那天庆祝这一节日。在圣露西节,锡拉库萨人会抬着圣露西的银雕像巡游街头,然后返回奥提伽岛上的锡拉库萨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圣殿由诺曼人建于公元1100年左右,靠近圣露西殉难的地点,采用诺曼式长方形教堂式样,教堂的正面、带有特色柱头的门廊和钟楼均保存完好,目前的外观是15~16世纪形成的。</p>  <div>圣露西墓地,意大利语 Il sepolcro di Santa Lucia,英语 The Tomb of Saint Lucia,为了将圣露西的遗体安放在与她神圣地位相符的地方,17世纪开始建造一座半地下八角形神庙作为她的墓地。圣露西的遗体在西西里岛静静地躺了400年后,辗转多地,君士坦丁堡、布尔日、罗马、威尼斯等。目前部分遗体在这座八角形神庙里,其余遗物则留在威尼斯。</div>  <p class="ql-block">教堂游客不多,静谧肃穆的氛围,有一点神秘感。近代修复的绘有图案的横梁与木质天花板,增设了唱诗班席位,恢复了昔日的清晰面貌。</p>  在主祭坛后面挂着一幅祭坛画,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布面油画作品《圣露西的葬礼》,意大利语 Seppellimento di Santa Lucia,英语 The Burial of Saint Lucy,创作于1608年10~12月,当时卡拉瓦乔因杀人罪被囚禁在马耳他,越狱逃离到锡拉库萨后创作了这幅画。<div><div><br></div><div>在祭坛右边,矗立着圣露西雕像的柱子,圣人殉难柱,标志着圣露西在公元304年12月13日殉难的地点,因其基督徒身份而被判处死刑。</div></div>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出身于米兰,1571~1610年,通常称他“卡拉瓦乔” Caravaggio,以免与另一位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混淆。<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拉瓦乔是</span>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意大利巴洛克画家,他的作品以明暗对比的戏剧性运用、注重心理真实和自然主义描绘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的作品充满了暴力、酷刑与死亡,他的许多画都反映了他自身的暴力行为,以及反复无常难以驾驭的性格。卡拉瓦乔痴迷于描绘暴力死亡的题材,这与他犯下谋杀罪、背负死刑噩梦、不断被通缉逃亡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运用极端的明暗对比法 - 暗色调法,使他的作品既引人注目又饱受争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卡拉瓦乔风格的追随者被称为“卡拉瓦乔派” Caravaggisti。在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卡拉瓦乔的影响,这无疑巩固了他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p>  <div>《圣露西的葬礼》创作过程颇有戏剧性,1608年10月,卡拉瓦乔因谋杀罪逃离马耳他监狱后抵达锡拉库萨,一位朋友帮助他获得了创作这幅祭坛画的委托。卡拉瓦乔于同年为圣露西圣殿创作了这幅祭坛画。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当局急于加强当地对圣露西的崇拜。</div>  <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圣露西的葬礼》就一直静静地安放在这里,然而这幅珍品保存不佳,几次修复工作都没有做好,让画遭到更大的破坏。米兰曾举办过一次大型卡拉瓦乔作品展,《圣露西的葬礼》遭主办方拒绝,理由居然是状况欠佳😊,然后又进行了重新修复。2009年,因圣露西圣殿修缮工程,这幅画被暂存在姐妹家 - 奥提伽岛上的圣露西·巴迪亚教堂,2020年后才回到圣露西圣殿。</p>  《圣露西的葬礼》是卡拉瓦乔在西西里岛创作的首幅作品,尺寸408 x 300厘米。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极短,也许要赶在12月13日圣露西节之前完成,他的快速创作风格得到了充分体现。卡拉瓦乔作画神速,常常放弃素描,省略草图,直接在画布上作画,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和费用。  <p class="ql-block">《圣露西的葬礼》中,没有人物的空间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深浅不一的单色空间,没有任何多余的离题装饰。其余三分之一画面放大了正在发生的戏剧性主题,暗淡的色调笼罩着圣露西瘦小的身躯,一缕光线照射在她上半身,圣人颈部右下方的致命伤口得到了精细地描绘,其余都被不同深浅的黑暗所吞噬,最突出的颜色是构图中心那位神职人员斗篷的红色,以及主教的白色法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景中,两个巨大的掘墓人正在挖掘坟墓,将观众目光吸引到死去的圣人脸上。背景元素为一堵巨大的墙和拱门,中间一排出席葬礼的人物显著缩小。这些元素叠加组合,在强烈的明暗光影下,徒增了透视和立体效果。