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摄影人📷镜头里的 大禹后裔集聚地、千年村落——冢斜古村(总第24期)

金秋·卉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30日,七一建党节前夕,绍兴市金秋摄影分会第一、七、十、十二组会员一行来到稽东镇冢斜古村,参观冢斜村人保护与传承古建筑、农耕传统文化的新成就,定格与记录冢斜古村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与源远流长的古建筑、农业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冢斜古村,是一个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自然山水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景观多样的千年古村落,是大禹后裔集聚村、早期越国初都,是绍兴市最早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冢斜村内古建筑众多,包括还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造的6座古台门,其中有始建于唐贞元9年(公元793年)的"永兴公祠"(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始建于清乾隆庚辰年(公元1760年)"余氏宗祠",3年前刚刚整修过的余氏宗祠算得上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余氏宗祠,里面供奉着始祖余子陵、兵部尚书余煌、河南布政史余炳焘等冢斜余氏历代祖先。</p><p class="ql-block">余氏宗祠始建于1760年,200多年间每逢重大节日,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祭祖祈福台顶中央藻井置斗拱十三行,旋转叠压,是戏曲舞台上最早的扩音设备。</p><p class="ql-block">相传,舜王庙的大戏台建筑样式也是参考此戏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从余氏宗祠出来,老台门、新台门、上大院、下新屋、朝西台门、高新屋台门等毗邻而立。</p><p class="ql-block">永兴公祠,是冢斜古村中最年长的建筑,当地村民更喜欢把它叫作永兴庙。它始建于唐朝,是纪念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而建的,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p><p class="ql-block">“永济桥”,建于清咸丰年间的五跨石梁桥,位于舜江之上,全长60米,桥面宽1.6米,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家斜古村历史渊源深厚,自古注重明德传家,人才辈出,村落正处于保护与发展的新时期。</p><p class="ql-block">为保护和展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延续祖辈的智慧与精神,传承历史、留住乡愁,建立了冢斜村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由以下会员拍摄、提供:</p><p class="ql-block">邵钢红 章九妹 王筱娟 王家驌 周筱琴</p><p class="ql-block">杨彩英 陈清和 丁美华 王兆平 杨顺林</p><p class="ql-block">何传富 张花娣 章广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