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的美篇

红豆

六盘水记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贵州的六盘水市,号称中国的凉都,这口气确实不小。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边玩边耍边避暑度假,所以从云南的曲靖到贵州的兴义再到六盘水,也有奔着凉都二字来的内心小秘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攻略,今天去了周边的两个景点,一个是韭菜坪,一个是水街古镇。有那么些趣事。我想,会留下些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韭菜坪景区,本质上是在贵州的毕节市,离六盘水市区五六十公里,走高速就个把小时。或许因为不是韭菜花开的季节,游人不多,缆车不开,说是检修。只好乘座景区的摆渡车。可摆渡车终点到缆车终点都还有据说是近千级台阶,对我这个左腿经历数次打击的年轻老同志来说(打篮球崴过两次,年初无意间摔倒骨裂3.791毫米做手术,一个月前又半月板损伤),这还是个不小的挑战。妻劝:别去了!固执的年轻老同志却硬着头皮,不想服输,杵着拐杖,忍着小痛,撑着上下,台阶何止千千节?当站立而歇的时候,有小朋友童声清脆:爷爷,你好棒!哈哈,心里的那个甜,那个快蹦出来的得意,自豪感洋洋又满满。恰有一漂亮的导游,不过二十出头吧,见我蹦跶着下台阶,翘着拇指说:叔叔,真棒!呵呵,内心真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被人表扬的感觉,真好!童言无忌,我相信小朋友言语的善良和真诚,这是意外的收获。但更意外的是对左脚这么残酷的我,平视了这里的网红卡点2777,还捕捉了彝族老人割草的瞬间精彩。俯视山下,何止山路十八弯,或许二十八弯都不止吧,真是弯出了彝家人的苦与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快四点,回到了水城古街。无意中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对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事业建设者敬意油然而生。只是感觉这博物馆对这题材没挖掘好,仅仅那么几个大物件加上供销社、邮电局等这么些时代的印记而已。年轻的老年人还是座了一趟仿三线建设的火车,环水城古街绕了一圈,有那么点那个年代的影子,只是现在都沾上了好浓的商业气息,铜嗅味重了,有些熏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在贵州的六盘水市,留下最深刻记忆的事,莫过于停车误进,哭笑不得的难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韭菜坪回来,直接导航水城古街(南门)。跑过了,再行千儿八百米后调头。临近停车场,前一辆车进去后,拦杆久高不下,于是驶入停到车位。约六点左右,起车欲返,拦车杆用铁链子锁着,岗亭无人,出不去,愁不死人急死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地不熟的,咋办?内心的那个急呀,似乎比内急还急,简直是摸着屁股踏脚,老婆比照着岗亭上的联系电话打,不接,我还电话一个老哥们,问如何让交警挪车,甚至还查找市长热线,还想过报110。还好,半个多小时后有里面地店家要进,矛盾骤升。原来是停车场投资者想找出是谁抬杆而入。本以为麻烦忒大了,好在虚惊了一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样吃的不会忘,体育馆附近,“尝回头”羊肉粉这家小食店的味道,不仅我说可以,对外卖有些抗拒的老婆也说这味道不错,难怪早晚食客涌堂。光灶头就有六个高帽(女),穿堂的三个(女),老板(女)只在柜台收银,铺外的过道上都搭着四张长桌,实在是拥挤。大碗12元,小碗11元。大小碗的差别仅在量,感觉这家铺子卖的是秘制调料。都说众口难调,他似乎调合了众口。不过,涎酸菜自行添加,当地人很喜欢,但不合我的口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觉店员都是女的,比较年轻,如果说漂亮,实在不敢恭维,尽管统一着装,有职业女性的致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