在场的人物左起:哭泣哀悼的妇女,神职人员,身着红色斗篷双手交叉胸前,圣露西母亲,双手捂脸跪地,四位出席葬礼者,表情各异神色凝重,带着白色法冠的主教,左手拿权杖,右手掌心向前,向已故圣人祈祷祝福,最右边的是一位身着盔甲的武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在其许多作品中都有斩首的血腥场景,《圣露西的葬礼》则是一个例外,然而当时最常见的死刑是斩首😊。</p>  <p class="ql-block">这里光线很暗,但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拍摄《圣露西的葬礼》,需投币使用照明灯(下图),€1可用4分钟。这位游客用完了随身携带的硬币,灯熄了,他有点失望,还没有拍够。我投了仅剩的€2,对他说我们一起分享,他高兴地像小孩,又开始卡嚓卡嚓地拍个不停。我干脆把他留在了照片中😊。</p>  投币使用照明灯,不接受纸币和信用卡😠。  游客签名册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历史中心奥提伽岛</p>  阿波罗神庙,意大利语 Tempio di Apollo (Siracusa),英语Temple of Apollo (Syracuse),这座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基座尺寸为55米 x 21米,多立克柱式神庙,1890年才被发现而完整地重见天日。 <br>  奥提伽岛上的港湾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大教堂广场 Piazza Duomo Siracusa,位于奥提伽岛的中心,是1693年地震后这座城市巴洛克风格重建的象征,这里拥有市中心最主要的历史和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石灰岩赋予老城区一种洁白与庄严融合的氛围,广场与天空交织成半个椭圆形,景观令人为之倾倒。</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大教堂,意大利语 Duomo di Siracusa,英语 Cathedral of Syracuse,其外观为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是锡拉库萨历史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来得晚,教堂关门了,留下遗憾。</p>  公元7世纪,大教堂为纪念圣母玛利亚诞生而建造,座落在雅典娜神庙的遗址上,原神庙残存的多立克柱子被纳入现存教堂的墙壁,在侧面墙上仍然隐约可见。穆斯林征服了锡拉库萨后,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随着诺曼人的到来,又改回到教堂。1693年的地震夷平了锡拉库萨大部分地区,但大教堂依然屹立不倒,尽管诺曼式立面被毁,但主要结构,包括希腊神庙的柱子,却安然无恙。教堂又在西班牙殖民晚期重建,巴洛克风格得以保留至今。  教堂正立面几座雕像,左下:圣彼得,中上:圣母,右上:锡拉库萨守护神圣露西。  大教堂历经各个时代,但始终作为锡拉库萨的宗教中心,成为在此相继诞生的众多文明的永久圣地,今天大教堂是锡拉库萨的象征。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广场的另一边,圣露西·巴迪亚教堂(Santa Lucia alla Badia),巴洛克风格的罗马天主教堂,平坦高耸的正面入口正上方装饰着锡拉库萨守护神圣露西的象征。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中叶,在1693年地震中被摧毁后重建,二战中遭受战火重创后再次重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露西·巴迪亚教堂的姐妹家就是我们刚才去过的圣露西圣殿。2009年,卡拉瓦乔的祭坛画《圣露西的葬礼》曾暂时存放在这里,直到2020年后才回到圣露西圣殿。</p>  <p class="ql-block">网图:影片《玛莲娜》海报,在主教堂广场拍摄场景,隐约可见背景中的圣露西·巴迪亚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主教堂广场曾被选为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场景,其中有2000年浪漫剧影片《玛莲娜》,意大利片名为 Malèna,又译《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性感小妇人》等。N年前观看过这部影片,故事内涵深刻,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颇具时代感。 影片在西西里岛的多个地点拍摄,展现了岛上风景、城市和村庄的美丽。《玛莲娜》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堪称意大利爱情电影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网图:影片《玛莲娜》在锡拉库萨大教堂前拍摄场景,女主角玛莲娜在众目睽睽下走过大教堂,人群中既有激情四溢的骚动,也有憎恨嫉妒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阿基米德青铜雕像纪念碑,位于连接奥提伽岛与大陆的两座桥,圣露西桥和翁贝托一世桥(Ponte Umberto I)之间。