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国家现代化迅速发展,民族复兴伟业稳步推进。这一切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的经历和见证,也是一种刻苦铭心的深刻记忆。改革开放以来,我的职业生涯是财会、审计专业工作。幸运的是我先后在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及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三十多年工作中对改革开放国策有了更早更直接的接触和体验。我虽不算是弄潮儿,有多少耀眼的业绩,但也象潮头一朵活跃的浪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欢快跳跃的尽了自己一份力。回想起来这种时代的经历和记忆弥足珍贵,因此也值得作一点记载,作为自己的往事回味和人生感悟。</p> <p class="ql-block">潮头涉水忆当年,改革当先写新篇。凡夫热血尽心力,添柴一把火更欢。</p> <p class="ql-block">2024年回北京探亲访友特意去原来电子部旧址留影。我曾在为人民服务墙右边的办公楼里工作八年。</p> <p class="ql-block">八四年底在成都最后参加完电子部决算会后和同事在都江堰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在国家机关的财会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我结束了北京知青在山西的插队生活,幸运的上了大学,在山西财经学院会计系毕业。按当年的招生计划回到北京,在当时的四机部财务司工作。四机部后改为电子工业部,也是现在工业信息化部的前身。我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很快转入财务管理工作,分管电子工业部科研试制费分配计划,部属企业财务计划及会计决算审核汇总工作。很快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上到下逐步吹开。我在电子工业部工作期间,恰逢江泽民在电子工业部先后任付部长、部长职务,我有幸同大领导有过直接的工作接触,其中有两次记忆深刻。一次是同财务司贺司长一起在江部长办公室汇报研究直属企业利润留成问题,亲耳听他讲“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鼓励用积极的财务管理政策机制提升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另一次是我起草的《电子工业部外汇使用管理暂行实施办法》在江部长主持的部长办公会审议,他亲自宣读了文件的最后一部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文件在会上一读通过,随后印发全国电子行业。</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优势促使眼界日益开阔,逐渐关注越来越多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一九八0年,我有机会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一年《国际投资与国际投资法》课程,授课老师黄贤先生具有哈佛大学双博士学位,是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助力中国发展的海外华人学者。学业结束,黄老师送给我一本经济分析的书籍,我结合学习成果和工作实践写了篇《关于投资的经济评价问题》由中国财政杂志社主办的《财务与会计》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发表,后来又收编在该杂志社编的一本《财会知识》丛书里。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财会刋物上发表文章,后来一次去财政部办事,顺便去那里的编辑部拜访,那里的老编辑见到我说,当初他们收到我的稿件还以为是个老同志写的,没想到却是个三十出头的小年轻。</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初期,电子工业走在前列。深圳上步地区在八十年代初就有多家电子企业。一九八四年夏天,我参加司长带队的考察组到深圳考察。随后我起草了财务司提交部领导的考察报告,总结归纳了当时经济特区出现的多种经营,多种经济成份以及财务会计遇到的多种新问题,提出了财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来蛇口后家人在一起的几张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蛇口工业区总会 计师室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当年经常接待北京来考察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二、踏足改革开放前沿的财会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初我全家来到深圳,我是离开电子工业部调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工作。当时对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不多,后来才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少不了蛇口开山炮的第一个声音。由于有在国家机关工作的经验和视野,我在工业区总部财务部门工作三个月后写了《关于工业区财政经济和财务会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得到袁庚为首的工业区领导重视。同年五月我被聘任为工业区总会计师室付主任。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很快主持制定和印发了工业区会计制度,推行了会计月度快报制度。新的会计制度体现了下属单位多种行业的不同需求,也总结归纳了当时一些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其中最突出的是打破了计划经济下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专用资产要和相应资金分别相等的三段平𧗾模式,肯定资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的现实。针对当时深圳存在多币种流通以及存在多种差异较大的兑换汇率现实情况,我起草了《关于分币种核算办法的若干规定》下发工业区直属单位执行,使帐务核算更加清晰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随后我写了《深圳经济特区多币种核算杂谈》一文发表在《财务与会计》一九八五年第八期。</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四月,我被调到招商局集团财务部工作。