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小画家

茉莉花茶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摄于1967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照片的背景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屋顶很黑,没有灯光, 阳光从门口射进来, 映在大约三米多高的画板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 谈不上技巧, 甚至都看不清站在桌椅上的两个学生的面容。 但是,就是这么随意的一拍,却拍出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拍出了当年唐山二中老三届的革命精神和红画笔的刻苦努 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四个年轻人穿的光板棉袄可以看出, 这个简陋的屋子很冷。 他们脚上没有与时令相符的棉鞋, 反映了当年生活的拮据和条件的艰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画笔社长关真全大哥说,这是文革时期唐山二中红旗红画笔画室。 1967 年整 个冬天都没生炉子, 为了学画, 他在这冰窖般的屋里住了一 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四张英俊的脸上透着自信, 那发自内心的笑容里没有苦累, 满满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他们手里都托着调色 板, 拿着画笔。 看得出这是一幅合作完成的宣传画。高高的 画板上, 已初具雏形的毛主席像诩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日子里, 唐山二中红旗红画笔这些生龙活虎、 渴求知识、 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各奔东西, 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奋力的成长着,不知他们各 自都经历了怎样的几十年。只知道他们手中的画笔竟然一辈 子没放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激情饱蘸挥彩笔, 雨过天晴见彩虹。</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们大都事业有成, 成了画坛大家, 办展览, 出画集, 作品登上了 大雅之堂, 很多作品荣获国家级大奖,还有的佳作登上了宝岛,走出了国门,怎能不让人赞叹、钦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经历了特殊时代的磨砺,初心不改,他们的一生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他们不愧为老三届的楷模。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 片上的四个年轻人是唐山二中红画笔成员张作中、刘光佐、张树人和 肖殿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