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之旅(六) 吐鲁番火焰山

<p class="ql-block">在不知不觉中,大美新疆的行程已经进入第七站了,这就是闻名遐迩老幼皆知的一一火焰山。</p> <p class="ql-block">这个国家地质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巨型扇子雕塑,铁扇公主的扇子与它背后红色的山体形成了一个视觉上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火焰山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典小说《西游记》是功不可没的。</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与这里密切相关,由此更增添了它神秘莫测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那个我们从小就听说的"怀抱火炉吃西瓜″的吐鲁番哟,它是天山支脉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体的岩石因为高温的氧化和风蚀的作用,逐渐变成了赤红色。</p> <p class="ql-block">所以它以其赤红的山体、炽热的气温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p> <p class="ql-block">人们形容它"似赤色巨龙横卧大地",我说它是一片赤色苍穹!</p> <p class="ql-block">经典老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一段的拍摄选址在此,再次让它博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地表温度在70摄氏度很常见,最高还可达82度,可谓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没有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诗歌中,关于火焰山都有极致的描写‌。《西游记》中说"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唐诗人岑参描述"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都营造出了火焰山的一个个经典意象。</p> <p class="ql-block">对我们来说,最现实的就是一一热到感觉自己要被融化了。其实,看看这个巨型温度计,此刻显示才49度,比它70度的常见温度已经温柔很多很多了,现在才是初夏。</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火焰山之前,不管别人怎么渲染它的炙烤火热,我一直怀有一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豪气,要去感受西域传说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自己虽然脚下是赤岩的高温,但胸中有穿越神话的豪情,可以和唐三藏一样在那里共舞热浪。</p> <p class="ql-block">事实是连山上的轿子都烫得烙肉,如坐针毡的滋味真不好受啊!</p> <p class="ql-block">高温可以让拍摄的手机极不配合,热得手机都"死机"了。终于明白了"耙耙是面做的",火焰也是不可蹈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究不是唐僧师徒,肉身凡胎禁不住那里的炙烤啊,几乎昏厥,短暂逗留后逃之夭夭了!</p> <p class="ql-block">即使如此,火焰山的炽热壮观,火焰山的文化底蕴,伴着它众多的传说,深深留在了我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去参观新疆有名的坎儿井一一滋养了新疆绿洲的古老的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尽管有关人士解释了不少,但我对坎儿井的引水原理一直理解不了,只知道它是新疆干旱地区特有的水利工程,比较古老,被誉为“地下水利长城”。</p> <p class="ql-block">用一句套话来说,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它是通过地下渠道集中水源并将这些地下水输送出去,而且挖掘的过程非常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一段一段的挖掘,在地下成网状连通。因为是暗渠,挖掘条件极端艰苦,每日挖掘不到2米,所以单条坎儿井常需数十年甚至更久,有的家族几代人都参与其中,代际传承。</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有了它,才让沙漠变成了绿洲。</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行程的最后一项,就是维吾尔族家访。</p> <p class="ql-block">接待我们的维族朋友非常热情,维吾尔小伙幽默风趣很有口才,在葡萄架下,小伙儿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家在新时代党的阳光沐浴下的幸福生活,维族姑娘翩翩起舞,大爹端出哈密瓜西瓜招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一阵互动之后,大家纷纷选购了吐鲁番的一级葡萄,也算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吧。</p> <p class="ql-block">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季节,我们西游到了吐鲁番,大家的心似乎也醉了……</p> 火焰山  坎儿井  维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