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文尼亚,地处阿尔卑斯山南麓,拥有多样的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它西邻意大利,北接奥地利,东北与匈牙利接壤,东南与克罗地亚毗邻,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约46.6公里,面积只有2.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台湾省),人口211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文尼亚历史悠久,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定居 , 9世纪被法兰克王国征服 ,二战期间被德、意、匈瓜分,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通过全民公投独立,并经历短暂的十日战争后,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后迅速转型为市场经济,2004年加入欧盟和北约,2007年启用欧元,成为中东欧发展最稳定的国家之一。2024年斯洛文尼亚人均GDP为34085美元,在前南斯拉夫国家中最高,属于高收入经济体。在前南斯拉夫时期,斯洛文尼亚就是六个加盟共和国当中最富裕的一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文尼亚官方语言为斯洛文尼亚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英语普及率高,大多数人会三门以上的语言。这里风景优美,有欧洲“小瑞士”的美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是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位于西北部萨瓦河上游,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多浓雾。该市是斯洛文尼亚中央政府及其各部、国会和总统的驻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也是座多灾多难、几经易主的城市。史料记载,1895年4月,卢布尔雅那经历了一场6.1级的地震,破坏严重,只有一些重要的建筑保存下来。继后该市大为扩展,开设了户外中央市场,建筑风格也改变为新艺术运动,与保存下来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一同并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崩溃,卢布尔雅那成为斯洛文尼亚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正式省会。1941年4月,卢布尔雅那被意大利占领,改设卢布尔雅那省。1942年2月23日,意大利占领当局用30 公里长的铁丝网将其完全包围起来。1943年9月纳粹德国取代了意大利人占领该市,直到1945年5月,斯洛文尼亚游击队将其解放。1955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授予卢布尔雅那市“英雄城市”的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卢布尔雅那成为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1991年十日战争后,南斯拉夫人民军撤出,斯洛文尼亚取得独立,仍以该市为首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历史古城,卢布尔雅那保留着11世纪的城堡、巴洛克风格建筑与哥特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有巴尔干国家固有的传统特点 ——窄小的街道,石铺的路面,以及满墙层出不穷的涂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先来到闻名遐迩的龙桥。它是首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国度对龙的描述和解读跟我们中华民族可完全不一样。桥头四角耸立四尊顶长独角、面目狰狞、张嘴怒吼、振翅欲飞的青铜翼龙雕像,龙身鳞片精细,利爪紧抓桥墩,威风凛凛。如果导游没介绍,我肯定把它当作恐龙。在斯洛文尼亚人眼里,龙是邪恶的象征。根据古希腊神话,古希腊雅歌号的船员逃亡至此,英雄伊阿宋与龙形的怪兽殊死搏斗并将它杀死。可龙的灵魂还在,从此,卢布尔雅那人就将它作为城的守护神,让它永远驻守在卢布尔雅那河的桥头,守护这座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说没有与龙桥上的飞龙雕像合影,就不算到过卢布尔雅那。这么说来,我没在那留影,要想证明我到过那,我还得再去一次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老城区,就像其他中外城镇一样,也是沿着一条河修建的。卢布尔雅那河是一条有着多彩历史的河流,考古学家和国际寻宝人已在这条河中发现了1万多件古董。卢布尔雅那已成为欧洲寻宝者的热门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城市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12世纪起,城市广场就是卢布尔雅那的中心之一。广场不大,中间是一个由意大利雕塑家设计的巴洛克式的罗巴喷泉,建于1751年,主体是一座方尖碑式立柱,底座的三组雕像分别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克尔卡河和卢布尔雅那河。喷泉也是斯洛文尼亚国家的重要古迹,是这个城市的重要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喷泉右后这座白色建筑是奥塔银行,它像位优雅的"金融绅士",绿色腰带,系着巴洛克式的精致领结,好像正不断地向行人问好。而这栋楼的每扇窗户仿佛都藏着秘密:清晨的阳光会在墙面刻下"银行密码",傍晚时分,尖顶的影子会悄悄"数"街上行人的脚步,记录着小城的烟火日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教堂也被称为“圣尼古拉大教堂”,为斯洛文尼亚最受欢迎的大教堂之一。它也作为卢布尔雅那的地标性建筑,绿色的圆顶和双塔是最大的特色,在很远的地方便可望见。它始建于1262年,原先是一座罗马风格的教堂,于1361年毁于火灾。现在的教堂重建于170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扇浮雕铁门是教堂的特色。一个个立体的头像看着让人有点心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天教堂进出的人比较多,但闲人不让进。据说里面粉红色的雕饰,美轮美奂,庄严肃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团友们纷纷在门口打卡,我也留了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欧洲最小、最古老的首都,它以独特的节奏脉动,适应人们的生活节奏。