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太行蛙跳峡,位于河南辉县南寨镇南寨村境内,确切地说,它处于南太行高家坪村民组的西北方向,整体呈南北走向。这处峡谷可不一般,它是南太行最窄的峡谷,在驴友圈里声名远扬,被赞誉为“南太行第一窄峡谷”以及“南太行最窄一线天”。</p><p class="ql-block">蛙跳峡独特的地形,决定了穿越它的方式颇为特别。穿越者需四肢并用,整个过程以攀爬为主。沿着峡谷前行,需要连续攀爬六道木梯以及金属梯子,才能成功登顶。攀登之时,人们就像青蛙一样,四肢着地,艰难地踯躅爬行。也正因这极具特色的攀爬方式,驴友们亲切地将其称为蛙跳峡,又因途中必经六道梯子,故而也叫六道梯。</p> <p class="ql-block">向往蛙跳峡,这份心意在心底已然深藏许久。然而,一直未能踏上这期待中的旅程。原因其一,我深知它是南太行的经典线路,几乎各个户外俱乐部都频繁发起这条线路,总觉得机会多得是,随时都能参加,便想着先去探索那些户外鲜少涉及的小众路线。其二,常听闻蛙跳峡极易堵车,为了能拥有更好的体验,我想着等人流量少或者队伍规模小的时候再去。就这样,行程一推再推,直至今日,终于跟随心旅户外,才得以开启这期盼已久的蛙跳峡之行。</p> <p class="ql-block">当我在户外平台上,一眼瞥见心旅户外发布的徒步蛙跳峡帖子时,心里顿时泛起一阵纳闷。要知道,最近这段时间,兵部寨附近的线路鲜少有户外俱乐部发起了,可心旅户外这周怎么就突然发了蛙跳峡这条线呢?前段时间还听说那边修路,都封路好几个月了,难道是路已经修好了?但我寻思着,既然他们敢发这条线,想必道路状况应该有所改善。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这关乎到行程是否顺利,于是我赶忙联系了群主马龙。马龙解释说,向阳隧道的维护工程确实快完工了,现在每天十点以后可以单边通行,两边车辆交替放行,每边各十分钟。听到这个确切消息,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决定这周报名蛙跳峡。</p> <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七月六日,我们一行三十六人,在领队亮剑的带领下,本计划九点半就能抵达徒步起点——南寨镇高家坪停车场,可因向阳隧道施工单边放行,车辆通行缓慢。十点半,我们才顺利到达,虽比平常晚了一小时,却丝毫未减大家对此次蛙跳峡徒步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高家坪村民组,随后进入了静谧的山林之中。刚一进入山林,迎接我们的便是连续的拔高路段。加之今日温度较高,炽热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增添了几分闷热。大家不敢贸然急行,起初步伐较慢,试图让身体逐步适应这艰难的行程。然而,尽管步伐缓慢,持续的拔高对体力消耗极大,不一会儿,队友们之间的距离便渐渐拉开了。</p> <p class="ql-block">在闷热山林中,大家走走停停,汗水湿透衣衫,每一步都考验体力。历经一个半小时,中间多次稍作休息,终于在十二点来到蛙跳峡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一抵达蛙跳峡入口处,队友瞬间兴奋起来,那股按捺许久的激动劲儿瞬间爆发。一些急切的队友,迫不及待地就往上攀爬,现场秩序一时间有些混乱。见状,领队亮剑赶紧高声呼喊:“大家先冷静!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安全,大家务必依次排队前进。攀爬时,一名女生后面间隔一名男生,这样能相互照应和帮助。同时,彼此间要间隔一定距离,防止拥挤。另外,时刻注意上方可能掉落的石块!”</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急着攀爬,而是先在下方找好角度,拍了两张照片。随后,观察队友们的攀爬动作。蛙跳峡入口处是近乎垂直的绝壁,虽说脚下勉强有可供踩踏之处,但手上却很难找到合适的石头缝抓扣。在队友的帮助下,我费了些力气,才艰难攀爬上第一级不到一米宽的平台。</p><p class="ql-block">从第一级平台向上,到第二级平台足有两米多。连接两级平台的,是用两根树木支撑起来的简易梯子,这便是六道梯中的第一道梯。继续往上,第二道梯映入眼帘,木梯子已呈现出腐朽的迹象,足有四五米高。我深知,攀爬这道梯时必须万分小心,丝毫马虎不得。</p> <p class="ql-block">从第二道梯艰难上来,便沿着仅有三四十公分宽的悬崖峭壁边缘小心前行十多米,便来到了一线天入口。