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28这次出游,听说“村里”来新人了,兴奋不已,两辆车出发出发。</p> <p class="ql-block">一渡沟、二渡、三渡…来喽,我们到喽。</p> <p class="ql-block">目的地,沁阳丹河谷九渡村。</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丹水,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丹峡小西湖</p> <p class="ql-block">看到山水,小伙伴们的活跃细胞立马打开。开始献计献策,找到合适的农家住宿,景色绝佳的位置,开动开动,造饭。</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食材如此丰富,还没开吃,已经开始咽口水了。</p><p class="ql-block">锅里散发着勾魂的味道,枕着山,喝着杜大厨提前在家炖好的鸡汤,美哉美哉。</p> <p class="ql-block">对面山上一列火车呼啸而过,穿越这个山洞,就是山西。</p> <p class="ql-block">我的快乐就是大口吃肉肉</p> <p class="ql-block">你们接着造,我吸收一下天地灵气。</p> <p class="ql-block">肉肉吃的就是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休息后的娱乐项目,天地间撒个欢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阵阵热风吹来,虽在水上,也没有感觉丝毫的凉意。</span></p><p class="ql-block">享受整个下午的水疗,山水之间可以安神。两个竹排自由行驶,船上的人其实已被高温蒸到发昏。</p><p class="ql-block">既来之则安之,汗流浃背的我权当排毒了。</p> <p class="ql-block">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撑船走。</p> <p class="ql-block">水中鸳鸯</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御用摄像,每次出游,美好的瞬间都是她拍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嬉戏</p> <p class="ql-block">出游的小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晚上必须吃农家乐,憋了多天的雨,终于在谢哥的“施法”下开始阵阵盆泼。</p> <p class="ql-block">谢谢亲爱的送我这朵小花,快乐的早晨,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在丹水河畔,太行腹地。九渡村南,丹河峡谷西岸的马头峰顶部有一处寨堡,因为在九渡村,所以叫“九渡寨”,又因为乡民传说杨六郎在此驻军打仗,又名“杨六郎寨”,又传说此寨建于宋代,所以名“宋寨”。</p> <p class="ql-block">“九渡寨”是一座石砌寨堡,由石灰岩石块、白灰浆砌筑,呈长方形,东西长45米,南北宽12.7米,面积5715平方米。寨墙高7.9米,厚1.5米,上设巡道与垛隍。巡道外侧建防御墙体,高2米左右,防御墙上辟出瞭望孔,或为射箭孔,呈拱券式,高0.85米,宽0.55米。在巡道外侧寨墙的墙体上设置有石雕龙头形滴水。寨门开于西南面,正对坡道,出寨门下石砌台阶,是一处梯形小院,石造墙垣,南侧原有房屋四间,现仅存残垣断面。</p><p class="ql-block">寨门拱券式,高2.3米,宽0.9米,门内为两层石木结构营房。过寨门进入寨内,为长方形,二道门与寨门相对应,拱券式,高2.75米,宽1.3米,门上开直棱窗,过二道门,营房左侧设0.6米宽的石砌梯道,可登上寨墙。寨内正中开设宽2米的砖铺甬道,两侧依寨墙各建营房7间,前端横向建营房3间,均为单檐前坡硬山式二层建筑,灰筒瓦覆顶。在寨堡东北角开设宽约1米的拱券门,进门后,是一处宽2米的围寨,向右侧下台阶,是一处30多平米的椭圆形平台,平台四周砌筑垛隍,平台上挖有一眼瓮形水窖,口小肚大,深4.2米。</p> <p class="ql-block">寨堡下边是关帝庙,均单檐硬山式建筑,大殿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卷棚三间,檐下有平枋、立枋、一斗三升交蚂蚱头斗拱,山墙饰砖雕墀头,大殿对面是山门式戏楼。关帝是忠义仁勇信仰的化身,在军事建筑内供奉关帝,其目的是希望用武时得到关帝的保护,而关帝又是财神,经商之人路过此地,进内打尖歇脚,礼拜关帝,其目的是祈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顺着马头峰东北坡下的关帝庙青石台阶可以上到寨堡。</p> <p class="ql-block">“九渡寨”东南北三面为绝壁,西边寨墙外为山坡,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九渡寨”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寨堡下又是沟通豫晋两省的古“丹道”必经之路过,易于把守,因此九渡是一处重要的关隘。</p> <p class="ql-block">九渡村是古代“丹道”必经之路。由山西晋城过柳树口,在西南行,穿过太行山谷,在西南行过丹河,经过九渡村,再南行,过山路平,就到沁阳境内山王庄镇。“丹道”开创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不过据丹河峡谷东岸发现的北魏永平二年刊刻的摩崖题记,可知北魏政府在永平元年冬季,派出四千人整修“丹道”。这次修路首先是为了军事目的。</p> <p class="ql-block">寨外西南面,下山坡进入山坳,山坳内有面积大约一万平方的梯田,据考古人员调查,或许曾经是守寨士兵的营帐所在地。