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心心念念的“重走长征路”之旅终于成行。</p><p class="ql-block"> 早晨七点出发,目标福建长汀。走在路上,浮想联翩,我要去看血战湘江的激越,我要去会四渡赤水的奇兵。我要去金沙江边看水拍云崖,我要去大渡河上走横跨两岸的铁索。我还要去夹金山上爬冰卧雪,我还要去日干乔里蹚沼泽泥潭。我还要去腊子口勇夺天险,我还要到吴起再登胜利山……</p><p class="ql-block"> 我的思绪还漫游在长征路上,车已过湖南,经江西,走进了福建的长汀---红军长征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夜宿长汀橘子宾馆,行程1800里,准备明天开始长征。</p> <p class="ql-block">五月二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我在汀州古城里寻访,去分享“红色小上海”的荣光。这座繁盛于明清的古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它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贡献了充足的钱粮!</p><p class="ql-block"> 我在古城里行走,来到福音医院旧址,心生感慨,这所英国传教士办的教会医院,培养了红军医院院长傅连暲!我到福音医院休养所拜望,那简朴的房舍,曾安放过毛主席疗疾的病床!</p><p class="ql-block"> 离开汀州古城,走进中复村,这里是万里长征零公里的起点,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九军团在观寿公祠的大坪前集结,开始战略转移,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我冒雨在村里行走,来到观寿公祠——这曾经的第五次反围剿指挥部前,仿佛听到了松毛岭阻击战红军战士奋力杀敌的枪声,仿佛看到了红九军团集结转移的战士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循着红九军团的足迹,我一路追到瑞金。</p><p class="ql-block"> 瑞金,你这共和国的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的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的诞生地,不由教人生出无限景仰。</p><p class="ql-block"> 我在叶坪革命遗址群寻访,去感受“红色故都”曾经的辉煌,那一栋栋保存完好的建筑,讲述着峥嵘岁月的过往。我去沙洲坝的“红井”旁凝望,那井边石碑上刻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瑞金人民真情的流淌!我站在红井边,面对这一汪清泉,情思绵长……</p><p class="ql-block"> 夜宿于都县城,行程400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五月三十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吃罢早餐,我在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里徜徉。走在于都河畔,胸中涌起无尽的暇想。</p><p class="ql-block"> 于都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集结地,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和红星纵队、红章纵队的八万多红军将士集结在于都河畔,整军备战,补充粮草,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走上了万里征程。</p><p class="ql-block"> 我在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凝望,仿佛看到了整装列队的红军战士那坚毅的目光。我来到红军渡口,仿佛看到了争渡红军将士的繁忙。我走在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里,仿佛看到了苏区人民在送别子弟兵,那十送红军的歌声,在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作别红军渡口,我循着中央红军的足迹,走在长征的历史步道,来到大庾岭上。走进信丰县的百石村,一座高矗的纪念碑吸引着我的目光。原来这里是红军长征突破的敌人第一道封锁线,那围栋山上的枪声,是红军长征打响的第一仗!</p><p class="ql-block"> 我在百石战斗遗址上行走,去寻找当年战斗的遗迹,去凭吊战斗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我沿着步道行走在围栋山上,来到烈士墓前,那鲜花簇拥的坟墓里,长眠着洪超这位年轻的师长!拜别烈士墓,我继续攀爬,登上山顶,那矗立在树林中的雕楼,仿佛在对我讲述着一九三四年……</p><p class="ql-block"> 离开百石村,我们在赣州午餐后一路行走,过上犹,走崇义,车辆穿行在罗霄山脉,不知不觉走出了江西,来到湖南的汝城县。</p><p class="ql-block"> 夜宿汝城,行程640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五月三十一日</p><p class="ql-block"> 循着中央红军的足迹,我一路追到延寿瑶族乡的官亨村,这里是红军突破的第二道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中央红军的辎重队伍拥堵在延寿一带的山路上,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为掩护突围,抢占了青石寨上的制高点,三天三夜的激战,掩护辎重部队突出了敌人的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来到青石寨,我到红军战士的雕塑前瞻仰,去感受当时战斗的震撼。登上355级石阶,我站在纪念碑下,去凭吊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的英魂。</p><p class="ql-block"> 走在汝城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我去官亨村听人们讲“一张借据”的故事,去看村民胡四德为断粮的红军筹措军粮。我到沙洲村寻三个女红军为房东留下的“半条被子”,去听徐解秀老人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p><p class="ql-block"> 离开汝城,走进宜章,来到白石渡,这里是红军长征突破的敌人第三道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周恩来、刘伯承指挥红军击溃敌人,抢占了粤汉铁路线上的白石渡镇,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我在白石渡行走,拜访了毛主席旧居文昌阁,参观了指挥部旧址清白堂。</p><p class="ql-block"> 夜宿道县维多利亚酒店,行程620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月一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离开下塌的宾馆,我在潇水之滨徜徉,这里是理学鼻祖的故乡,那潇水岸边的广场,高矗着周敦颐的塑像。我绕过塑像继续行走,来到了潇水岸边的“红军墙”。