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盆景园

陈佩群

<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扬州市盆景园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清初为古郧园,1986年对外开放,占地约5公顷,也被命名为“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西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86年至1990年:1986年,扬州盆景园在古郧园遗址基础上经过重新规划和建设后对外开放,占地约5公顷,成为展示扬派盆景艺术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 园区景区</p><p class="ql-block"> ◦ 卷石洞天:位于园中东首,1990年在古郧园遗址上建成。景点内外以水相连,以长廊相接,室内展现自然风光,室外假山山奇、石怪、洞幽,清泉回旋,可领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 ◦ 西园曲水:位于园中西部,古时为西园茶肆,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沿水有明清两代建筑特色,歌吹厅、薜萝水榭等临水而立,长廊把厅馆连贯成一个整体。</p> <p class="ql-block">◦ 虹桥修禊:位于园之南部,四面环水,为清“倚虹园”旧址,因清顺治年间扬州推官王士祯在此修禊虹桥并留下《冶春绝句》而得名。1997年恢复建成,岛上回廊蜿蜒,山坡错落,内设饮虹轩、饯春堂二厅。</p> <p class="ql-block"> • 2008年至2009年:2008年,“扬派盆景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在收集民间古老盆景的基础上,规划建成集收藏、展示、科普、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扬派盆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扬派盆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扬派盆景历史悠久,始于唐朝,在唐宋时期受绘画影响逐渐形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被确定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p> <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以“清秀、古雅、飘逸、写意”为风格,“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独步天下,造型层次分明、严整平稳,树叶状如“云片”。</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园内现存古盆景40余盆,精品区陈列盆景千余盆,有第一届盆景评比展一等奖“巧云”、第六届世界花博会金奖“腾云”,还有清代银杏盆景“雄风”“玉蝶”,桧柏盆景“龙蟠”“虎踞”等。此外还有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种类丰富,展现高山流水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树桩盆景</p> <p class="ql-block">《龙腾》:明末盆景,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造型如龙,是扬派盆景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后移交扬州盆景园,经几代盆景艺人精心养护和剪扎,恢复昔日风采。</p> <p class="ql-block"> 《苍龙出谷》:清代中期盆景,树种为桧柏,其造型将主干剪扎成弯曲状,形如游龙出谷,苍古奇特,曾获得国际国内大奖。</p><p class="ql-block"> • 《行云》《岫云》:同为清代中期的经典扬派盆景,树种为黄杨,主干是经典的游龙弯造型,枝叶如云朵般层层叠叠,清秀飘逸。</p> <p class="ql-block"> • 《滚龙抱柱》:盆景树种是罗汉松,树干呈螺旋状盘旋而上,如同古典建筑柱子上雕饰的抱柱苍龙,枝片四面分布,顶部为扁平略拱的圆盘状,远看如漂浮云彩。</p> <p class="ql-block">山水盆景</p> <p class="ql-block">《游龙戏水》:山水盆景,树种为雀梅,石种为龟纹石,两棵雀梅连理同株,是难得的老桩,用龟纹石构筑水涧,外观形似有龙吸水,荣获国际国内大奖。</p> <p class="ql-block">《云壑松风》:2008年从原盆景园搬迁至扬派盆景博物馆,作者是赵庆泉。该作品以两株百年以上的五针松老树为主要材料,树下配置龟纹石、杜鹃,在7米长、4米宽的超大盆中,树木与山石相映成趣,尽显云壑松风的山林野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