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美篇 我读《丁家小院》

雨林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读《丁家小院》</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雨林 / 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同学的作品了,偶尔在同学六.二班群里看<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尹義龍</span>和<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永民</span>的诗词、听<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卢斌</span>的乐器演奏,于百无聊赖的寂寞中,寻一份乐趣和慰藉。然而继<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婉秋</span>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岁月随笔》</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铁夫</span>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篆刻”</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树和</span>及<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运华</span>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法</span>和卢斌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籁之音”</span>外,<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新</span>小说《丁家小院》无疑为沉迷的六*九届同学群提供了一盘饕餮大餐。</p><p class="ql-block"> 小说《丁家小院》描写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者下乡所在葫芦头沟村“丁家小院”发生的故事,通过故事主人公老丁、小桃、小杏人生的故事和不同的生活轨迹所演变的小院兴衰史。 </p><p class="ql-block"> 小说《丁家小院》运用平叙、插叙等手法,按照不同人物故事的叙事时序交错连续地进行,每个章节和部分既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同时又和整部小说充满内在的结构张力和控制力,从而达到小说的完整性。</p><p class="ql-block"> 小说《丁家小院》以文革时期为背景构成的作品。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政治挂帅”,偏激的思维,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描写那个性禁锢的年代,小说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我们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作者用诙谐的语言诠释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用幽默的方式展现两性世界的和谐与性爱文明的缔建,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生命本真的人性张扬;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p><p class="ql-block"> 小说《丁家小院》塑造三个主人公的形象(老丁、小桃和小杏)及葫芦娃,司机老高等,人物各自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各具神采,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作者并没有把他们设计成清高独傲、自命不凡,也不是失望颓废、悲观厌世,志同道合的知音,而是通过他们之间的平衡、对立和妥协写出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分水岭,但都容易走向同一个极端,成为那段历史时期一种新的生命形态。作者对这些男女之间错综复杂的精神与肉体的关系进行了独特的审视,没有把性写得恶俗、鄙陋、下作,以粗犷又精微的笔触,描写文字是干净率真冷静的,是幽默反讽、戏谑的。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以及那个以革命自我标榜,精神遭到压抑,人的内心深处的感情欲望不敢有丝毫的流溢年代,主人公形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价值也给我们以新的启示,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那个时代的存在哲学。</p><p class="ql-block"> 小说地选择在长白山靖宇县葫芦头沟村,是作者的故乡,作者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见证了“丁家小院”的起源与发展兴衰史,并通过小说《丁家小院》,让我们从中感悟到关东文化的厚重以及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内涵;透过丰富的历史信息,让我们触摸到历史车轮在这方热土上留下的轨迹,体会到我们这代人在这方热土曾度过时的艰辛;在用感官去触摸历史进程的同时,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思索。</p><p class="ql-block"> 小说《丁家小院》挖掘、整合、传承关东文化,回放关东风情,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同时为我们提供的文化大餐,提升我们同学的文化自信和自主开发人文资源的能力。同学之中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是一座丰厚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的富矿,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潜质。 </p><p class="ql-block"> 李新小说《丁家小院》正是在同学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中寻根溯源,探索体验开启同学精神殿堂的重关巨扃,窥见我们那个时代人性生活情状和精神世界的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那一片哀痛的风月,难酬的情债,一字一行,一言一辞,隐藏着万千的心结。若飞若扬的文笔,对应着细细密密的心思。朴实脱俗的文字,一如潺湲无语静静流淌的溪水,载着作者的情结,也承载着心灵的渴望。而流水载不动的思念将如流水一般,消逝于不见尽头的前方。无根的、至深至情的情感,烘托着幽远朦胧的梦魂,便成了无妄的、遮不住青山隐隐,流不断碧水悠悠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一段知青史,人生半卷书。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作者那一段难忘的知青历史,它昭示着的一段感慨,也索隐着一段的记忆。在记忆中翻阅释放不羁的灵魂,冲破守望的门槛,在遥远又清晰、伤感又幸福的渴望中去寻觅那无法忘记、却又无法相许的岁月。作者是睿智的,在夜幕中那支不知疲倦的笔下纸笺上,已经寻得一种智慧的挽留,在已霜白鬓角的思维中,已经拾取了一种回归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拜读作者的小说,正值秋尽冬爽肇启之际,觉得作者正跟随着这个交变的时节,渐尽狂热开始沉静,行文灏灏漡漡、蓄意坦坦荡荡,气孤而质傲,言蓄而情骇。真切地感知作者如清茶,只轻轻抿一口,便品得真趣而静生远思;大凡心积大识的写作之人,都是肃和温穆的外相,孤标独立的内蕴,有深修的痕迹,有自在的慧敏。或许是饱读诗书的作者生命里,总有一种记忆,留在心底,氤氲在脑海里,有着缕缕不尽之情,暖暖的在血液里流淌,时时的有着酸楚的滋味。一种难忘的情萦绕着在生活的路上,渴盼着一份永不凋落的情。拿起笔不由自主的将款款深情种植于笔墨深处,落下一笔笔牵挂。</p><p class="ql-block"> 文字中的作者,有性情微微持傲的趋势,更有恃才略略放旷的迹象,内蕴外返之处,隐约昭示出清华的气质和超越的风骨,更有一种涩去熟渐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我对作者的印象是客观存在的,真切而清晰,独立的品味、幽默、蓄隐、超逸、旷达,同时也有一种自信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学子人生寻梦圆,雕文捉笔敢为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黉门由此辉蓬荜,学友原来出墨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往事依稀又复梦,风尘已染鬓如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光阴无奈匆匆去,唯有书篇千古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仅以此篇算作李新小说《丁家小院》的读后感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一雨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