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青果 青岛栈桥始建于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由清朝登州总兵章高元主持修建。桥身最初为木质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全长440米,如长虹卧波般伸向大海。作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栈桥见证了百年沧桑,如今已成为游客必到的观光胜地,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海洋文化。 <br> 栈桥尽头的回澜阁是一座八角重檐亭阁,琉璃瓦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阁内陈列着青岛老照片与文物,登阁可360度俯瞰碧海蓝天。潮起时,海浪拍打礁石,溅起的水花与回澜阁相映成趣;潮落后,沙滩显露,游人可近距离感受海洋的馈赠。这里是摄影者捕捉青岛韵味的绝佳视角。 <br> 清晨的栈桥被晨曦染成金色,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霞光洒在波纹粼粼的海面上。礁石群披上暖色调,与远处的小青岛灯塔构成剪影。早起的渔民和摄影者在此守候,快门声与海浪声交织,记录下一天中最宁静而充满希望的瞬间。 退潮后的栈桥两侧露出大片沙滩和嶙峋礁石,潮池中倒映着天空的云影。孩子们弯腰捡拾贝壳,情侣在礁石上拍照,海浪在石缝间奏响自然的乐章。这些地质奇观历经千万年冲刷,如今成为游人亲近海洋的天然舞台,也是慢门摄影的绝佳题材。 <br> 栈桥附近的沙滩柔软细腻,是拍摄海景的天然布景。退潮时,滩涂上留下浅浅的水洼,倒映着天空的云彩和岸边的建筑;涨潮时,海水漫过沙滩,与栈桥的身影交叠,随手一拍都是充满海味的画面。 与栈桥遥相呼应的小青岛,因形似古琴又名“琴岛”。岛上白色灯塔与碧海相映,入夜后灯光如星,与回澜阁的轮廓共绘浪漫夜景。长焦镜头下的灯塔与飞过的海鸥,定格了青岛最经典的滨海风情。 小青岛与海军军事博物馆在栈桥附近遥相呼应。小青岛的白色灯塔是标志性景观,与栈桥构成海中美景;军事博物馆的舰船则展现着厚重的历史。此次栈桥之行,从日出到日落,从沙滩礁石到红瓦绿树,每一帧都是青岛的独特印记,让人沉醉于这片海的浪漫与风情。 栈桥西侧的海军博物馆陈列着退役军舰、潜艇和武器装备,锈蚀的船体诉说着峥嵘岁月。站在舰甲板上拍摄栈桥全景,现代与历史在镜头中碰撞。这里不仅是军事迷的乐园,更让人深刻感受青岛的海洋强国印记。 <br> 从栈桥北望,老城区的红瓦屋顶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德式建筑与现代高楼和谐共存。信号山上的蘑菇楼与基督教堂尖顶点缀天际线,构成青岛独有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风貌。逆光拍摄时,屋顶的瓦片泛着橙红光泽,宛如油画般浓郁。 <br> 清晨的青岛,朝阳为天际线镀上一层柔和的暖光。林立的高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玻璃幕墙折射出碎金般的光斑,如同海市蜃楼般朦胧而梦幻。远处五四广场的红色雕塑"五月的风"在氤氲中更显灵动,整个城市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里,正随着海风轻轻摇曳,等待雾气散去后的清晰轮廓。 日落时分的栈桥别有韵味。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栈桥上,红瓦屋顶被镀上一层暖金。海浪轻拍礁石,溅起细碎的浪花,与远处的波光相映成趣。暮色渐浓时,灯火初上,栈桥又换上另一番迷人模样。 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栈桥始终以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它的每一块礁石、每一波浪花、每一帧风景,都镌刻着青岛的灵动与厚重。当快门声再次响起,这片山海之城的故事,已通过镜头永恒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