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林传统村落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从20世纪20年代起,海外华侨回乡“起大厝”蔚然成风,他们陆续建起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建筑建筑风格。村庄辖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00多人,海外侨胞有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梧林传统村落里分布着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等136幢各式古建筑,占地176亩。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记录了闽南地区从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 朝东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旅菲律宾华侨在梧林建造的第一栋西式洋楼。朝东楼由西班牙设计师设计,外部采用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内部则是沿袭闽南大厝的传统空间构造。它的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都是从菲律宾运来。朝东楼已被开辟为“梧林·记忆”主题的侨史馆。 永宁古城 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军事防御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与 天津卫 、 威海卫 齐名,曾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海防据点。 古城因军事防御需求而建,明初为抵御倭寇设立“ 永宁卫 ”,历经明清两代扩建,形成以城墙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 古城形似鳌鱼,又称“ 鳌城 ”,保留了完整的明清城墙和城门布局。街道布局融合八卦阵型与中西建筑风格,如 西洋式民居 、 番仔楼 (海外华侨捐建)等,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 洛伽寺是福建泉州一处独特的海上佛寺,坐落于石狮市黄金海岸的宫屿岛上,以其“海上生庙,庙里看海”的奇观闻名。它占地面积二十多亩,面对台湾海峡。 涨潮时四面环海,寺庙宛若漂浮于碧波之上,被称为“海天佛国”;退潮后与陆地相连,可徒步登岛。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由印度僧人所建,而现存寺庙建于2001年而非古迹,不过香火旺盛,已成重要宗教场所。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佛教节点,承载中印文化交流印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寺庙的建筑风格融合闽南传统建筑特色:红墙绿瓦、飞檐翘角,主体包括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堂、藏经楼等,雕梁画栋,兼具庄严与艺术性。 蟳埔村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曾是远洋商船的出发地,因盛产红蟳于泉州地区故称蟳埔。蟳埔女以头戴鲜花做的“簪花围”而著称,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面积约2.3平方千米,岸线总长3千米。2019年蟳埔村居民1970户,户籍人口7000人左右。这里房子是用蚌壳盖的,女人的打扮跟别处不一样,连耳环都能分辈分。在当地可是有名的,特别是海蛎,蟳埔女头戴着簪花,那叫'簪花围',外出卖海鲜。这里现在成了年轻姑娘拍照打卡的地方。 泉州市的状元街 <p class="ql-block">状元街得名于宋元时期泉州科举鼎盛的历史背景,这条街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街道两侧错落分布着七座复原的状元牌坊,其中曾从龙纪念坊最具代表性,前后镌刻着六位文状元的大名。</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br></div> 洛阳桥在 洛阳桥尚未修建之时,这里原有古渡口——万安渡,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洛阳桥始建;泉州太守蔡襄第二次知泉州后,积极着手续建洛阳桥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洛阳桥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墩孔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厚0 8米,上置6或7条石板,桥的南北两端各正2尊圆雕将军石像;桥旁有石塔5座,桥中央两侧有亭子2座,桥的两侧有500根栏柱,桥的两测建置石塔9座,桥上筑石亭7座。 西晋末年,中原人为逃避战乱,纷纷外迁,部分迁移到了福建,成为当地客家先民。 他们觉得泉州流出入海的一条江很像家乡洛阳城里的河流,于是将这条江取名为洛阳江。而建造在洛阳江边的大桥,自然就被叫成了洛阳桥。 宋代的月光菩萨塔,该塔为宝箧印经式石塔,高耸入云,拥有3.5米的巍峨身姿,具有印度佛教风格特征。宝箧印经式塔,又称阿育王塔,因塔身形似藏经宝箧而得名,寓意着坚固不坏。 1998年,洛阳镇政府为纪念造桥创始者,在桥北江滨蜂立一尊高12米的蔡襄立姿石雕像。 风车岛位于惠安县的小砟岛,惠安县以其惠安女独特民俗及石雕而闻名,除之外还有一片“静谧之地”未被大多数人所发现,那就是“风车岛”。风车岛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准确上讲是个半岛,大量的风车架在一个狭长的半岛上面,三面环海,海风很大,一年四季不绝。风车岛超级魔幻,其沙滩、大海、草地、风车,和落日晚霞,美的令人窒息,天空的色彩层次极其丰富,美不胜收! 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东南沿海的突出部、 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全城平面略呈梯形,总面积373756平方米。城周长2567米,城基宽4米,含女墙高7米。四方设门,上建门楼。东、北、西三面有月城,四周上设烽火台五座。城内保存亦有众多古民居、红砖厝、祖祠、寺庙等宋明清时代古建筑。 古城南侧有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共收藏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雕精品,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石雕,感受它们所传递的独特韵味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