</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长度约一百多米长,堪称蛙跳峡最精华路段。它名副其实,人立于谷底抬头仰望,只见两边绝壁仿若利剑直插云霄,高耸而立。天空被挤压成窄窄一线,向两侧蜿蜒延伸,犹如一条细长丝带,给人以强烈视觉震撼。</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下宽上窄,由低到高呈阶梯状分布。底部满是杂乱石块,攀爬时得手脚并用。通道极为狭窄,仅容一人上行,前面的人不通过,后面的人便无法前进,极易“堵车”。今天虽只有我们一支队伍,可攀爬依旧缓慢,没多久,“堵车”状况就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行至第三道梯下,映入眼帘的是结实的铝合金梯。比前两道梯结实又好上,走在我前面的女生动作敏捷,没费多大劲,三五步迅速攀至梯顶。</p> <p class="ql-block">第四道梯是木梯,长约三四米,也较容易攀爬。</p> <p class="ql-block">第五道梯是两根木棍支撑,由于悬崖不高,难度不大。</p> <p class="ql-block">过了第五道梯,堵车情况愈发严重,此段堪称全程最难走。大家无奈只能原地休息,静静等待队友逐个攀爬第六道梯。这时,脚下峡谷的地质结构悄然改变,起初的乱石路段已变为泥土路。因前几日刚下过雨,泥土格外湿滑,再加上还是上坡,两边崖壁又光滑无比,根本找不到手能抓扣之处。往上行走,每一步都艰难万分,不少队友接连滑倒,我也未能幸免,我滑坐地上,衣服瞬间沾满泥污。所幸身体并无大碍,没有碰破皮,只是虚惊一场。</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一线天内,虽挤了几十人,却丝毫没有闷热之感,反倒凉风阵阵,吹拂在身上,带来丝丝惬意。然而,这看似舒适的凉风,却也暗藏“危机”,不能久待,否则极易感冒,原来这风是从上方洞口悠悠吹来。</p><p class="ql-block">随着前面队友陆续攀爬上去,终于能清楚看清第六道梯的模样。它构造独特,两根树木搭在悬崖两边,下方有两根树木稳稳支撑,上方则与半截铁梯巧妙组合。如此设计,是因为一线天至此已到尽头,必须翻身上梯。攀爬这第六道梯可不简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臂力,更考验身体的协调能力,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能顺利通过。</p> <p class="ql-block">当从下方准备进入第六道梯时,就发现入口处因两根树木横亘,让本就狭窄的一线天变得更为逼仄。我背着个大包,试了试竟挤不过去。无奈之下,只能先把包卸下,侧身钻过去后再背上。而且这个地方对体重确实有限制,若超重可能就只能遗憾地原路返回了。</p><p class="ql-block">第六道梯着实耽搁时间,上梯难度极大,狭窄空间仅容一人,队友根本无法帮忙。脚下斜撑树木本就易滑,加之大家鞋上沾满泥路的泥巴,更是滑上加滑。攀爬快的需两分钟,慢的得五六分钟,所以导致严重堵车。</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半,我们全员到达蛙跳峡上出口,从入口到出口,我们用时一个半小时,是比较快的了。上来后午歺,我们在不远处小树林路歺。</p> <p class="ql-block">休息一个小时后,我们经上腊江公路到达兵部寨。</p> <p class="ql-block">在兵部寨附近几个打卡点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虽说此次是我第一次走蛙跳峡,但兵部寨我已走过N次,所以对这周边类似的打卡点,还是比较熟悉的。</p> <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颇为遗憾的是三交口水库没水了,往昔波光粼粼的景致不再,拍照效果大打折扣。加上三交口水库大坝附近山体塌方,出于安全考虑,有几个观景台没去打卡,只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走进五连洞,大家瞬间兴致盎然,纷纷拿出手机打卡拍照。五连洞恰似浑然天成的精美相框,独特造型,无论怎么拍,都美轮美奂,特别适合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我们回到高家坪停车场,全程十公里,累计拔高五百米,从上午开启行程,至此已历时六个半小时,满满都是收获,顺利完成南太行蛙跳峡经典初级徒步线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