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培训:以校本研修为基,探数字素养提升之道

雷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8日下午,新田国培邀请到刘旋律老师进行《区域数字素养提升校本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讲座,课程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切入,把校本研修方案设计、教学创新策略等内容讲得透彻清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总觉得数字化转型无非是换些新工具用用,听完课才明白,这其实是一场关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乃至教师角色的深层变革。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整合者——要会用智能备课系统梳理教学思路,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学情。就像课程里强调的,“精准教学”才是核心趋势,技术从来不是为了替代传统教学,而是架起一座桥,帮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本研修作为提升数字素养的主阵地,设计起来可有不少门道。既要考虑整体规划的系统性,也要照顾到不同教师的差异性,更得突出实践价值。比如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理论,线下开工作坊练实操,像做课件、用AI评课这些,再搭配“异步双师”互助模式,新手能跟着熟手学,熟手也能在分享中查漏补缺。还有AI测评工具也很实用,给课件挑挑毛病、自动分析课堂数据,用评价倒逼研修进步;智慧课堂平台生成的报告,再加上学生做的视频报告、互动PPT这些数字作品,评价维度丰富了,教学改进的方向也就更明了。平时用钉钉日志记记教学反思,一点一滴优化设计,成长看得见摸得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还是“人”的成长。教师设计创新教学方案,得从学校实际出发,借着精准的研修提升自身素养,用智能工具把课堂变得更高效,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