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光亮照耀历史的天空,——西安·华山·延安游(二)

云外听雨

<p class="ql-block">  二十七日下午六点半从华山坐车回西安。二十八日早五点四十分从西安坐车去延安。</p> <p class="ql-block">  去延安中途拜谒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号称"天下第一陵" 的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寝陵。</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是黄陵县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p> <p class="ql-block">  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 。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桥山,黄帝陵因山而得名桥陵。</p> <p class="ql-block">  陵园中有"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中有成片的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据说有8万余株之多,单千年以上的就有3万余株 。</p> <p class="ql-block">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黄帝于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沮源关的降龙峡降生,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他15岁就被拥戴为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榆罔,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了三大部落,使人类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的文明进程从此开始。所以后世都尊称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或正西正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这里保存着汉代至今天的各类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曾亲自撰写祭文祭祀黄帝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致祭于黄帝陵,并确定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公祭黄帝陵。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前往黄帝陵共同祭奠。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成为昭告列祖列宗、团结抵御外侮、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铮铮誓约。</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后,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被海内外华族同胞视作民族圣地,海外侨胞更将其誉为“东方麦加”。</p> <p class="ql-block">  因黄帝陵位于陕西延安,它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故陕地被誉为民族之根,延安被称之为民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  从黄帝陵到延安途中,需路过壶口瀑布,我们因去年刚游览过,所以在游客中心休息,以等候未游览过的团友们。</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日晚宿离壶口瀑布不远的陕北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  在农家乐饭店,一边品尝陕北风味的饭菜,一边欣赏陕北歌舞。</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漫步于黄土高坡,拂着凉风,看垄丘起伏,西天霞飞,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松驰感浸满了心头。</p> <p class="ql-block">  二十九日早上五点四十分,我们一行人就上车向南泥湾出发。初到南泥湾,连绵起伏的丘陵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丰茂的植被掩住了黄土,没有成片的庄稼。只有间隔性地看到一些田里长着绿油油的旱地作物。如果不是路旁一块大石的“南泥湾”三个大字,你完全以为这就是最普通不过的陕北农村。一个硕大的镰刀和麦穗组成的造型,跨过公路两侧,在看到这个标志后,你才会联想到南泥湾曾经代表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是那个危亡年代一种奋斗与创造精神的标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执念使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终成中国革命的沃土,催生出了摧枯拉朽撼动世界的磅礴力量。南泥湾,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将穿越时空,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p> <p class="ql-block">  从南泥湾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在八点五十分左右,我们到了延安城。</p> <p class="ql-block">  那早已无数次在画册和影像资料中见过的地理标志——延安宝塔山就出现在我们车窗的右侧,颇有点小激动,贺敬之《回延安》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毫无预警地从嘴里崩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想象中的延安,因地处干旱贫瘠的陕北,是荒凉欠发达的,然而,除了延河没有滚滚的流水,为一股浊泥水之外,延安植被丰茂,浓荫匝地,街道整洁干净,建筑规划有序,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个富庶宜居的江南小城。</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我们首先来到了王家坪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分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首脑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在王家坪,军委和总部领导了抗日战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还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  从王家坪出来后,我们又前往枣园。</p> <p class="ql-block">  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枣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就是毛泽东主席为张思德的牺牲而在枣园写下的一篇雄文。</p> <p class="ql-block">  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精神,过去是民族解放和奋斗的旗帜和灯塔,现在继续是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指引和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西安,还是黄帝陵和延安,都在中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它们都如不会凋灭的恒星那样照亮了时空,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而且一直将与中华民族相随相伴,共同走向和超越未来,以至于无穷。</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二点多,我们结束了延安之旅,从延安北上高速直奔西安。下午七点多,又见西安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三十日早上八点三十七分,我们坐上从西安北到杭州东的高铁,完成了陕西之旅。西安留给了我们背影,我们也以背影告别西安,但两个背影并不一定是伤心的离别,或许它会有无数次的转身……</p> <p class="ql-block">注: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以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一点题外话</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历史和文化是厚重的,同时也是精彩的,西安的风土人情也是美好的,让游客们如何充分领略西安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美、文化美、风俗美、人情美,各位旅游市场的从业者都应当是天然的使者,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份职责。早前,常有媒体报道云南、三亚,还有西安被旅游者垢病的文章和视频,都是因为有个别从业者唯金是拜,不择手段对付游客所致,让本应美好的旅行体验变成了伤心之旅。我们一行这次西安之旅总体是美好的,但旅行社不断掉换导游,且四位导游其专业水准和服务意识良莠不齐,个别导游竟把封建迷信——早被视作糟粕的东西当作亮点,以此作为购物引导的伏笔,不讲历史故事,也不讲风土人情,更别说地理山川,让大家的旅行体验大打了折扣。更令人遗憾的,为达到让游客购物的目的,竟无端浪费了我们两个上午。写上这些,望未去但想去西安的游客们注意避坑,别光听旅行社的空洞美言。愿大家都有美好的经历和回忆。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