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录生活,珍惜生活!</i></p> <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初,我有幸乘家人的自驾车前往我曾经插队的地方回访,也让我回想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己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农村的实践经历。</p><p class="ql-block">我是1968年10月下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和无锡市八中、二中的其他四位同学一起来到建湖县草埝公社刚毅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五位同学刚到生产队时,因知青屋还没有建造,暂且住在老乡专门让出的一间空屋里,住了个把月,后来有公社知青办批发了造房建筑材料,生产队的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免费帮助我们知青建起了知青屋,大概在当年底,我们五位知青便过上了家庭式的独立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68年10月到1978年12月,我一直在农村劳动、生活。</p><p class="ql-block">曾经有半年时间参加草埝公社贫宣队,有一年时间参加盐城地区工作队,到建湖县钟庄公社向阳大队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先后从一位知青成长为落户生产队的保管员,成长为落户大队团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先后参加建湖县、盐城地区、江苏省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参加有盐城地区、建湖县团委举办的经验交流会。也曾参加江苏省举办的科学种田现场交流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农村的劳动生活。</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在无锡城里长大读完高中的知青,刚下乡插队到苏北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便觉得是陌生的环境、未知的生活,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自己尚须在语言关、劳动关、自理生活关上下功夫。</p><p class="ql-block">有种从不懂到懂的感觉:我所落户的生产队主要产业是种植水稻(中、晚稻)、小麦、大麦和棉花农作物,副业是养殖牛、猪和鸭。另外生活所需的蔬菜,有生产队领导按规定分配给各户的自留田种植自产自给。</p><p class="ql-block">刚开始,我对农业劳动、农作物种植的知识和技术是一窍不通,通过跟着队员们学习、模仿及实践,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周期,按照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提示,逐步懂得了农村产业和自家种植青菜、韭菜、毛豆、南瓜、山芋、丝瓜等蔬菜的生长规律,掌握了按农时播种、给农作物的生长期适时施氮、磷、钾肥、田间管理及成熟后收获的技术,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有种从不会到会的感觉:我们五位男知青原先在城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到了农村,知青小组便成了一个独立的家庭,其生活得自己过,必需在不会中跟生产队员们学习,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学习中,做到逐步学会明事,做到自力更生,在农业劳动中获取经济收入,在家庭生活中做到自立自给自足。</p><p class="ql-block">我在农村知青组生活的第二年,便学会和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制作咸菜的特技,用于日后每天早晨的搭粥菜。其工艺是:将仲秋时在自留田里种植青菜,到了仲冬收割,再在屋后地下挖取部分地生姜,洗、晒、切碎,再放入粗盐拌制,再放入瓮头里,塞满,用稻草封口,然后倒放在剩有咸水的兰盆里,过半个月的时间,便可以上桌吃了,特鲜,从而解决了我们知青组大半年早晨食用的搭粥菜。我们也常让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及邻居前来我知青组品尝,从而受到了许多熟悉队干部、邻近队员的好评。</p><p class="ql-block">有种从不能到能的感觉:刚开始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及知青家庭生活没有一点门路,也有点力不从心,一天劳动下来,腰酸背痛,烧个饭或是煮生饭或者烧焦饭,炒个菜或是淡或是咸,劳动、生活尚不能自理,尚不能如意。万事开头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五位知青不愿服输,在不能的劳动、生活中不断地坚持锻炼,逐步成长。</p><p class="ql-block">生产队里每天劳动,是大寨式记工法,我们知青劳动一年,大约2~3百工,根据生产队当时的收成,每工约0.6~0.8元,至年终按工计算,除扣除分配到的粮食,以及年内队里杀猪所分配的猪肉等副食品后,我们知青所获取的现金有百把元,另外我们知青的自留田所种植的水稻、小麦及蔬菜也可给知青家庭生活承当分担。</p><p class="ql-block">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逐渐过上了能够自理且有积余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在农村经历了十个春种秋收年华,参加了1977、1978年的二次高考,到1978年12月,我被南京医学院(现改为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班录取,结束了我的知青岁月,迈向了新的生活征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曾经在建湖县草埝公社刚毅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时的居住地。原先的知青屋已拆除,照片上的房屋是村民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1975年9月我荣幸随建湖县代表队乘专车赴宁参加了江苏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我们知青小组五位同学在建湖县上岗镇的照相馆摄影留念,欢送陈坚(后排中位)同学参军(江苏省省军区)入伍。</p> <p class="ql-block">这是本人1977年参加全国高考的准考证。</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初我来到1968年10月插队的地方,与当时大队民兵营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初我在走访中和当地的熟悉的村民聊天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原先的大队部已消失,现在移地为桃园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欢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