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一个,西一个

歪果仁儿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户外乒乓已经两年了,凡是跟我打过的球友对我的反应都是不约而同,尤其是那些喜欢练拉定点的球友,都说我的球不按套路出牌,不好接,总是“东一个,西一个”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让我感觉,跟人打球也必须打法对路才好,或球性近似,或相生相克。总之,两人对练,总要能够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好。</p> <p class="ql-block">  当然,上面是球搭之间最好的配搭状态。</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情况,球友之间彼此不熟,对练几拍,球性相克,彼此互不适应。</p><p class="ql-block"> 以我体会,这种情况,只能各自以我为主,哪怕是侧翼旁出的回球,也要从回合中,从不确定性中去逐渐积累感觉,体会寻找出确定性,提高主观能动性,从不断的身心体验中,从没有规律中寻找规律,稳定手感。</p> <p class="ql-block">  打球,无论专业还是业余,每人有每人的不同条件和手感,每人有每人各自不同的底线、约束和上线。</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专业打技术,业余打特色。我觉得此话不假。所谓专业,都是从小练起,逐层选拔,凡是经过实战检验,身体协调性差、反应迟钝、身体懒惰、手腕不灵活,体能不佳、或是心理抗压能力差的,均在淘汰之列。</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凡是能打进市队、省队、国二、国一的,对比常人,可以说都是逐级出类拔萃,天才中的天才。</p> <p class="ql-block">  业余则不同,一是时间有限,因此,手感不能持续,且多数都没经过系统的各项技术的专业训练。打法的形成一是看球体会、模仿,二是靠业余教头传道解惑,“学框架!收小臂!打高点!”日久天长,摆POS,练定点攻防,一个诲人不倦,半高喂球里,投其所好。一个固定身位,逆来顺受,礼尚往来,肌肉记忆。一旦风云突变,换成生人,左右散点,前冲放短,便在左右转换之间前突后仰,人仰马翻,框架松散,重心全无。或是来球一遇到高球,便会谨遵师命,即便打到翘肘变形,也要义无反顾,去高点击球。这就是业余球场上的传道授业,师者一概而论,以讹传讹,误己误人。学者照方吃药,打的全是不知变通的“死球”。</p>

业余

球友

每人

手感

对练

凡是

打球

打法

专业

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