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皖南的路上(五)——走进徽州古城

醴陵乐翻天

<p class="ql-block">2024年深秋时节,我们手机旅拍小分队结束了阳产土楼的神游之旅,跟随无鸣老师走进了魂牵梦绕的徽州古城。这座古城位于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古代徽州府的所在地,更是徽州文化与国粹京剧的发源地。它孕育了徽商的辉煌,也是文房四宝中徽墨与歙砚的主要产地。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走进徽州古城,仿佛走进了一段凝固的历史,一段流动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俯瞰古城,全貌尽收眼底,古色古香的屋檐错落有致,青瓦白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整座城池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为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所立。它位于徽州古城阳和门外,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八脚牌坊”。整座牌坊呈“口”字形布局,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与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组合而成,结构严谨,布局精巧。青色茶园石料构筑的牌坊,仿木构造,雕工精美,宛如徽派建筑的立体缩影。十二只石狮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作为封建社会旌表功勋与德政的象征,许国石坊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并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徽州古城的古巷之中,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黛瓦白墙间光影斑驳,仿佛时光倒流,走进了千年前的徽州画卷。巷道纵横交错,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每一眼都望见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的某个角落,一位修鞋人静静坐在巷口,手中忙碌着修补一双旧鞋。他的身影与古城的节奏融为一体,仿佛是这座历史之城最真实的注脚。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痕迹,也在这座古城中悄然流转,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变迁。</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坐落在徽州古城中和街上,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及五个展厅组成,全面展陈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与社会贡献。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一位伟大教育家的纪念,更是对教育初心的传承。1996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一位教育先行者的理想与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