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响力】文化东路社区:夜灯下的“生命守护者”成长记(一)

赵莹

<p class="ql-block">  夜幕初降,雨稀里哗啦的下着,晚七点,文化东路社区的活动室里已经人影交错,笑语喧腾。几位刚下班的居民陆续迈入这扇门,放下提包,褪去一身倦意,眼中带着期待的光亮,围聚在训练垫前。今晚,这里不是棋牌娱乐的喧闹,亦非寻常的聚会闲谈,而是一处点亮的希望课堂:社区“夜场救护员培训班”首期课程,在温暖灯光与交流声中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海姆立克急救法——记住这救命的动作姿势!”师资赵莹的声音清晰沉稳,目光扫过全场一张张聚精会神的脸庞。他站定在示范位置,轻轻环抱居民的上腹,果断发力向上冲击:“记住口诀——‘剪刀、石头、布’,找准位置,果断用力!”台下的居民们立刻模仿起来,或认真比划,或彼此讨论,练习的动作虽略显生涩,却无比郑重。</p> <p class="ql-block">随后,训练进入心肺复苏术环节。活动室内节奏悄然变化,唯有清晰的按压计数声此起彼伏:“01、02、03……”师资穿行其间,逐一俯身指点:“手臂要直,按压深度需足够,节奏不能乱。”一张张脸庞专注而略显紧张,额头渗出细密汗珠,有人反复调整着双手叠放的姿势,有人口中默念着步骤要领——每一次按压背后,都承载着对生命最大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瞩目的“神器”——AED除颤仪登场。师资赵莹捧出设备,面对好奇又有些紧张的学员,耐心演示开机、贴片、跟随语音提示操作的每一步。“别担心,它就是傻瓜医生,可靠的导航,清晰指引每一步!”师资的话如同定心丸。当设备发出“请远离患者,准备分析心率”的指令时,大家屏息凝神,小小的指示灯闪烁,仿佛牵动着每个人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量身定制,三人成团点亮社区急救希望,此次培训班最贴心之处莫过于“三人即成团”的灵活机制。文化东路社区深知居民时间宝贵,充分利用晚间时段,降低了参与门槛,使得守护生命的专业技能真正走近寻常百姓家。“家门口的守护者”队伍由此悄然萌芽、壮大。</p> <p class="ql-block">  活动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映照着求知的身影。训练垫上,模拟的急救场景仍在继续。师资的讲解声、仪器提示音、学员们练习时的轻声交流,和谐地交织在这寻常夜晚。这一刻,邻里之间练习的不止是技术动作,更是传递一份担当、一份守望相助的勇气。文化东路社区的夜场培训看似平凡,却正在为社区编织一张坚实的安全网。一人所学,或可救回邻家稚子;一家所练,或能护住摔倒的老人。当急救知识如星火般在街坊四邻间传递扩散,我们的家园便在无形中拥有了更多抵御意外的铠甲与堤坝。灯光温暖,照亮的不止是今晚的课堂,更是未来无数个需要援手的危急时刻——社区里有爱,更有这份人人可及的安全感!</p>