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草丛守护》</p><p class="ql-block"> 1989年7月,妻子临产。上午匆匆办完住院手续,下午妻子便住进了河南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待产。父母闻讯立即赶到医院探望。晚间母亲外出办事,返回时发现妇产科大门已锁——按规定,为确保产妇和婴儿安全,每晚十点准时锁门。我隔着门缝对母亲说:"妈,您先回去休息吧,有俺爸和我在。等她生了,我第一个骑车回家通知您。"母亲的手抚摸着冰冷的门锁,透过窄窄的门隙,眼中满是不舍,却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点点头。</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夜,我和父亲在妇产科走廊默默守候。待产室里传来妻子一阵紧似一阵痛苦的呻吟,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在走廊长椅上枯坐等待。</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妻子仍未分娩。彻夜未眠的我却异常亢奋,紧贴着待产室大门,将戴着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取下,将手表伸进落锁的门缝里,全神贯注地盯着跳动的秒针,耳朵紧紧贴着门缝,时刻听着里面传来的任何声响,期盼着用这清脆的"滴答"声记录孩子降临人世的精确时刻,见证孩子生命奇迹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忽然,一声清亮的婴儿啼哭声响彻在长长的走廊。我迅速看表:夏时制8时14分47秒(北京时间7时14分47秒),1989年7月19日,这一天;7时14分47秒,这一刻,一个新生命挣脱母体,剪断脐带,赤条条地来到了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和父亲站在走廊上,平静而喜悦地迎接了这个神圣时刻。</p><p class="ql-block"> 走廊尽头的待产室传来一阵忙乱的器械碰撞声后,归于了平静。</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看见母亲抱着卷起的凉席从楼道匆匆走来。我一惊讶,急急地问:"妈,您不是回家了吗?""哪能走?不放心啊!"母亲边说边揉揉眼睛,疲惫的脸上写满牵挂。"没有,夜黑(昨天晚上)我回家拿了凉席又回来了,在医院草坪上将就了一夜,也不知道孩子啥时候出生,就等着。"母亲一脸憔悴地说。看着母亲凌乱的头发、褶皱的衣裳以及慌乱中扣错的纽扣,我心头一震——原来在我们走廊守候的同时,母亲独自在黑夜里往返数里到家里拿来凉席,顶着漆夜默默蜷缩在草丛中,忍受蚊虫叮咬和夜晚闷热,只为能第一时间守护儿媳平安生产,守护着孙辈平安降生。</p> <p class="ql-block"> 我赶紧说生个男孩。"生了就好,娘俩平安就好,我这就回家准备月子饭,什么时候需要,我随时送来。"母亲说完,拿着凉席,捋捋掉下来凌乱的头发,迈着稳健的步伐下楼去了。</p> <p class="ql-block"> 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我忽然百感交集,有一种无名的触动:母亲"天当房,地当床"的执着守候,不仅是对孙辈的期盼,更是对家族未来的守护。她是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托起了明天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 儿子真幸福。在爷爷奶奶共同守护下,如喷薄的太阳迎着晨曦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草稿于2025年5月10日</p><p class="ql-block"> 终稿于2025年6月18日(阴历5月23日母亲诞辰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