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逐梦丽娃河畔:华东师大求学记(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接到 7 月 7 日至 13 日赴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学习的通知,我内心便如被春日暖阳照耀的湖水,波光粼粼,激荡起层层喜悦的涟漪,久久难以平息。</p><p class="ql-block"> 回首过往,自从有幸入选日照市名班主任工程人选后,三年时光里,我有幸参与了多次高规格的培训,这些培训宛如一座座灯塔,在我教育生涯的茫茫大海上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从山东师范大学到北京师范大学,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再到如今即将踏入的华东师范大学,每一段求学之路都让我收获颇丰。那些一线教育教学名师和名校长,他们用自身丰富且接地气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生根的宝贵范例;而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们则从理论的高度为我们拨开迷雾,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更清晰。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仿佛拨云见日,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领域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对教育的本质和未来的教育之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努力把自己开成一朵花,让花香四溢浸润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句话始终铭刻在我心间,成为我踏上学习之路的初心与笃定的信念。我渴望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将所学所悟如花香般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学生以及家长,让教育的芬芳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和滋养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 7 月 7 日的清晨,天还未大亮,我便早早醒来,内心按捺不住的兴奋驱散了倦意。爱人早已将我的学习背包精心准备妥当,放置在客厅显眼处。我随性洒脱的性格使然,此行的穿着搭配也简单舒适,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 T 恤搭配深色休闲短裤,脚蹬轻便的旅游鞋,一身轻松装扮,满心欢喜地奔赴这场知识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家中即将面临高三的儿子,也早早起床,他将自己一个崭新的充电宝郑重地递到我手中,原来是为了替换掉我那个老旧且没有 “3c” 安全认证的充电宝。这个小举动,满是对我的关心与支持,让我在离家之际倍感温暖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6 点 40 分左右,我如约坐上了从我们县城前往高铁站的车。同车的还有冯老师、张老师和刘老师,一路上,车厢内洋溢着欢快而热烈的氛围,三位同行者几乎一刻不停地谈论着此次学习的美好愿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即将到来的学习时光的无限希冀。我深知,这次能顺利成行,离不开冯老师和张老师的辛勤付出。这两位大哥般亲切的老师,事无巨细地操持着这次外出学习的前后事宜,从预订车票到安排行程,从联系住宿到协调学习对接,每一项都考虑周全,为我们的出行铺平了道路。倘若没有他们在一旁的悉心协助,我独自一人前往大上海,定会因对这座繁华都市的不熟悉而陷入困境,甚至耽误学习进度。感恩于心,无以言表,只能在这趟学习之行中倍加努力,以此回报他们的倾心相助。</p><p class="ql-block"> 高铁站内,人头攒动,却也热闹非凡;车厢之中,坐定之后,我不时抬头,便能瞧见一同前往学习的小伙伴们。他们或是捧着书籍,沉浸于阅读之中;或是与身旁的同伴小声交流,分享着对此次培训的期待;或是凝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那笑容,似璀璨星辰,照亮了我的心房,也让我愈发坚信,这次学习之旅定然硕果累累,收获满满,自身定能在这教育的殿堂里实现能力的顶格提升。</p><p class="ql-block"> 下午 3 点,我背着行包,满心欢喜地办理好入住手续。稍作休息片刻,便独自一人沿着所住宾馆门前的道路散起步来,感受这份喧嚣而热烈的大上海氛围,内心对明日开启的学习之旅愈发憧憬。</p><p class="ql-block"> 晚上 10 点,市局领导召集我们这些班委成员开了个简短而严肃的会议,会上着重强调了本次学习的注意事项。要求我们每日上课要提前五分钟进入教室,严格遵守时间,杜绝迟到早退现象;上课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打水或上卫生间,若有特殊情况,也应选择在课间休息时间处理,以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专注度;同时,每天上课前需进行签到,签名表将交由各组组长保管。</p><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的研讨与活动安排也详细列出:每位学员都需进行时长约 5 分钟的上台分享,每天上午安排 1 至 2 人,其余老师则在每天晚上 18 点 30 分至 20 点 30 分的研讨前依次进行分享,其中 8 日和 9 日的研讨各持续一小时,剩余时间则全部用于学员分享,而 10 日和 11 日的晚上则专门用于分享环节。8 日和 9 日晚上的研讨主题更是紧扣教育实践与传承发展,其一是 2025 年教师节将至,大家可就教师节庆祝方案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其二,作为三名工程的结业人员,要对下一届的新成员们给予指导性的建议和经验分享。</p><p class="ql-block"> 此外,每日还需由各小组轮流负责出一期简报,记录当天的学习点滴与感悟,最后一天的学习则会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回顾与梳理整个培训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得。</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我被分配到了第三组并担任组长一职。起初,我心里满是疑惑,不明就里。这组的成员各个都是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在各自的学校和教育岗位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皆是我敬仰且学习的榜样。然而,经过一番观察,我竟发现,在这 16 人的小组中,唯有我一个男教师。或许是这份独一无二的 “稀缺性”,让我有幸成为组长吧,想到这儿,不禁莞尔一笑。</p><p class="ql-block"> 此刻,站在华东师大的校园里,望着教学楼透出的点点灯光,我深知明日的学习征程即将开启,心中的斗志被瞬间点燃。我要抖擞精神,全力以赴,不辜负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辜负领导和同行们的期望,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为自己的教育人生换上崭新的 “皮囊”,向着更优秀的教育者迈进,为育人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