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日子是能省则省。小快乐小时候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大姑姐家北戴河亲戚穿小的衣服,先给了大姑姐家的茹茹,茹茹穿小了再传给小快乐,小快乐穿小了又送回去,真正是物尽其用。衣服虽是旧的,却都是好料子,只是孩子淘气,到处爬、到处蹭,吃饭又流口水、又掉米粒,有些地方就是陈年污渍。婆婆洗衣服真是一绝,这样的衣裳到了她手里,都能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像是新的一样。小快乐穿上这样的衣服,在当时的乡下农村,还挺时髦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部分衣服是大姐家蕾蕾穿小的毛衣,厚的薄的,粗线细线都有。大姐手巧,拆了重织,旧貌换新颜。上衣变裤子,袖子变身子,几件拼成一件,花样翻新,别有风味。姥姥也不甘落后,从大集上淘来的布头,裁裁剪剪,缝缝连连,全是独版设计。她得意地说:“这件才用了一块布头,这件才花了两毛钱。”记忆中,小快乐穿得最体面的几套新衣,一套是学生送的,一套是老姨结婚时小快乐当喜娃老姨给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快乐的吃,也是一场“极简主义”的生活实践。家境并不宽裕,而婆婆的厨艺确实不敢恭维。在小快乐一周岁之前,饮食主要依赖奶粉与自制辅食。鸡蛋糕是常见的辅食选择,蒸制时讲究少油少盐,小心翼翼地操作,却常常蒸成了“马蜂窝”,蓬松得夸张,口感也略显粗糙。可小快乐并不挑剔,吃得香,长得也快。 😀小馒头饼干和蛋圆小饼干也是常备之选。倒点温水在碗里,将饼干放入,待其吸水变软后,用调羹一舀一抿,便能顺利送入小快乐口中,省事又省心。偶尔也会做疙瘩汤,可惜婆婆总把面疙瘩搅得过大,还得用调羹再戳成小块。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她喂饭的方式——像米饭、饺子这类稍硬的食物,她总是先放进自己嘴里嚼碎,再吐出来,用三根手指捏着,一点一点抿进孩子的嘴里。一方面极不卫生,婆婆常年不刷牙,指甲又那么长,看着心里特别扭;另一方面,食物经过咀嚼,营养也难免流失。我多次劝阻,她却固执己见,坚信老一辈都是这么带孩子的,不也都长大了嘛。无奈之下,我只能自我安慰:也许这就是代际差异,是岁月沉淀下来的一种“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快乐小时候的零食,这些没少吃。听说吃坚果好,也给她买栗子🌰,只要看到就买,蒸的煮的,怎样好剥皮,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还买了一段时间的橘子汁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玩乐之道,婆婆堪称一绝,她不仅是孩子的玩伴,更是游戏中的导师。她跳绳、踢毽子、跳格子样样拿手,尤其擅长翻花绳,翻出的花样层出不穷,每一样还都有名字。小快乐翻花绳得了真传,也是相当厉害,几下就能把我弄得甘拜下风。跳绳、踢毽子这类运动,小快乐似乎遗传了我,手脚不太协调,远不及婆婆那般灵巧。婆婆还常笑她“笨手笨脚”。可每当游戏开始,婆婆和小快乐都全情投入,玩得不亦乐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玩,不只是玩,更蕴含着学。婆婆肚子里装着无数谜语,常在游戏间隙讲给小快乐听。我也偷偷学了不少,有些谜语还是头一回听说,令人耳目一新。可惜现在一个也想不起来。隔壁的大婶儿更是个谜语高手,谜语储备量比婆婆还多,猜谜时妙语连珠,趣味横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难得的是,婆婆还知道天干地支,能一口气说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顺序,我以前总记不住十二生肖的排列,婆婆带孩子后,我才跟着学会了。但二十四节气,小快乐是跟我学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有趣的是,婆婆对麻将情有独钟。她爱看人打牌,一看能看半天,却因要照顾孩子,又怕输钱,鲜有机会上桌。后来便想出了一个“妙招”——从娃娃抓起,把小快乐也培养成“小麻友”。于是,娘俩在炕上摆上小桌,摆上麻将牌(家里炕大,宽敞,后来麻将桌在炕上的位置就固定且稳定了),婆婆教得耐心,小快乐学得认真,很快把牌认全了,顺便认了几个字,还是繁体的😀然后开始掷骰子。