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避暑宝珠村

溪桥柳细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5月,晴。</p><p class="ql-block"> 古田县快乐徒步队一行22人,自驾游延平,避暑宝珠村。</p> <p class="ql-block">  宝珠村坐落在茫荡山上,海拔840米,距延平城区40公里,毗邻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介绍,该村人口1135人,常住人口452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势属于中国东南丘陵区的中山类型,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周边群山环抱,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20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和国际性协议保护的动植物达200多种,是福建省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和植物宝库,有着晴雨树、柳杉群、红豆杉群等名木古树。</p> <p class="ql-block">  作为首批福建省“避暑清凉福地”、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宝珠村还有“海西第一村”和“福建庐山”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古田县距离延平近,早上7点30分出发,9点左右就到达宝珠村。</p> <p class="ql-block">  到达该村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游客多,到处都是小车。停车有些困难。大部分只能停在路边。没有停车场。但民宿很多,住宿倒是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  办理入驻手续后,便开始走街串巷,寻幽探胜。</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古民居不多,且缺少规模,但古廊桥、青石板路、竹林幽径、水利建设等倒是很有特色。特别是在酷暑下,竹林幽径的确是避暑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有多座古廊桥,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 廊桥横跨在蜿蜒的溪流之上,青瓦覆顶,飞檐翘角。桥身斑驳的木纹与精美的雕刻,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比较有名应该是接龙桥。</p><p class="ql-block"> 据说1646年清军入关攻下延平府,南明隆武帝在郑成功的护卫下退至茫荡山宝珠村。宝珠村乡绅村民得知隆武帝亲至,全村人敲锣打鼓、陈设香案到接龙桥迎送,后隆武帝经三峰桥往来舟方向北上汀州抗清。郑成功为掩护隆武帝顺流而下引开清兵,由此该桥得名“接龙桥”,郑成功还留下“神灵显绩附龙桥,将军威震宝珠山”的话语,因此接龙桥又称附龙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龙桥建于明朝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桥长约18米,宽约2米。清同治年间,未名将领方耀出资重修此桥,桥边石柱上仍模糊有“花翎提督军门署广东南韶连总镇府展勇巴图鲁十九代孙方耀竖”的字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尾的水利建设也让人眼睛一亮。</p><p class="ql-block"> 一条环状水库环绕着山坡,清澈泉水潺潺流淌,滋润着田间作物。这些精心设计的水利设施,既保障了农田灌溉,又为村庄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绿树,构成一幅静谧美好的田园画卷。</p><p class="ql-block"> 欣赏完该村附近的景点后,差不多已接近中午。我们开始享受美味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  一桌地道的家常菜,食材皆取自当地,新鲜又天然。鲜嫩的竹笋、爽口的时蔬、肥而不腻的红烧肉……每一口都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温暖了胃,也慰藉了心。</p> <p class="ql-block">  午睡后,我们又开始行动。我们迫不及待地踏入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修建了很长的步道,不时还可以看到休息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悠悠往事。</p><p class="ql-block"> 清风携着竹香拂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满身暑气,只觉浑身舒畅。</p> <p class="ql-block">  循着清脆的水声,我们来到了瀑布前。</p><p class="ql-block"> 瀑布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给人清凉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如白练悬空,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轰鸣声震耳欲聋,却又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震撼着我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廊桥附近还有荷花池。此时正值荷花盛放之际,粉白相间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荷叶之间,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姿态各异,美不胜收。微风轻拂,荷香悠悠飘散,令人沉醉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四点,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我们便早早起身,往后山走去,一心只为欣赏那壮观的山间日出。</p> <p class="ql-block">  山间寂静无声,唯有虫鸣相伴,我们沿着蜿蜒的小径缓缓前行。渐渐地,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云层也被染成了淡淡的粉色。没过多久,一轮红日破云而出,金色的光芒瞬间洒向山峦,云海在脚下翻腾涌动,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仙境。那壮丽的景象,让我们忍不住屏住呼吸,心中满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赏完日出,我们又驱车前往距离宝珠村16公里的三千八百坎古堡。</p> <p class="ql-block">  古堡有不少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北宋时期,杨业之女杨八妹带兵入闽,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下令修建三千八百坎古道,古堡也在那时建成,用于军事防御和屯兵、屯粮。</p> <p class="ql-block">  黄巢的安营扎寨传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在茫荡山三千八百坎的坎头安营扎寨,这座古堡可能曾是黄巢军队的重要据点,用于指挥作战和防御敌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乡人王堂选募款修整三千八百坎古道,历时10年于1920年竣工,新砌石阶5500余级,古堡也在此次重修中得到了修缮和维护。</p> <p class="ql-block">  抵达古堡后,我们便开启了攀登之旅。</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成功登顶。站在山峰之巅,俯瞰四周,连绵起伏的山脉尽收眼底,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卷。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心中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延平区宝珠村及三千八百坎之行,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纷扰,尽情沉醉于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品味了古村的人文底蕴,也收获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以一首古诗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廊桥静卧水云重,村尾渠流映碧峰。竹海摇风消暑气,莲池泛彩沐晴虹。农家佳肴融乡味,曙色金轮染远空。踏破千阶寻古意,青山极目逸情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