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我曾去过那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 —— 色达五明佛学院。那漫山遍野的红色僧舍让人深深震撼,内心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p> 清晨,我们早早赶到阿万仓湿地后,稍作停顿,前往色达,进入了川西线。 沿途风光,让感受到祖国山川之秀美。 连绵的山脉和广袤的草原。 远方,残留的积雪依然顽强挂在山脊上, 成群的牦牛悠闲地在草原上亲吻着绿色的大地。 山川和美,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川西之行会变成一场与天路的漫长角力。车窗外,当车轮刚碾过甘川界碑,群山便陡然竖起石壁,将前路拧成不断攀升的天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的慨叹仿佛从盛唐飘来。 海拔表指针固执地向上跳动,3000 米、4200 米、 4300 米,4400米、4500米, 唯有汽车发动机发出沉闷的轰鸣声,顽强地向山峰冲击。 荒凉的山脊上, 鲜花依然绽放。 在海拔4400多米的山地上,见到了难能一见的黄花绿绒蒿。给这荒凉的高原,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沉闷的空间变得眼前一亮。 班玛路段正赶上施工。 <p class="ql-block">施工队正在冒雨修路,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单行线使得车辆行走更加困难,1小时仅走了10多公里。</p> 崎岖的山路,连续的发卡弯让车辆在山道上不停地打着方向盘,不能有丝毫差池。 一会儿在山上走, <p class="ql-block">一会儿在云里飘,</p> 当车灯终于刺破烟雨笼罩的色达时,已是寒气袭人的夜晚。 <p class="ql-block">破晓前的色达浸在靛青色的雾霭里。当我们沿着盘山路向上时,最先撞入眼帘的不是记忆中漫山遍野的红,而是几处崭新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十多年的光阴像一只无形的手,拂去了些许原始的粗粝 —— 昔日陡峭的山路铺成了平整的道路。</p> 那些绛红色的僧舍依然在山坳里铺展,像被天神打翻的朱砂砚台,在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 沿着山脊不断向云海延伸的绛红色,仿佛流淌着红色的血液,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整齐的僧舍十分壮观。 求学道上,生生不息。 数百名僧人与信徒自发组成转山的队伍,像一条流动的绛红色河流环绕着佛学院。 高举双手,三步便俯身叩拜, 潮湿的地面,也未能阻挡求佛的心路。 他们步履匆匆,左手持念珠,右手抚过转经筒。 有的推着轮椅, 有的步履蹒跚, 用双手支撑起信仰的力量。 在这里,我看到了求佛的全家人, 手执经筒的老者, 还有牵着父亲的幼儿,他们虔诚的步伐坚定而执着。 我漫步有幽静的僧舍道上, <p class="ql-block">庄重而宁静。简陋的屋棚珍藏着一颗佛心向善的执念。</p> 我惊讶地发现绛红色的窗口上扎着几束花朵,僧舍的庄严与花朵的鲜活相映成趣。 原来,在极致的虔诚里,也深藏着对生活最质朴的温柔与热爱。 不远处的僧舍中,一缕炊烟悠悠升起,那淡淡的烟影,不疾不徐地漫过绛红色的屋顶,为这片庄严的净土,添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让信仰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更显厚重与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