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自己

华歌

<p class="ql-block">  窗台的绿萝又抽出了新叶,蜷曲的嫩芽顶着晨露,一点点舒展成心形的模样。我望着它在光影里缓缓生长的姿态,忽然明白:所谓深耕,原是像植物扎根那样,于静默中积蓄力量,在岁月里慢慢舒展。</p><p class="ql-block"> 近日整理旧物,翻出大学时的速写本。泛黄的纸页上,满是潦草的线条——课堂上偷画的教授侧影,图书馆窗外的枯枝,还有深夜宿舍楼道里的应急灯。那时总觉得自己画技拙劣,随手将本子塞进箱底,此后四十年再没碰过画笔。直到前几天在家中,偶然拾起外孙女的蜡笔,竟在涂涂抹抹间找回了久违的平静。原来那些被匆忙人生掩埋的热爱,从未真正消失,只是在等待一个被重新看见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生,最珍贵的或许不是找到一条康庄大道,而是在纷繁世界里认出自己的“生态位”。就像山间的草木,松有松的挺拔,竹有竹的疏朗,兰有兰的幽芳。曾在职场里疲于奔命的朋友,三十岁那年突然辞职开了家花店。她说从前总想着要在写字楼里做“精英”,直到某次替母亲看店,发现自己能准确说出每束花的花期,能记住每个熟客的喜好,才懂得:真正的安身立命,从来不是追赶别人的脚步,而是找到让自己心安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找到方向只是开始,深耕更需日复一日的打磨。认识一位修表的老匠人,他的工作台前总摆着放大镜,镜片里的世界纤毫毕现。他说修表如修心,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藏着时间的密码。年轻时总觉得快就是好,学手艺时急于求成,直到某次把机芯拆得七零八落,才明白“慢”的真谛。后来他花三年时间只练装拆一个型号的机芯,直到闭着眼睛都能准确归位每个零件。如今他的店在老巷深处,却总有人慕名而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不是面面俱到的花哨,而是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的专注。</p><p class="ql-block"> 深耕从来不是孤立的跋涉。我家隔壁住着位书法家,每天清晨都会在院子里打太极。他说写字讲究“力透纸背”,这股力并非蛮力,而是源自腰腹,流转于肩臂,最终凝聚在笔尖。就像人的成长,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他年轻时曾遇见过三位恩师:一位教他笔法,一位带他观山看水,还有一位教他“停笔”——累了就放下,烦了就散步,别让执念困住手脚。如今他常邀三五好友小聚,煮茶论字,也聊柴米油盐。那些看似与书法无关的烟火气,恰恰成了滋养创作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记得几年前疫情最严重时,我每天临摹《兰亭序》。起初总因手抖写不好“之”字,越急越乱,越乱越躁。直到某天清晨,看见窗外的玉兰顶着寒风绽放,忽然懂得:所谓“护城河”,从来不是固若金汤的壁垒,而是张弛有度的韧性。后来我调整节奏,清晨练笔,午后读书,傍晚陪妻子散步,反倒在松弛中找到了状态。原来真正的深耕,既要能沉下心打磨技艺,也要懂得抬头看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的速写本又积了厚厚一叠。画外孙女熟睡时的睫毛,画街角咖啡店的玻璃窗,画雨后石板路上的水洼。不再追求技法的完美,只享受落笔时的专注。就像那盆绿萝,不去想何时能爬满窗台,只是认真地抽出每一片新叶,认真地在时光里扎根。</p><p class="ql-block"> 这世间从没有一蹴而就的精彩,所有闪闪发光的人生,都是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深耕。就像老匠人修表时的专注,书法家运笔时的从容,就像草木在泥土里向下生长的笃定。当我们不再急于向外索求,转而向内扎根,终将在岁月的沉淀里,活成自己最本真的模样——那是时光赠予耕耘者,最丰厚的礼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