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煨往事

九鼎金主

<p class="ql-block">灶膛沉默地蹲伏在屋角深处,一张漆黑的厚唇,日夜吮吸着柴火干燥的魂魄。冬日里,它被精心喂饱,人们将粗糙的劈柴轻轻填入那张深不见底的嘴中,火柴“嗤啦”一声划过,细弱的橙红焰苗便在柴草间伶俐地跳跃起来,渐渐壮大成温暖明亮的一团——这便是亘古的太阳在泥土与砖石深处种下的微缩魂魄了。</p><p class="ql-block">火焰深处灼烧着一些不可言传的旧事。劈柴投入其中,瞬时卷起明亮而急促的燃烧,火花噼啪作响,如同无数细小的记忆在轻轻爆裂;有些木柴则温顺地依偎在火膛深处,将内在的汁液缓缓渗出凝结成烟,烟痕升腾,无声地渗入房梁陈旧的木质纤维里,成为岁月本身的气息。火光摇曳,映照着苍老的泥壁,墙上晃动的光影图案悄然变幻,恍若在无声叙述着已逝的时光图谱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章节。</p><p class="ql-block">陶罐被轻轻放置于灰烬尚温的余火深处。罐内清水轻漾,浸着几颗山中采来的栗子。栗壳在温度里缓慢舒展,其沉睡的甜意渐渐苏醒,像一段被时光尘封的柔软往事,经由火的点拨重新焕发生机。随着时间推移,某种隐秘的清香气味便从陶罐口沿悄然逸出,被屋内流动的空气稀释又聚合,最终弥散在每一个角落,成为空间里一种无声的许诺。</p><p class="ql-block">灶膛灰烬深处,常埋伏着惊喜。扒开热灰,便显露出红薯那沉默而倔强的身形。表皮早已被烤得焦黑,形同炭块,然而指尖轻轻一捏,裂口处便有金黄软糯的瓤肉显露出来,内部浓稠的糖浆带着灼烫的温度缓缓渗出,瞬间在指腹上留下琥珀似的黏稠烙印——那是土地积累的金色甜酿经由火焰蒸馏后的精华,它以滚烫的甜香宣告自身的存在,在舌尖烙下一次难忘的记忆印章。这股气息无法被禁锢,它执着地透过门窗的缝隙游荡出去,如同一个无声的呼唤,悄然弥散于冬日凛冽而静止的村庄上空。</p><p class="ql-block">灶前的方寸之地,是炉火编织的一张温暖地毯。天寒地冻时节,人们便自然地簇拥于这方寸间,身躯被火焰的光芒温柔包裹着,后背承受着灼烫的烘烤,而面颊却依旧能触探到从门窗缝隙渗进来的、针尖般锋利的寒意。正是这冰与火的微妙分割,使灶膛成了矛盾而和谐的生命之境:一边是纯粹炽烈的抚慰,一边是凛然清醒的叩询。</p><p class="ql-block">此地无有繁复言辞。村中老者常盘踞于此,偶尔拨弄柴火,火星便如流萤骤然飞升,瞬间在幽暗的灶膛穹顶绽放又寂灭。他们口中偶尔滚落一些简单音节,如同灶膛深处柴禾燃烧时轻微的噼啪声,不成体系却自有韵律。话语碎屑飘散在暖烘烘的空气里,内容多关乎天气、墒情、或某块田地孕育的模糊传闻——朴素句子并不企求回应,只如炉灰沉降,悄悄堆积于幼小倾听者的心田之上,终将悄然孕育出大地般恒久沉默的判断能力。</p><p class="ql-block">灶膛深处,火舌舔舐着一切投入其中的馈赠,吞噬柴禾,将一切可燃之物化为轻盈的灰烬与向上飞升的微光。火焰跳荡着永恒的舞蹈,时而热烈如夏午晴空,时而低迷如幽微叹息。当柴薪将尽,火焰的舞蹈渐趋缓慢而柔和,最终只余下中心一点炽红的火炭,在厚重的灰白余烬掩埋下顽强地呼吸,如一颗深埋于时间长夜的不甘心,固执地温存着最后的热望。</p><p class="ql-block">一年终了,腊月习俗庄重如祭。灶壁之上,被烟火滋养得油亮乌黑的墙面中央,总会恭敬地粘贴一张鲜艳的灶神像。待到那庄重而微醺的送神之日沉沉降临,黏稠的祭灶糖便郑重供奉于神像之前。人们虔诚地凝视灶膛,口中絮叨着代代相传的古老祝祷,祈求灶王“上天言好事”——那些甜腻的麦芽糖,不过是试图让神祇口中言语也沾染一分甜蜜的凡尘心思。祭祀程序完成之后,那张被烟气缭绕一整载的画像才被轻轻揭下,投入灶口。画像在跳跃的火焰中迅速蜷曲、转黑,眨眼间便化为灰烬,随着烟囱中的气流盘旋上升,消失于人间目力所不及的深邃高天。那一刻,凡俗与神圣,在灶膛这方小小宇宙内,经由一缕上升的轻烟完成了年复一年的短暂交接。</p><p class="ql-block">灶膛的火焰,此世最古老的神祇之一,默默鉴证着无数代人的生息。它曾映照婴儿初临尘世啼哭时褶皱的小脸,也曾目睹油枯灯尽者最终呼出的最后一缕微息。灶膛本身,就是一口熬煮着平凡生命百味的陶瓮。无论人间上演着悲欢离合的哪一幕,灶膛始终在那里,恒常地吞吐着火焰与灰烬,像一个笃信轮回的哲人,以橘色的舌头静静卷走木材里封存的所有年轮与风雨痕迹。</p><p class="ql-block">灶膛之火亦是人间烟火凝聚的微缩太阳。古罗马家神维斯塔圣殿中长明的火焰,守护着帝国的命脉核心;希腊神话深处,炉灶女神赫斯提亚静默守护着家庭稳固的基石。在东方,灶火则以另一番面目存在。它煨熟了凡俗日子里的恬淡滋味,以温度缓慢渗透的煨食之道,隐喻着一种古老的生活哲学——不求迅疾的烈焰炙烤,只信守温吞灰烬里那绵长而笃定的成熟力量。这力量朴素无华,却比任何宏大宣言更能支撑生命走过荒寒岁月。</p><p class="ql-block">余烬深处,总残留着未燃尽的炭核。它们隐身在厚重的灰白之下,像深埋于时光岩层中的火种,始终保持着一种温热的可能性。只消轻轻拨开灰层,复添几根新柴,那看似沉寂的炭核便骤然苏醒,迸发出火星,瞬间引燃新柴,橘红的火焰便再次欢快地舞蹈起来——生命亦复如此,纵然经历漫长的晦暗与冷却,只要内在尚存一丝灼烫的记忆余温,便足以在某个必要的时刻重燃,照亮前路。</p><p class="ql-block">火光跃动不息,在四壁投下永无定形的流动影子——这光影便是生命本身摇曳的姿态:变幻不居,充满暖意却无从捉摸。灶膛之中,橘色的火舌温柔舔舐着陶罐斑驳的肚腹,罐内煨着的食物持续发出极轻微的咕嘟声,仿佛岁月自身在低语。这声音微弱而恒定,轻叩着时光的河岸,那声音细碎而坚定,正是大地深处生生不息的心跳节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