2016年落成,阿基米德右手拿着一面”燃烧镜“,左手拿着圆规。白岩石基座上雕刻着阿基米德的一些重要理论,包括浮力原理、圆周率、阿基米德螺旋、杠杆原理、螺旋线等等。</p>  <p class="ql-block">阿基米德 Archimedes,公元前287~前212,出身于锡拉库萨,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因为在许多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而闻名,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圆周率的精确计算,阿基米德螺旋等创新发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伽利略在其著作中称阿基米德为“我的导师”来表达对他的崇敬,而达·芬奇则将自己的一些发明归功于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的贡献对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原理与发明至今仍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应用,巩固了他作为历史上最伟大思想家之一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网图:阿基米德“燃烧镜”的工作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4年,罗马军队进攻锡拉库萨,阿基米德设计开发了许多武器来保卫该城。据传说,其中有一款武器,被称为“阿基米德热射线”,简称“燃烧镜”,是一面巨大的铜镜,将太阳光线聚焦并反射到进攻的罗马船只上,从而使它们燃烧起来。阿基米德的武器推迟了罗马人攻占锡拉库萨的时间至少两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2年,罗马人攻陷锡拉库萨,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抓住时,他正在研究几何图形,那名士兵要求阿基米德跟他走,但阿基米德说他必须完成这个问题,士兵并不知道他是阿基米德,于是杀死了他。罗马人曾要求军队入城后,必须活捉阿基米德,让这位科学大师为罗马帝国效力。</p>  <p class="ql-block">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原理”: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据传说,阿基米德在浴盆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当时他心情激动,竟光着身子跑上大街😂,大喊“尤里卡” Eureka,词源来自古希腊语,意译为“我找到了“,用来庆祝一项发现或发明的感叹词,成了阿基米德的文字专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计算圆周率π:阿基米德开发了一种近似π值的计算方法,发现它介于 223/71 和 22/7 之间。之后好几个世纪,无人能超越这个估值的精度。</p>  阿基米德螺旋:一种提水装置,能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至今仍在农作物灌溉和污水处理厂中广泛使用。<br>  <p class="ql-block">计算抛物线与直线之间所围绕的面积:用N个微小三角形面积的迭加来计算面积,N越大,算出的面积越精确。事实上,阿基米德那时已经涉及到无穷和极限的概念,开创了17世纪现代微分与积分分析的先河,比17世纪早了1800多年!</p>  <p class="ql-block">杠杆原理:用杠杆与支点以较小的力移动更重的物体,利用杠杆原理,可以举起原本太重而无法举起的物体。阿基米德的惊世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句话表达了杠杆原理的巨大力量,只要有一个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即使是再重的物体,也可以被移动。</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奥提伽岛的小巷里,偶然见到一家名为阿基米德的餐厅,晚歺时间到了,我们慕名走了进去。锡拉库萨人传承了阿基米德的基因,这位科学大师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和深刻影响,足以让<span style="font-size:18px;">锡拉库萨人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奥提伽岛老城区狭窄的街道格外迷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浓缩了27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多种文明的层层交织融合,古希腊传统的深厚渊源,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我们仿佛跨越了漫长的时空之旅,亲身体验到历史的沉浸感,留下一段美好与永恒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