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翻唱的这首《十送红军》,是一首承载着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的经典歌曲。它由张士燮作词,朱正本作曲,诞生于1961年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每当我深情吟唱,眼前便浮现出那群身穿军装、头戴红星帽的红军战士,他们步伐坚定,目光如炬,身后是无数含泪送别的乡亲,那份不舍与期盼,穿越时空,依旧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那是怎样一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士兵们整装列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在阳光下闪耀着信仰的光芒。百姓们伫立路旁,或挥手送别,或默默凝望,他们知道,这些英勇的战士即将踏上征程,为他们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一刻,革命的火种在每个人心中燃烧,那是希望,是信仰,是永不言弃的斗志。</p> <p class="ql-block">《十送红军》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声。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仿佛回到了1934年10月,红军从赣南苏区于都出发,踏上那条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那是一段充满离别与重逢、泪水与希望的征程。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深情厚谊,如同那悠扬而哀婉的歌声,穿越岁月,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这首歌曾作为电视剧《长征》的插曲和片尾曲,感动无数观众,而作曲者朱正本的名字,直到2001年7月3日才正式署名,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歌词中那一句句“送红军”的场景,如画卷般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一送红军下山,秋风细雨中,百姓依依惜别;三送红军至拿山,金黄的包谷映照着丰收的喜悦,那是军民同心的果实;五送红军翻越山坡,鸿雁传书,承载着千言万语的嘱托;七送红军至五斗江,江畔千军万马,百姓泪眼婆娑;九送红军踏上大道,锣鼓无声,却掩不住心中的不舍;十送红军至望月亭,那座“望红台”成了百姓心中永恒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站在舞台之上,再次唱起这首《十送红军》,我仿佛穿越时空,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红军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们用热血铸就的信念,用生命书写的忠诚,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这份军民鱼水情,这份对党的忠诚与信仰,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