我漫步于这座现代主义之城,透过建筑,聆听这座城市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对新人就在河边的石阶上举行婚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中央这尊黝黑发亮的船锚雕塑,像一位沉默的航海巨人,正用锈迹斑斑的链条“讲述”着大海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听说这尊锚曾是百年前远航商船的“守护神”,每次出海前,船长都会轻抚锚链祈求平安。如今它卸下“重任”,化作城市的海洋记忆守护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城处处散发着古朴沧桑的历史韵味。由于历史复杂的原因,城市的建筑风格也极其多元化,既有典型的意大利式南欧风,又受中欧奥地利的极深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天街头异常热闹,哪哪都在搞活动,后来听说好像正逢他们啤酒节,又是周六,商家都在搞促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文尼亚国家与大学图书馆,这幢建筑别具一格,乍看非常粗旷,细看又极度精致。墙上的每一块砖不是随心所欲来搭建,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精工细琢而造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建筑曾被印在斯洛文尼亚的货币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的街头很松弛,绿植很多,城市森林和公园面积占总面积的50%,人均公共绿地达542平方米,为市民提供广阔的休闲空间。街道整洁卫生,它是欧洲首个“零废弃首都”,街道设置六分类垃圾桶,有机推广可持续生活,被誉为“欧洲绿色之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口纪念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眼前这座白墙金顶的宫殿式建筑,就是斯洛文尼亚的“智慧灯塔”——卢布尔雅那大学,成立于1919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斯洛文尼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大学的建筑非常有特点,教学楼有些是古典式的,有些是超现实主义的,新老建筑混搭,巴洛克式浮雕与玻璃幕墙对话……它像一位优雅的智者,将千年历史与现代思想完美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没有围墙,校区散布全城,教学楼与咖啡馆做邻居,上课就像在城市里探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会广场的露天剧场上几位年轻人正在走舞步,大概是在为啤酒节助威吧!虽毫无美感可言,但还是被他们的认真劲所感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个性鲜明的东欧女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会广场四周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洛克风格的乌尔苏琳圣三位一体教堂矗立在国会广场上,教堂有着非常独特的外观,“头上”顶着"三角帽",六根罗马柱像站得笔挺的卫兵,门楣上的时钟正滴答记录着中欧时光,很有识别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应该是一个办公机构,它像一位优雅的绅士,静静矗立在广场一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会广场旁边是蒂沃利城市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园是开放式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摆摊、溜达、唠嗑,特别是草地上坐着好多重彩重墨、打扮得奇形怪状的女子,有的近乎青面獠牙,抽烟、喝酒、吃东西……我阵阵毛骨悚然,不敢把镜头对着她们,甚至不敢久留,急匆匆赶快逃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说在充满中世纪魅力的卢布尔雅那街头,喝一杯咖啡能喝出这座城八百年的味道。离集合还有一个半小时,于是我就喝张姐、梅一起,就在城市公园边的这家露天咖啡馆体验一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网上说斯洛文尼亚的物价在欧洲算是低的。我不喝咖啡,就点了这个水果冰淇淋,10.1欧,相当于80多块人民币,也不低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不知道张姐和梅有没有喝出卢布尔雅那800年的味道,我只知道这杯水果冰淇淋味道确实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物比片片漂亮多了,等我想着拍照留作纪念的时候,已经被我吃得不像样,只好用图片将就下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还有,为了吃这款,从开始点到上场,起码等了个把小时。这样的慢节奏如果发生在我们大中华,估计一场“战争”不可避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城堡矗立在城市上方的一座小山上,城堡始建于11世纪,以后又经过多次翻修重建。现在的建筑大都来自16-17世纪。已有约 900 年的历史,最初为木制防御工事,15世纪由哈布斯堡皇室重建为石砌堡垒,并增建哥特式教堂。19世纪初至1945年期间,曾作为监狱使用,现作为博物馆和文化地标供人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堡融合罗马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现存核心建筑包括石砌城墙、五角塔楼、瞭望塔及圣乔治教堂。城墙厚达2.5米,设有炮楼和地牢区域,教堂内部兼容哥特式尖拱与巴洛克装饰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山顶观景塔,卢布尔雅那城全景一览无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河堤两岸有不计其数的咖啡馆、餐馆,河中游艇来来往往。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坐在河堤的石阶上,欣赏日出或日落,八卦身边的逸闻趣事,那绝对是最浪漫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米白的巴洛克楼宇牵着旁边的红色屋顶,这里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卢布尔雅那的魅力和风情,连空气里都飘着咖啡香与历史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我又遇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乞丐向我要钱,我看他装钱的盘子里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小钱,就把刚从咖吧找来的零钱给了他。大概一个五毛和几个分币。不料他大声把我叫住,指着“碎银”哇啦哇啦个不停。我猜想他大概嫌给的钱少,便又摸了摸背包找出两欧给他,他才对我“三克油”。