</p><p class="ql-block">由于“九渡寨”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据考古调查研究,在丹河峡谷中的其他石砌寨堡多为宋代修建,元明清又经复修。考古人员又在寨堡外的坡地上采集到不少元明时期的黑花瓷片,这些文物遗存,说明至少在元代就有人在此活动,相应其建筑年代也应不晚于元、明时期。据村民讲,在清代,河内县寨ト昌村(今博爱县)商人王泰顺为躲避兵乱,重修过“九渡寨”。解放后,寨堡内房屋被拆毁。“九渡寨”原有的营房屋顶被拆毁,其它保存基本完整,近些年,又被整修,成为一处人文景观。“九渡寨”对我们研究晋豫两省的政治、军事、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1987年1月7日,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九渡寨”为沁阳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原本需要维修的桥梁,三村也不再维修,可是无赖之徒却仍向商旅索要钱财。后来有申武生捐资修建了桥,并求河内县县令下发告示,晓谕过往行人,“九渡河口所搭渡桥……往来经过不索分文,倘有不法之徒在此渡口桥头阻拦讹诈,需索商民钱文者,准即禀官传案究办,决不姑宽,各宜禀遵毋违”。在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泽州府凤台县绅商民人”,这也说明了,此路此桥,是沟通豫晋两省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本文参攷《沁阳文物》《文化沁阳》民国三年重抄本《杨氏祖谱嫡长内谱》。特此感谢以上著作作者。</p> <p class="ql-block">6月29日第二站:神农山,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境内,与晋城市山河镇狄河村交界,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传说,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 景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还颇具戏剧性,到景区停车场地,想开车上山。找人问路,看路边蹲一老者,面前地上摆着四瓶水。</p><p class="ql-block">我摇下车窗张口问路,谁知老者相当热情,要求带路。不过,两辆车经过讨价50元带上山。</p><p class="ql-block">和另一辆车联系商议,那边先派人到景区门口探听情况。</p><p class="ql-block">这时路边老者已经攀谈上另一辆车,展哥看见被老者带走掉头,赶紧和谢哥商量跟踪。</p><p class="ql-block">大路转小路,小路转坑洼路一路颠簸,看到景区大门。哈哈,事后想想,老者怎可能开汽车卖水谋生?</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次兴奋的不是结果,兴奋的是跟踪的过程。一路说着笑着还怕被发现的刺激,后来再谈起此事,感觉这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来看看我的同类</p> <p class="ql-block">刚到景区大门口,就看见一只年长的猕猴,大摇大摆的走来。看来它经常如此,看见人类也是见怪不怪了。也是,人类来这个地方,侵犯的是它们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面积约96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因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得名神农山。</p> <p class="ql-block">神农山始祖文化园,始建于公元2007年,因纪念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在此山辨谷尝草、设坛祭天而建。北有太行群山作屏,南有云阳河水萦绕。坐北朝南,仿清式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179平方米,由南往北依次为月台、山门、东西殿和大殿。山门为景区概况导览区,西殿为神农生平功绩展示区,东殿为文创展销体验区,大殿为姓氏文化寻根区。大殿塑炎帝神农金身坐像,手持谷草,目光深邃,神态威严,令人心生敬仰。庭院载有古槐,枝叶繁茂,犹如一把巨伞,静静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漫步园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始祖的崇敬与感恩之情。在这里,人们可以追寻先贤足迹,汲取圣哲智慧、力量,传承和弘扬神农始祖文化。</p> <p class="ql-block">神农纪元以宣扬一种全新的纪年方法﹣神农纪年法而修建。以中心为原点,共分为12块面,意喻一天之中有12个时辰,中心台地围合成12块斜面浮雕,以24节气为表现内容。广场最外侧以56块青石铺装围合,意喻华夏56个民族,每块青石上有一块代表民族特征的浮雕图案。文化墙高6米,两侧总弧长120米,寓意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两侧浮雕突出展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纪元碑以盘龙柱为创作,龙柱高9.5米,寓意九五至尊,四边形基座纂刻"神农赋"与"神农纪元",整体坐落在宽16米的基座上,设9踏台阶,汉白玉围栏围合,整体庄重威严,气势非凡。广场入口两侧设置六个图腾柱,以盘龙柱为造型,地面设置三幅盘龙浮雕,形成龙生九子,盘龙柱高6米,代表高官厚禄,与神农高祖之意吻合,底座四周为1米,寓意九九归一。