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变奏曲

乌兰花

<p class="ql-block">自行车变奏曲</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性格柔弱喜静不喜动,因此,直到69年下乡时一直不会骑自行车。后来转插河北清苑县农村才有了一个意外的机会学会了骑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秋季,我住的房东家来了一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街串巷的</span>个体镶牙手艺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给房东凤贤叔镶牙,在</span>房东家住了好几天。那镶牙师傅中等个子消瘦的身材,一身半旧衣服农村人打扮,猛一看憨厚老实的样子,但也时时透露着些许狡黠。镶牙师傅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平常除了给凤贤叔检查咬牙印,做活儿,还在村里其他家也揽一些要镶牙的客户,自行车每天就停在房东家的小院里。</p><p class="ql-block"> 我看有机会可乘,征得房东和镶牙人的同意利用他的自行车,自己去练习学骑车,每天一个人骑车在村道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歪歪扭扭的骑行</span>练一会儿。有时也摔下来或撞在土墙上,经过几天的练习终于基本学会,能自如上下,能骑着自行车在村子里的土道上跑上一圈又一圈。</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队里的几个一起下地干活的女孩儿约我骑车去保定市里逛逛我欣然接受,但我没有自行车她们帮我借了一辆水管大28自行车。第二天我和几个农村小姐妹嘻嘻哈哈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去逛保定城。具体到了什么地方,都干了什么已经没有啥印象了,只记得那次进城差点出了交通事故。骑车走到保定南关的公路上,这里是城郊结合部,车流量最大的卡口,突然后面来了一溜大马车,赶车的把式挥着大鞭子,嘚 嘚 嘚……走在路上,我们几个女孩都有些慌,路窄、人多、车多,都挤在一起混行,马车从后面过来一下子把我带倒,我从自行车上摔下来跑到路边,大马车也停了看看自行车倒在马车的轱辘前,再走一步就压到我了。幸亏我跑得快没有出事儿,那天我骑的车脚踏板只是一根棍,特别容易踩空,车子又比较高登起来挺费劲儿。等了一下我把车子扶起来,推着走了一段路又骑车继续走。</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真是年轻啊!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用水管架子自己攒的自行车只适合人高马大的农村小伙儿骑,我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哪能驾驭啊。</p><p class="ql-block"> 那以后,1975年秋季我又骑了一次大28水管车,那是在农大毕业后分配到温仁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时,开始工作我还没有买自己的自行车,但农村的工作检查组到各村下乡检查小麦播种进度和出苗情况又必须参加,这样区里法庭的干部借我一辆刚没收的水管大28加重车,骑着这个破车参加了工作检查。</p><p class="ql-block"> 那天,20多名区干部每人一辆自行车排成一字长龙,骑行队伍走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一路颠簸的双臂麻木就这样骑了一天。中午在提前订好的一个村休息吃饭,下午检查接着进行,走地垄看麦田。走过了一个个村子,在田垄上骑行看过一块块麦田……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工作检查,只顾得看脚下的路顾不上看麦田,一会儿过水沟,一会儿下大坡,一会儿搬着自行车又上大坝,已经力不从心根本顾不得看麦田生长出苗情况,能跟着大溜跑下来就不易。</p><p class="ql-block"> 不会骑车或没有自行车在农村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到哪里都得骑车去。比如开现场会、业务学习、工作检查……都是一出去就是几十里地或上百里地,下乡蹲点,各村子之间技术员的来来往往,没有自行车哪行啊?</p><p class="ql-block"> 不久,父亲淘换到一个购车条,我终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这是个红旗牌28式加重车,这辆车伴随我在农村基层度过了五年农业技术员的生涯。</p><p class="ql-block"> 买到新自行车入乡随俗和当年农村干部一样高兴,还把它打扮一新。车架子缠上黄色塑料带,前叉子系上红绸子,就像买到一辆“宝马”小心使用,时时擦车保养一番。</p><p class="ql-block"> 到县城参加技术工作会议;到保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到某个村参加农业技术推广现场会;到曾经下乡的村里去看房东和老乡;春节回家过年到保定乘火车……每次出门都离不开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1980年在我调回天津工作时自行车还是个俏货,没有购车条还是很难买到。有好几个朋友知道我回津消息,赶过来要求买我的旧自行车,卖给谁呢?让人纠结。最后那辆自行车转手卖给了那个追的最紧的人啦!</p><p class="ql-block"> 回到天津还是需要骑自行车上下班,不久家里又给我买了一辆黑色28女车因一直是骑带大梁的男车习惯从后面上车,有了女车老习惯一时还改不过来,过了很长时间才习惯从前面上车。改革开放后自行车不再是俏货,随意购买,花样翻新,变幻多彩,自由选择,购车条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到新世纪的2012年共享单车走上大街小巷,黄、绿、蓝,各色共享单车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给上班族提供许多方便,成为城市最后一公里到达目的地交通工具。至此,个人的自行车基本退出我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乌兰花 2025年7月8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村道上练车</p> <p class="ql-block">以AI生成图片,来代替1972年农家小院的状况,这个自行车基本接近50年前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AI生成图片)基本和我下乡工作情况接近,走在农村乡间的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  用AI生成图片代替50年前的自行车,实际上差距太大,不足以说明那时候的加重自行车真正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现在街上流行的共享单车,颜色鲜艳黄绿蓝代表不同的公司,投放在街头提供更方便的出行。</p> <p class="ql-block">小视频~打开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