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站在黄埔军校旧址的正门前,我望着那庄严肃穆的建筑,仿佛穿越了近百年的时光。2025年7月8日的阳光洒在门楼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光影中熠熠生辉。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革命记忆的军校,如今依旧静静地伫立在珠江畔,见证着时代的更迭与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走进军校旧址,第一眼便看到那块黑板上斑驳的口号:“严守纪律、学习革命技术、增强战斗能力……”这些字句虽已褪色,却依旧透露出当年黄埔师生的热血与信念。他们曾在这里立下誓言,为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而奋斗。站在口号前,仿佛能听见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回荡在空气中。</p> <p class="ql-block">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孙中山先生亲自出席典礼并发表讲话。他强调“三民主义”是革命的根本,号召全体师生“一心一意来革命”。如今,站在当年开学典礼的旧址,我仿佛看见他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激励着无数青年投身革命洪流。</p> <p class="ql-block">军校俱乐部是整个旧址中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之一。它建于1926年,是当时军校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既是举办大型会议和典礼的场所,也是师生们放松娱乐的地方。1938年日军轰炸时,俱乐部虽多处受损,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如今,我站在修复后的俱乐部前,仿佛能听见当年舞会的音乐声、联欢的欢笑声,甚至那血雨腥风中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的建设始于1924年,最初选址在广州长洲岛。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军校不断扩建,先后建立了多个俱乐部和活动场所。其中,西园军校和海珠俱乐部成为师生们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当我走过这些旧址,仍能感受到当年那种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礼堂是军校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每逢周一,师生们都会在此举行“总理纪念周”,缅怀孙中山先生。礼堂旁的书报阅览室和外语研究室曾是学生们汲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场所。如今,这些空间虽已不再用于教学,但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依旧鲜活。</p> <p class="ql-block">“功能用途”展板上详细介绍了军校俱乐部的多重角色:既是纪念孙中山的庄严场所,也是师生们放松身心的休憩之地。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每周一的纪念仪式成为军校的传统。站在展板前,我仿佛看见当年的师生们整齐列队,肃立在礼堂中,向总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不仅是军事训练的场所,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当年,省港大罢工的代表曾到访军校,国际工人代表团也前来交流。这些历史事件见证了军校与工农运动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黄埔精神的广泛影响。</p> <p class="ql-block">军校生活虽以纪律严明著称,但也并非枯燥乏味。每逢节日或重要纪念日,军校都会举办文艺演出。1926年11月15日,第五期学生开学典礼当晚,便有电影、魔术、滑稽剧、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1927年新年联欢会上,更是有六千余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校园。</p> <p class="ql-block">新剧与粤剧是军校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话剧《紫罗兰姑娘》、粤剧《黑族舞蹈》等节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如今,当我站在这些剧照前,仿佛能听见当年舞台上的掌声与欢呼。</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黄埔军校也由此陷入动荡。清党运动席卷全国,许多师生被迫离开校园,甚至遭到迫害。这段历史虽已过去近百年,但那些黑白照片中的人物,依旧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结语展板上写道:“90多年已经过去,当年那些在这里激昂慷慨的黄埔师生早已不在,然而当我们站在这个复原的宏伟礼堂中,似乎还能听到他们的口号和欢笑在四壁间回荡……”是啊,黄埔军校旧址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永不褪色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兵器学、交通学与筑城学的展区,我看到了当年军校教学的真实面貌。展板上的黑白照片与实物模型,展示了军事科学的严谨与实用。两门黑色炮管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1925年,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数百名身穿军装的学生整齐列队,目光坚定,神情肃穆。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北伐战争中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统一与独立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纪念柱上镌刻着从1924年到1926年的重要历史事件:黄埔军校成立、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广州起义……每一项都与这座军校密不可分。浮雕上的军校场景栩栩如生,仿佛将人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军校校门依旧庄严肃穆,门上“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清晰可见。两名守卫雕像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着这座承载着无数革命记忆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铺着彩色石砖,两侧是两层楼的建筑,走廊相连,绿树成荫。这里曾是师生们课余散步、交流思想的地方。如今,当我漫步其中,依旧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长廊两侧的墙壁上贴满了历史照片与人物介绍,每一张都讲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纪念馆中央的雕像静静伫立,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长廊延伸至远方,屋顶覆盖着灰瓦,地面铺着彩色砖块,栏杆整齐排列。这里曾是军校师生日常通行的地方,如今依旧保留着当年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庭院四周是多层建筑,中央铺着彩色石砖,两侧是绿意盎然的草坪。阳光洒在地面上,微风拂过树梢,整个庭院显得宁静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现代风格的建筑入口简洁大方,玻璃与木质结构相得益彰。窗外绿意盎然,仿佛将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汀泗桥战役的场景再现令人震撼,士兵们在隧道中战斗,铁轨旁堆满沙袋,火焰与烟雾弥漫。这场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一役,也见证了黄埔将士的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生,打破了性别壁垒。这些女学员身穿军装,英姿飒爽,成为军校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黄埔群星载史册”展板上列出了参加南昌起义的黄埔军校教职员名单。124名将士中,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用热血与生命书写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展板详细介绍了黄埔军校的创建背景与各期毕业人数。从第一期到第七期,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游泳池旁,曾是南海舰队后勤部的训练场地。如今虽已不再使用,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军校生活的严谨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高射机枪静静陈列在展区内,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它是军校训练的重要装备,也是革命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课室中,黑板、讲台与课桌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模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教官授课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禁闭室</p> <p class="ql-block">军营整齐排列,床铺、军装、武器一应俱全。这里曾是学生们训练与生活的地方,如今依旧保留着当年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饭堂中,长桌与木椅整齐摆放,墙上贴着当年的用餐规定。这里曾是师生们每日聚集的地方,如今依旧弥漫着那份朴素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会议厅庄严肃穆,长桌中央摆放着孙中山像。这里曾是军校高层决策与讨论的重要场所,如今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总理室是孙中山先生曾办公的地方,屋内陈设简洁而庄重。墙上挂着他的照片,仿佛他仍在注视着这座承载着他理想的军校。</p> <p class="ql-block">校长室是蒋介石曾办公的地方,屋内陈设考究,墙上挂着军校历任校长的照片。这里曾是军校最高权力的象征,如今依旧保留着当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