面对在香港工作的环境和集团所属企业存在跨区域、跨行业的复杂财务会计现实,我当年就为集团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会计报表并下发了编制规定。尤其是在利润表中按集团所属企业主要行业分别反映收支,使集团汇总报表可以清晰看到各行业的损益情况,这对多元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提供了必要帮助。</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会计制度还没有全面改革。一九八九年我结合在境内外开放地区新的财会工作经验写了《浅谈财务会计的观念改革》一文于一九九一年发表在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研究》杂志。几年的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使我对集团化企业面临的财务会计问题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期间我不仅为招商局集团起草了多项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一九九二年还写出一万四千多字的《企业集团财务会计问题初步探讨》一文,发表在《会计研究》当年第五期,随后又扩充为四万多字的书稿编入由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现代实用理财手册》一书,由辽宁出版社在一九九三年出版。这期间我还参与了财政部和交通部会计机构联合下达的招商局会计史编写任务,我担任下卷编写组组长,负责编写招商局一九五O年至一九九二年的会计历史。此书由人民交通出版社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出版,由当时的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会计学会付会长扬纪琬等国家会计界权威分别作序。</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和不断积极的财务会计理论探索,使我顺利的在一九九四年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并成为年轻的高评委成员。</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香港时的审计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在蛇口工业区召开的审计会议照</p> <p class="ql-block">工作期间与袁庚的二张珍贵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开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开始起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国企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我在蛇口工业区工作时就于一九八六年在总会计师室内设立了审计小组,尝试开展对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到招商局集团后针对香港在回归前的特殊情况,我于一九八九年起草了财务部关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审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审计职能提出了设想。一九九O年底我被聘任为集团财务部付总经理并兼任同时设立在财务部内的招商局集团内部审计小组组长。一九九一年开始我主要负责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内审机构由开始的审计小组后改称审计室,一九九六年独立为审计部。香港回归前,集团的内审工作主要是财务会计审计,检查会计账目的合规性,重点关注所属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和风险以及资金活动的债权风险。有一次审计发现了一个下属企业为业绩好看而虚列收入出现的利润不实问题,审计报告得到袁董高度重视,亲自主持集团高层会议,让我列席报告了审计发现的问题。在袁董作出严厉批评后,该公司总经理痛哭流涕作了检讨。</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后,我回到蛇口工业区担任审计部总经理继续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九十年代开始交通系统行业内的内部审计也有了经常性交流。中国内审协会交通分会成为少有的行业内审协会,在蔡传炳会长的领导下活动非常活跃,审计学术理论研讨和交流成效显著。我从一九九五年到二0 0八年的十四年中每年都撰写一篇审计学术交流论文,有的是代表交通分会课题组起草,有的是个人名义撰写。</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八年我在蛇口工业区尝试开展企业管理审计,通过检查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提高效益的途径。二0 0 0年我撰写了《开展管理审计的几点基本思考》一文,阐述管理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并对开展管理审计的基本条件、内容方法、起步策略等进行了探讨。此文在中国内审协会主持的全国内审理论研讨交流大会中安排我作了大会宣读,并获得当年全国内审优秀论文二等奖。这篇论文又于二O O二年四月被编入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和北京求实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合编的《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优秀文库》一书。</p> <p class="ql-block">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财会、审计工作历程,我始终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实事求是注重观察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积极尝试探索发展需要的新理论新方法。只要和社会发展进步同频共进,在给自己职业生涯画上句号时才可以感到问心无愧,也会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经历和贡献感到满足和心慰。今年恰逢来到深圳工作生活四十周年,职业生涯虽已落幕,美好人生还在继续。为此以自己的一首感怀诗作当作结语:“家居鹏城四十载,岁月如梦多新颜。高楼争作都市眼,科创直奔世界巅。千园碧绿花间走,万户智能云世观。日新月异常惊叹,前景更美有余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