</p> <p class="ql-block">炎帝端坐广场正中,高9.9米,重29吨的纯铜神农氏塑像。这里群山环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整个广场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四季,祭坛周围有12块讲述炎帝生平事迹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周围的八只灵兽,相传曾为神农氏作出了许多贡献。</p> <p class="ql-block">朱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五行主火为红色,故名朱雀。表夏季,安置于此,以正南方。</p> <p class="ql-block">猛虎,传说中被炎帝神农收服的吴兽,曾在深鹿之战中为前驱大65允部众,回归山林后成为百兽之王,是勇族和无疑的象伍,安置于南方,以辅朱雀。</p> <p class="ql-block">神鸟,传说中帮助炎帝神农鲜尝百年的灵善,通体透明,神农可以看到草爵在乌股中运化的不同情况,以分析百草的著性,后成动样和、喜庆的瑞兆。安至于两方,以转台虑。</p> <p class="ql-block">白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是代表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五行主金为白色,故名白虎。表秋季,象征杀伐。安置于此,以正西方。</p> <p class="ql-block">神牛,传说中炎帝神农驯化的灵兽,力大无穷,不惧凶兽,曾奔走四方为神农衔来良种,助民耕种,神农氏也以牛为部落图腾,祈求获得力量和勇气。安置于北方,以辅玄武。</p> <p class="ql-block">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北方七宿的北方之神,五行主水为玄色,故名玄武。表冬季,安置于此,以正北方。</p> <p class="ql-block">青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是代表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五行主木为青色,故名青龙。表春季,象征生机。安置于此,以正东方。</p> <p class="ql-block">神马,传说中炎帝神农驯化的坐骑,曾驮着神农奔走四方,教民耕种,因而深受人们的爱戴,是祥瑞之兽,也是精神健壮的象征。安置于东方,以辅青龙。</p> <p class="ql-block">坐北朝南的神农山始祖文化园,仿青式四合院落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月台、山门、东西殿和大殿。</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效仿古人敲起了祭神大鼓。</p> <p class="ql-block">神农步道共用16万块青石,全长3000米,共4321个台阶,直达紫金顶。修建神农步道时,为了不破坏山体的自然风貌,全部石料从外地购买。因神农山地势比较陡峭,所用石料不能用机械设备运输,全部由人工背运。</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俯瞰,神农泉形似刀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的货币就是刀币。这形似"货币"的神农泉就是为了纪念炎帝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设立市场、促进商业的发展的伟大贡献。神农泉中"佛塔葫芦形结顶"寓意福禄双全,在此可祈福事业有成、生意兴隆、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步道旁敬奉的神农像</p> <p class="ql-block">步道旁绘画的神龙彩绘</p> <p class="ql-block">兵分两路的小伙伴,各自留影。</p> <p class="ql-block">五指峰瀑布,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名 "五指峰"。山泉汇,叠瀑生,瀑布高差30米,远观好似山间银河,近看又如飞龙出水,有"北方黄果树瀑布"的美誉。</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今年少雨,神泉的水很少。</p> <p class="ql-block">神农山自然风光优美。亿万年苍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干峰竞秀,谷壑幽深的奇丽风光。世界地质奇观龙脊长城是神农山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一岭九峰,蜿蜒起伏,酷似一条神龙盘横在太行之巅。神农山植被繁茂,动植物种类众多。还有3000余只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p> <p class="ql-block">神农山文化底蕴厚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创农耕,设坛祭天,开创了农业和医学的先河,肇启了中华文明之源,与黄帝一起并称中华人文始祖,为历代所敬仰。神农山静应庙,是道教上清派发源地,被中国道教协会尊奉为上清祖庭。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在这里著述了道教经典《黄庭经》,开创了中华养生学之源。这里还有太平寺千年摩崖石刻,有佛、道共存的云阳寺、清静宫,历史悠久的三大天门。</p><p class="ql-block">很值得来的地方,因时间原因,没有逐步前往,小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