婆婆掷一个,小快乐掷一个,然后让小快乐数点、算总数。算对了才开始玩,算错了还得重来。就这样,小快乐在三岁时,就能对6以内的加法脱口而出,准确无误。这背后,全是婆婆“寓教于乐”的智慧呀!</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小快乐打麻将,还有个趣事。那年她多大?三四岁吧,去姥姥家做客,正巧老姨在打麻将。她坐在一旁观战,左瞧瞧右看看,看得津津有味。忽然,老姨要打出一张牌,小快乐立刻出声制止:“别打这张!你一打,他们就胡了!”一句话惊得在场众人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这小不点竟看懂了牌局,以后,可得防着她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婆婆不仅爱玩,还乐于学习新事物。我们买了一副跳棋,起初是我们教孩子下棋,婆婆在旁边看,看着看着,竟也学会了。后来,她常与小快乐对弈,娘俩水平渐渐超过了我们。有时我们还自嘲:“这跳棋,我们是来教孩子的,结果孩子教我们了。“活到老学到老,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尝试过买积木,希望孩子能通过搭建锻炼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可遗憾的是,小快乐在这方面兴趣不大,搭出的作品寥寥无几。不过,这并不妨碍她从其他游戏中汲取快乐与知识。在婆婆的陪伴下,她的童年充满了笑声、智慧与成长的惊喜。玩中学,学中乐,这正是婆婆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礼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98年我去唐山上函授时给小快乐买的积木。她的玩具包括所有东西都不曾损坏,玩过之后必定收起,这是奶奶的好习惯,小快乐也没有破坏性人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婆婆也给小快乐讲故事,可惜都是老掉牙的,翻来覆去都是“吓人的大马猴”那一套。嘿嘿,这可就不如我了。小马过河,乌鸦喝水,三只小猪,白雪公主……一个个故事在夜晚轻轻展开,小快乐听得如醉如痴,不依不饶,总是伴着故事入眠,连婆婆也听得津津有味。我也很有成就感——在课堂之外,我又收了两个可爱的学生。我上班的时候,娘俩在家里反复温习,互讲互听,互学互进😂全情投入的娘俩,很快登台演出也不在话下了!每逢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到来,婆婆必得让小快乐讲故事,她在旁边笑得得意洋洋,别人夸的时候,还要假意谦虚几句😀其实我也美得冒泡——白雪公主这么长的故事,闺女能一字不差,且绘声绘色地讲完,真不愧是我闺女呀!我们还特意录了音,后来又转存进电脑,可惜这么珍贵的声音资料后来都被损坏了,这真是一大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导入闺女老照片,AI生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总觉得小快乐是有语言天赋的,她会讲很多长长的故事,且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她背诗的样子总是让我忍俊不禁,像个小大人似的,摇头晃脑,一本正经。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学拼音的那段时间,声母韵母一认全,拼读时我只教她一句:“两音快速相碰就出来了呀!”她竟一个下午就掌握了全部拼音,像突然打开了语言的开关。可惜后来我去高中任教,教学压力大,而我自己连高中都没上过,只能现学现卖。渐渐地,我开始忽略了她的成长,心里总有些愧疚,像一张未完成的草稿,写着未竟的陪伴与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日子虽苦,却从不缺温情。生活虽有遗憾,却也不乏欢喜。衣服一件传一件,饭菜一餐接一餐,穿着旧衣也能笑得灿烂,吃着淡饭也能睡得香甜。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真模样,简单、朴素,却真实而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2025.7.3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