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站着死 决不跪着生

传歌绕梁

<p class="ql-block">  缅怀先烈 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p><p class="ql-block"> 沂蒙地方抗日武装–––汤河大队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热血在燃烧》一书节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0多年前,汤河抗日武装大队队员诸葛福臣倒在了日伪军的枪口下。今天,他年过七旬的侄子诸葛祥林,谈起他三叔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英雄事迹,仍唏嘘不已。他说,我的家乡大坊坞村,紧靠着沭河,西离汤河仅仅二、三华里 。是抗战时期有名的抗日模范村。旧时,他家几代人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全家靠逃荒要饭,当长工打短工为生。</p><p class="ql-block"> 诸葛祥林说,我父亲弟兄三个,1922年出生的诸葛福臣是我的三叔。他为人耿直,性格倔强,青年时代受滨海解放区老八路、老红军革命思想的影响,坚信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打垮日本鬼子,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1941年俺大坊坞村赶走了日伪军,得到了解放,建立了坊坞乡民主政权,成立了由六个村民兵参加的乡民兵联防队,俺三叔就是这个联防队里的主要成员。同年,三叔参加了刘炳之领导的汤河抗日游击队,夏秋季节,以汤河抗日武装大队的名义驻守在后朱井寺村前的大庙里。那时,我三叔经常随汤河大队撤出河东,在滨海解放区参加学习和休整,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和与敌人作战的技能。</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经常讲,我三叔和大队队员们最爱唱的歌是《游击队之歌》,这首诞生于1938年的歌曲,很有感召力,其中的一句没有枪没有炮自有敌人给我们造,深深感染着三叔。</p> <p class="ql-block"> 三叔参加汤河大队的时候,由于军需物资特别缺乏,队员们穿的是自家的衣服,吃的是糠,咽的是菜,老队员用的是从日伪军手里夺来的机枪和钢枪,新队员多数用的是土枪土炮,三叔腰里一直别着的是一颗在坊坞战斗中夺得的手榴弹。三叔的最大梦想,就是能从日本人手里夺到一支钢枪。</p><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的一天,驻郯南日伪军300余人,沿沭河一线进攻滨海解放区,受到郯东北抗日自卫团、沭水县敌工部队员的截击后,改道向着一直抗拒给日伪军缴纳粮款的大坊坞村方向扫荡。汤河大队发现后,及时将情报送达滨海解放区。八路军115师抽调教导团一部,协同汤河大队、坊坞乡民兵联防队、洪瑞民兵营配合,在大坊坞村南布下了口袋阵,等候日顽匪军进入伏击圈。毫无防备的敌人刚刚进入埋伏圈之后,八路军和地方武装一齐开火,打得敌人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外围的汤河大队、乡联防队员和洪瑞民兵营一齐呐喊,杀声震天的喊声更是让敌人心惊胆战,八路军借机奋力冲杀,将敌人很快就打得七零八落,除部分冲出包围向南逃窜,被追出六七里远之外,这次战斗击毙伪顽副团长以下30余人,伤近40人,俘虏10余人,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30余支及其他军需物资一大宗,参加了此次战斗的三叔很受鼓舞,但因为没有夺得敌人的枪,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为了挽回面子,报这次被伏击之仇,1941年5月间,日伪军纠集200余人,再次侵犯大坊坞村。由于事先得到情报,大坊坞村群众提前坚壁清野,纷纷过沭河撤出河东,不但没有让敌人阴谋得逞,还再次被八路军115师和配合的汤河大队、坊坞乡联防队击溃。</p><p class="ql-block"> 1943年8月的一天,不甘心失败的日伪军3000余人,兵分多路进犯滨海解放区,扫荡沭河以西的进步村庄。大队人马由南向北,向着大坊坞村奔袭。接到情报后,汤河大队和坊坞联防队急忙组织大坊坞村群众向东北方向的河东龙窝村转移,部分大队队员断后掩护,三叔就是断后队员中的一员。此时,鬼子架在村西南高地上的机枪已经向大坊坞村扫射,飞蝗般的子弹在人们的头顶上掠过,情况万分危急。父亲用小毛驴驮着奶奶向东北方向疾走的时候,发现了断后的三叔,大喊着让他赶快向东北方向撤离。三叔听到后,大声嘱咐父亲和奶奶快走,说他另有任务,竟一头钻进了东边靠河的芦苇荡里。这片芦苇荡虽然沿着沭河西岸很长,但离开芦苇荡向东过沭河要经过一道水和十分开阔的沙滩,极易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一旦被敌人发现,非常危险。钻进芦苇荡之后,三叔见到同村的一个老头吓得瑟瑟发抖,就安慰他不要害怕,让他向河心方面靠。不多时,一队队鬼子从芦苇荡边跑过去了。当时,三叔躲在芦苇荡里没有动。随后,三叔看见几个鬼子伪军向芦苇荡边走来,急于夺枪的他,悄悄的向这几个敌人身边靠近,来到双方不足20米的地方,他向敌人投出了手里唯一的一颗手榴弹。想不到这颗手榴弹是个哑弹,落在敌群里没有爆炸。惊恐中的鬼子看见了这位手里手无寸铁的三叔,叽哩哇啦的喊着让三叔跪下举手投降。三叔看见围上来的鬼子,已经无法逃脱,站在芦苇荡里就是高高站着不举手,不投降。恼羞成怒的鬼子们一起举枪,用一阵乱枪将巍然站立在芦苇荡里的三叔打死了。随后,八路军115师和独立营都赶过来了,吓得日伪军狼狈逃窜。这次战斗,敌人从三叔身上看到了解放区军民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逐渐对解放区军的民心生畏惧。自那以后,鬼子和汉奸再没有到大坊坞骚扰。</p> <p class="ql-block">诸葛祥林讲述三叔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三叔牺牲后,乡亲们为他没有夺到枪支扼腕,为他宁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和对敌人绝不屈服的气概深深感动。三叔牺牲后,村里人万分悲痛,自发组织起来为他送葬。汤河大队和坊坞乡联防队分别为三叔举行了追悼会,三叔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英名雕刻在华东烈士陵园和河东区烈士纪念碑上,他的坟前,临沂市和河东区分别为他立了革命烈士碑,让后人祭扫和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