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与书香:老年大学的新华印记

踏雪寻梅(美)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钱玉珍 </span></p><p class="ql-block"> 学生时代的时光里,家、学校与新华书店,如同三块温润的琥珀,串联起我成长的轨迹。若说家是休憩的港湾,学校是求知的殿堂,那么新华书店,便是我心灵得以栖居的世外桃源,一片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p><p class="ql-block"> 推开书店的门,油墨的清香裹挟着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书架如同忠诚的卫士,整齐地伫立着,将知识分门别类地收纳其中。书籍们身着色彩斑斓的“外衣”,漂亮的封面设计宛如一张张热情的邀请函,精美的装帧工艺彰显着文字的庄重与典雅。我轻轻穿梭其间,指尖抚过书脊,仿佛在与无数有趣的灵魂悄然对话。无论是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还是富含哲理的散文篇章,都像磁石般吸引着我,常常让我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直至暮色渐浓,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每当路过新华书店,透过明亮的橱窗,望见店员们在书海中忙碌的身影,心中总会涌起一股羡慕之情。八十年代,我家住在泗水县城人民路,与县新华书店斜斜相对,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书店成了我每日必到之处。踏着清晨的阳光,或是披着傍晚的余晖,我都会走进书店,随意地浏览那些令我心动的书籍。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在书店工作的好友。她长发飘飘,总是笑意盈盈,眼神中闪烁着对书籍的热爱。每当有新书上架,或是遇到精彩的读物,她都会热情地向我推荐。不仅如此,她还会分享好听的磁带,从激昂的经典音乐到深情的诗歌朗诵,每一份分享都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这位好友的情谊愈发深厚,对新华书店的眷恋也如陈酿的美酒,愈发浓郁醇厚。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到了2015年,我在老年大学工作。对新华书店多年的钟情,让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这里开设老年大学的分校。这个提议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县委老干部局领导、县文联以及新华书店的领导们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成立仪式上,大家齐聚一堂,领导们热情洋溢的讲话,揭牌时的庄重时刻,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当学员们走进新华书店店分校的那一刻,眼中满是惊喜与赞叹。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伸手可及的丰富藏书,还有方便购买文具的便利条件,让大家纷纷感慨:“这个分校真是选对了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老年大学与新华书店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不仅是老人们学习新知识的课堂,更成为了他们交流思想、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幕墙,洒在埋头阅读的学员身上,勾勒出柔和的光晕。他们戴着老花镜,时而凝神思索,时而会心微笑,恬静的面容、从容的神态,交织成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来自不同行业、有着各异人生经历的老人们,因对知识的共同热爱相聚。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探讨人生感悟,在互帮互助中结下深厚情谊。那些温暖的鼓励、真挚的建议,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烁着幸福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滋养心灵的沃土,每一场诗歌诵读都唤醒沉睡的激情,每一幅书画作品都勾勒出生命的绚丽;这里更是承载回忆的港湾,当老人们用苍老却坚定的声音吟诵经典,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辉煌与沧桑,便化作流淌的星河,照亮心田。而我,站在这熟悉的墨香里,看着眼前温馨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新华书店,这片承载着我无数回忆与梦想的土地,依然在用它独特的魅力,滋养着更多热爱知识、渴望进步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午后的阅读角,阳光斜斜切过书架,给伏案的老人镀上金边。统计局退休的李局长总在固定座位读县志,鼻梁上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曾经的被服厂罗书记手捧着诗词集,手指在扉页上轻轻摩挲——他们脸上的恬静是岁月酿的蜜,当穿校服的少年凑过来问“奶奶这书好看吗”,皱纹里的笑意便绽成了春藤。“上老年大学就年轻”这话不假,当八十岁的陈老师夫妇在朗诵自己写的《致时光》,当草编作品在书店橱窗里被标上“已售”,当学员们的诗集摆上“本地作者”书架——新华书店的每个角落都在证明,知识从不会因岁月褪色,反而会像陈年的墨,在生命的宣纸上晕染出更动人的纹路。而那些在书架间流淌的善意,那些被书籍照亮的黄昏,早已让这里成为永不落幕的精神家园,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懂得:所谓岁月静好,原是墨香深处有芳年。</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把书架的影子拉成竖琴,下课的老人会三三两两晃到文具区。有人买带花香的笔记本,有人挑毛笔,银发在暖黄的灯光下闪着珍珠光泽。“明儿该学《论语》啦。”“下礼拜书画展我要画牡丹。”他们的对话里涌动着比少年更蓬勃的期待,那些曾经被柴米油盐压弯的腰杆,在书堆里挺得笔直。 </p><p class="ql-block">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更似春日暖阳,将关怀融入点滴细节。那位长发飘飘的女员工,声音轻柔得像拂面的春风。她穿梭在学员之间,为大家递上温热的茶水,耐心讲解书中的精彩内容。见老人看不清小字,便急忙拿来老花镜,动作熟稔得仿若照顾自家长辈。还有活泼的小杜姑娘,总是热情洋溢,像只灵动的小燕子,忙着帮老人们找书、整理桌椅,贴心的举动让学员们倍感温暖。“在这里,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家的温馨。”老人们常这样感慨,眼中满是欣慰与感动。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书店越发明亮,落地窗外的梧桐叶黄了又绿。 四月的风裹着槐花甜香漫进泗水县新华书店分校,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叩响门扉时,一场关于文字与信仰的盛会正悄然绽放。这里没有浮华的喧嚣,唯有银发与书香交织的温柔,见证着岁月沉淀下的精神光芒。</p> <p class="ql-block">  大屏幕亮起时,习近平总书记谈读书的影像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老人们挺直脊背,目光里跃动着思索的光,那些关于文化自信的箴言,像春日的暖阳,照亮了他们历经沧桑却始终明亮的眼眸。紧接着,《世界读书日》的影像带着诗意的韵律,将阅读的意义娓娓道来,舞台上弥漫着宁静而庄重的气息。轮流诵读的时刻,更是将这场书香盛宴推向高潮。当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的诵读声响起,时光仿佛被按下了回溯键。《红船从南湖起航》的激昂文字在老人坚定的语调中,重现了那段开天辟地的壮丽历史,《祖国》的深情告白,字字千钧,激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老同志们用声音为笔,以情感为墨,在时光的画卷上书写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以及对初心的坚守。 在这片书香弥漫的天地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知识与温情交织,回忆与希望共鸣,每一个瞬间都在书写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美好篇章,让暮年时光绽放出别样的璀璨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7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