</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十月,工农红军路过道州时,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墙上写下了“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从此,留下了这面“红军墙”。</p><p class="ql-block"> 作别“红军墙”,我们走出湖南的道县,走进了广西的全州,来到湘江边上。</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红军抢渡湘江的地方,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布下了天罗地网,我中央红军不顾敌人的围追堵截,浴血奋战在湘江!从十一月二十七日到十二月一日,五天五夜的激战,虽然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但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血洒湘江!中央红军从八万锐减到三万。当时广西有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说明了当时战况的惨烈与悲壮!</p><p class="ql-block"> 我在屏山渡口驻足,仿佛看到了第一军团第一师的主力在涉水抢渡湘江。</p><p class="ql-block"> 我在大坪渡口凝望,仿佛看到了红二师主力乘着夜色渡湘江。</p><p class="ql-block"> 我在湘江战役纪念馆里参观,重温那一幅幅历史的画面,感受血与火的悲壮!</p><p class="ql-block"> 走在长征路上,情思绵长。</p><p class="ql-block"> 夜宿资源县城,行程380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月二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去走红军长征翻过的老山界,早晨七点我就出门。这是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高山,我要去寻红军战士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走在路上,陆定一描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场景浮现在眼前:“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了起来。从脚下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星”。我们沿着山路爬行,一路大雨纷纷,山上滑坡落下的泥石不时堵在路上,加上浓雾时隐时现,心想,难到长征就是如此的不易?九十年前的红军是要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今天我们的长征是要战胜自然的不确定性!</p><p class="ql-block"> 翻过隘门界,我们走进了资源县的塘洞村,沿着长征步道行走,来到了“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存列馆”前,我站在“华南第一高峰”越城岭上,大声吟唱毛主席的诗篇: </p><p class="ql-block">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今回首,离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p><p class="ql-block"> 山,刹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p><p class="ql-block"> 翻过老山界,我们在龙胜县城里午餐后继续行走,不知不觉就离开了广西,走进了湖南的通道县。</p><p class="ql-block"> 夜宿通道县城,行程460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月三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出通道县城,我们来到罗蒙山下,走进了恭城书院。</p><p class="ql-block"> 这是通道会议召开的地方,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毛主席应邀参加,主要是解决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毛主席在会上分析了敌我态势,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方向转移,得到了周恩来等多数同志的支持,改变了原来准备北上湘西与二、六军团汇合的计划,避免了重新钻入敌人包围圈的危险,促成了“通道转兵”,拉开了红军长征历史性转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改变红军命运的会址上肃立,感念毛主席的功绩。</p><p class="ql-block"> 走出恭城书院,我追着红军的脚步,在“通道转兵”,一路向西,走在路上,沿途尽是红军的印迹。营盘界战斗,何家坪战斗,五里冲战斗,击溃湘军的是少共国际师。我跟着少共国际师行走,走进了贵州的黎平。</p><p class="ql-block"> 来到胡家宅院,这里是黎平会议召开的地方。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会议,采纳了毛主席西出黔北的建议,否定了原来的战略方针,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改变了红军的前途和命运,是长征路上的伟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离开黎平,翻过苗岭,车行云贵高原,来到福泉。这里有我昔日的同窗,我去会久别的友人。</p><p class="ql-block"> 夜宿福泉,行程640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月四日</p><p class="ql-block"> 话别在黔支教的同窗,我们离开福泉,走在路上,昔日在校期间的趣事不时在脑海中浮现,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瓮安的猴场镇。</p><p class="ql-block"> 这是长征途中猴场会议召开的地方。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基本上结束了“左”倾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确定了红军的战略方向,转变了红军的作战方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准备,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p><p class="ql-block"> 离开猴场,直奔乌江,来到余庆县的回龙场,这里是红军强渡乌江的地方。一九三五年元月一日,红一军团凭着仅有的一艘船,突破了乌江,为北出遵义开劈了通道。我来到回龙渡口,站在突破乌江纪念碑下,思绪绵长。</p><p class="ql-block"> 追着红军的踪迹,我走进遵义,来到了召开遵义会议的会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夜宿遵义,行程520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