我真奇了怪了:哪有乞丐可以做得如此理直气壮,倒是让我尴尬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瓶酒够酒鬼喝几天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文尼亚大妈也喜欢拍拍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河上的三重桥一带是城市的起源地。三重桥由一个主桥和两个副桥组成,中世纪时期它是通往山顶卢布尔雅那城堡的唯一通道。经历数次修缮,连接了普列舍仁广场与老城区,并增加了地中海风情的沿河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三重桥的独特创造,被公认为蓬勃发展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典范,是卢布尔雅那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欧洲建造的同类桥梁中最大的桥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今天看到的这座桥也有一个演变过程。最早的桥大约建于公元十三世纪,原先是一座木板桥,1842年改建为石桥。后来经过斯洛文尼亚传奇设计师约热·普雷奇尼克重新设计,于1922年至1932年间增设两座副桥,成为卢布尔雅那的标志。三重桥的桥面与路面平行,行走其中,与马路无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桥上亮几个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打扮得奇奇怪怪的,不知道啥来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过三重桥,便是普列舍伦广场,圆形的广场以斯洛文尼亚伟大诗人普列舍伦命名。昔年是斯洛文尼亚人集会之地,如今也是各种政治活动和演出的发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弗兰策•普列舍伦是斯洛文尼亚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和作品在增强斯洛文尼亚人的民族意识与文化特色方面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诗人的青铜雕像矗立在广场旁,头顶上方是手持月桂树枝的女神,以纪念他为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作品《祝酒歌》被定为斯洛文尼亚国歌的歌词,他被视为民族精神象征,其形象出现在该国1000面额纸币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北是圣芳济会报喜教堂,建造于1646年至1660年间,2008年被列入斯洛文尼亚国家文化遗迹,是斯洛文尼亚最重要的大教堂之一。教堂早期为巴洛克建筑风格,红色的外表使其更加的艳丽夺目。教堂的祭坛由雕塑家弗朗西斯科设计,壁画由斯洛文尼亚印象主义画家马蒂绘画,极其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东这座白色宫殿古典柱廊托举着巴洛克式的圆顶,卢布尔雅那国家剧院正像一位优雅的艺术管家,在城市中心静候我们光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年卢布尔雅那艺术节的重头戏常在这里上演。外表是19世纪的华丽石雕,内部却藏着能容纳800人的现代声学剧场,古典与现代在这里偷偷“击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晚餐的中餐馆就在城市公园边上,那里与时俱进,出现了国内许多景区常见的标识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市共享单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姑娘的肌肤白细得跟奶酪似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傍晚七点多,卢布尔雅那的太阳还老高。人们穿着乡村欧式盛装,在广场跳起欢快的舞蹈。欢乐会传染的,好多游客也跟着节拍扭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布尔雅那不属于我们,我们就走过路过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典型的哥特式塔楼,像童话书里跳出来的中世纪城堡,砖红色屋顶配奶油白墙,简直是现实版的"糖果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挺喜欢这样的广告,或者说涂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这几条街冷冷清清,连个人影都不见,与刚才市中心的喧嚣场面仿若不是同一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位女店主看到我们异常亲热,她把我们当成了台湾人。因其儿子在台湾工作,她希冀从我们这儿打探到有关台湾的蛛丝马迹。可是我们让她失望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团友发现她的裙子很应景,就举起了手机。看到有人在拍她,她就大大方方扯开裙子让我们拍个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缤纷的街头必须定个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酒店就在卢布尔雅那的城外,安顿好发现时间尚早,我就独自去酒店附近的村庄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跟我们农村相仿,每家每户一个独院。很大的区别就是:对于房子,他们追求的是不统一,而我们喜欢模仿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家,甚至同步。对于院子,这里的居民热衷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果树盈盈,努力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而我们的农家小院则成摆放杂什的好去处,起先雄心勃勃搭建的花坛,实际应用为种植各种蔬菜的菜篮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的还把生活中的情趣贯穿到院子的布置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家居然把葡萄种到了走廊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绝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卢布尔雅那历史与现代交织,古典与前卫相融的状态我赞叹;人文温度与自由气息共舞的生活方式,我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低头看手机的人,没有匆匆赶路的人,不是席地而坐聊天,就是在露天咖啡馆里喝咖啡,所有的一切都散发着专属的欧洲风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如此慵懒悠闲的气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