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满街是乡愁

岁月519

<p class="ql-block">  阔别三年,再次踏在乌鲁木齐的土地上时,空气里熟悉的气息裹着烤羊肉的孜然香扑面而来——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味道,像一本翻旧的书,每一页都认得,却又在字里行间读出了新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几日的时光,是被烟火气串起来的。街角的小摊支着红篷,推车叫卖的商贩穿街过巷,烤炉上的羊肉串滋滋冒油,夜市的灯光从暮色里一盏盏亮起来,把人声鼎沸泡在琥珀色的夜色里。曾日日走过的街巷,如今挤满了南腔北调的游客,大巴扎的彩色丝巾在风里招展,公园里的石阶上满是歇脚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漾着满足的笑。超市里的购物车撞着清脆的声响,小店里的艾德莱斯绸闪着光,连巷尾的甜食铺都飘着蜂蜜与巴旦木的甜香,这热闹里藏着的,是这座城市蓬勃跳动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最感慨的还是那份实在。打车时师傅会笑着说“巷子窄,慢慢挪”,计价器跳得比记忆里更温柔;菜市场的莴笋带着泥土气,一块钱就能拎走一根脆生生的绿;吐鲁番的西瓜切开来红瓤沙甜,八毛到一块的价钱,足够甜透整个午后。库车的小白杏像蜜饯裹着阳光,白核葡萄咬下去是爆汁的清爽,还有吊杏干,肉厚得能尝到晒干的阳光味——这些是内地超市里寻不到的念想,是故乡给远行人的甜蜜馈赠。</p><p class="ql-block"> 更惊喜的是妖魔山的绿。记忆里盛夏的山是裸露的赭红,如今抬眼望去,竟漫山都是深浅不一的绿,像被谁悄悄铺了层绒毯。和平渠的水哗啦啦地流,虽不如江南水畔的温婉,却带着西北特有的畅快,倒也成了街头一道鲜活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夏日里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份独有的凉爽。明明是炎炎盛夏,正午的太阳把柏油路晒得发烫,可只要往树荫下一躲,穿堂风便带着凉意悠悠吹来,丝毫没有江南盛夏那种黏在皮肤上的闷热。到了傍晚,日头一落,气温便顺着风往下滑,晚饭时坐在露天的小馆子里,不用摇扇,不用擦汗,杯里的茶水都带着自然的凉润。最舒服是夜里,被子不用掀开一角,空调更是多余,窗外的风掠过树梢,枕着这样的凉意,真能一觉睡到天大亮。难怪有人说“塞外暑气浅,清风自可人”,这避暑的惬意,是乌鲁木齐给夏日最慷慨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更是把这份热闹与惬意展现到了极致。朝阳广场上的民族歌舞,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裙摆旋起的弧度里全是欢腾;松树林间的空竹抖得嗡嗡响,红绸带在半空划出弧线;长廊里的红歌声满是精气神,唱的人昂首挺胸,听的人跟着打节拍,每张脸上都堆着透亮的笑。鉴湖里的小船划开涟漪,载着笑声悠悠荡;纪晓岚纪念园里的游客慢慢踱着,对着花草驻足轻叹;座椅上的老人们摇着蒲扇唠家常,步道上的快走队伍一波接一波,太极拳的招式行云流水,羽毛球在空中划出轻快的弧线……每一寸土地都被生活的气息填满,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公园”,把日子过成了舒展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只是有些老毛病还在。小巷子里的车依旧堵得慢慢挪,干燥的空气总让人忍不住多喝几杯水,和平渠的水急急忙忙地奔涌,像是留不住的时光。可这些又算什么呢?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带着些小缺点,才更显真切。</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蓉的句子忽然漫上心头。乌鲁木齐的夏日,是烤炉的烟火,是瓜果的甜香,是街头的笑语,是远山的新绿,是穿堂而过的清凉晚风,更是人民公园里那片沸腾的生活。三年光阴在重逢的喜悦里轻轻舒展,原来最动人的,从来都是这份既熟悉又新鲜的牵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